六三:不節若,則嗟若,無咎。
《象傳》曰:不節之嗟,又誰咎也。
三居《兌》之上,上畫開口,為漏澤,不節之象。蓋《兌》澤至三,坎水既盈,一時任意挹取,不知節省,至后將不繼,不免咨嗟悔恨,故曰“不節若,則嗟若”。是為悅極生悲者,禍由己致,無所怨咎,故曰“無咎”?!断髠鳌吩弧坝终l咎也”,謂當節不節,“不節”在己,“嗟若”亦在己,又將誰咎乎?
【占】 問時運:壯不自檢,老大徒悲,其將誰怨乎?
○ 問戰征:臨時不謀,后悔難追。
○ 問營商:當其獲利,驕奢無度,一旦耗失,便致哀嗟,咎由自取耳。
○ 問婚姻:有先喜后悲之象。
○ 問功名:隨得隨失。
○ 問家宅:三以陰居陽,地位不當。必致先富后貧。
○ 問疾?。翰∮刹还濓嬍乘?,幸無大咎。
○ 問失物:付之一嘆,不須怨人。
○ 問六甲:生女。
【例】 明治二十年十一月,舊大垣藩主戶田氏共伯,任澳大利亞全權公使,偕眷屬赴任,臨發橫濱,枉駕余宅。此時送者不下數十人,伯曰:請占海上平安。筮得《節》之《需》。
斷曰:三爻居內外卦之交,正合貴下出外遠行之兆;《坎》為水,兌為澤,有大海之象。三動體《需》,《需》《彖》曰“險在前也”,知此行防有險難。卦反《渙》,《渙》象為“風行水上”,知必有風;《兌》正西,《坎》正北,知其風必自西而北。爻曰“不節若,則嗟若”,謂非秉節而行,必致咨嗟。今貴下皇華出使,節鉞在身,必能使海若效順,百神呵護,即遇風險,必無咎也?!缎琛贰跺琛忿o又曰“利涉大川,往有功也”,是可為貴下賀焉。
時送行者,如舊藩臣《井》田五藏,青森縣知事菱田文藏、大審院判事鳥居斷三、神道教正鴻雪爪《咸》皆在座,傾聽之余,或謂照此判詞,海上風波,渾如眼見,未來之事,皆得前知,疑余臆斷,未必可信也。鴻雪爪君獨云:高島君《易》筮,素稱入神,多為人所不《解》者也。余曰:余惟憑爻而斷,應與不應,非余所知,然向所斷,未嘗有或爽者,殆可謂如響斯應者矣。諸士惟惟,不復有言。后四年,戶田伯歸朝,告余以當時海上困難,一如《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