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
《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初六:艮其趾,無咎。利永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熏心。
《象》曰:艮其限,危熏心也。
六四:艮其身,無咎。
《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輔,以中正也。
上九,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艮為山卦注釋
52 艮為山
《艮》二陰一陽,得地之體,以《坤》之上畫,變而成《乾》,故得《乾》》最上之一陽。乾為天,天本動也,天之最上一爻,為動極而靜,故為止。一陽高踞于《坤》地之上,故象山。卦與《震》反,《震》一陽內起,《艮》一陽外塞,起于內則動,塞于外則止?!缎蜇詡鳌吩唬骸罢鹫?,動也。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贝恕遏蕖分岳^《震》也。
艮:民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
《艮》之卦一奇巍然居上,二偶分列在下。一奇居上,象人道,二偶分列,象人身。凡人自首以下,前面眉目手足,皆二偶,惟背脊直下成奇,故眉目手足皆動,惟背不動,不動為《艮》,《艮》止也,故曰“艮其背”。夫人必面相對,乃為相見,“艮其背”,則相背而不相見,背在后,身在前,故曰“不獲其身”?!遏蕖窞殚T庭,心相背,行亦相背,相背則不相遇,不相遇,必不相見,故曰“行其庭,不見其人”。義皆取諸背也。
《彖傳》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也。
此卦上下皆山,有兩山并峙之象。兩山并峙,不相往來,此止之象也。人但見靜為止而動為行,不知靜有靜之止,動亦有動之止,止為止,而行亦為止?!八闭?,止之有定者也,“時”者;止之無定者也;止得其時,時即止之所,無定而實有定也?!遏蕖啡现?,即《乾》三上之陽,《乾》三曰“與時偕行”,《乾》上曰“與時偕極”。靜翕動辟,其時本亙古不失也,天之時不失,即天之止得其所,是故可以止,可以行,可以動,可以靜,無纖芥之翳,而為光明之宗也。人能止乎其所,則以人合天,其心體自然光明,而無有障蔽矣。是即《大學》“明德”之旨。由知止,歷定靜,以至能慮而得,自能與時消息。以“明明德”之體,發而為“明明德”之用,固非釋氏“虛無寂滅”之教所得假托哉。“上下敵應,不相與”者,凡應必一剛一柔,若俱剛俱柔,則為“敵應”,“敵應”即為無應。八純之卦,爻皆不應,而獨于《艮》言之,以《艮》兼山,止于所止,屼然對峙,兩不相交,得止之義焉。按《音會》,“身北曰背”,背者為耳目所不載,故內不見身,外不見人,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也。以其不相與而止,止無咎也。
以此卦擬人事,《彖傳》曰“背”,曰“身”,曰“見”,皆取象于人身上,曰“行”,曰“止”,曰“動”,曰“靜”,則不外夫人事也。人事有由動入靜者,有由靜入動者:由靜而動者,《震》也,《震》二陰在上,一陽發于下,陽動也;由動而靜者,《艮》也,《艮》二陰在下,一陽踞于上,陽止也。陽止者靜而無靜,動而無動,亦非無靜也,非無動也,時而動,時而靜,可以止則止,可以行則行,是以動靜貴“不失其時”也。若老氏言玄,釋氏言無,皆以靜制動,遁入枯槁斷滅,其道必幽昧而不明,此以陰止陽,止其所止,非《艮》之所為止也。《艮》之所止,審乎其時,得乎其所,是以陽止陰也?!遏蕖飞弦粍潪椤肚罚肚窞槊鳎辽蠟椤峨x》象,《離》為光,故曰“其道光明”。卦爻上下不相應,故“不相與”,不相與則無所牽動,視若不視,聞若不聞。人能不聞不視,天下事皆無思無慮,是以得乎背,不復獲其身,行在我,不復見其人。以此而處人事,人事復有何咎哉!
以此卦擬國家,“艮,止也”,所以止暴而定亂也?!遏蕖范幏拢袧撝\不軌之意,一陽在上制之,使二陰不得潛動,是以為止?!氨场闭?,為不見之物,“艮其背”,是止之于未見之時,為能于亂之未萌而先防之也。故止之用在得夫時,止之象則取諸身。人身為陽氣之會,背則為陰,陰則暗昧,陽則光明,以陽止陰,為止得其所,故“其道光明。”圣天子當陽出治,而群陰退伏,止而不動,皆潛移默化于光天之下,此其象也。六爻以初應四,二應五,三應六,往往上動下應,下動上應,互相牽與,惟八純上下一體,故不相應?!遏蕖吩弧凹嫔健?,山有前有后,猶人有身有背,山在前不能見后,人于身不能見背,是兩不相與也。故曰“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是以無咎也。
通觀此卦,按《說文》,艮本字,艮,很也,從匕目,匕目猶目相上,不相下。匕目為,狠戾不進之意?!读鶗玖x》:也,從匕,取兩目相比并也?!遏蕖贰跺鑲鳌吩?,“艮,止也”,即狠戾不進之謂。“不見其人”,即目相上不相下之象,《艮》為山并立,即取象兩目比并也??傊?,一動一靜,為天地自然之橐侖,一行一止,為人身有定之樞機。卦體一陽止于二陰之上,外實內虛,陰虛居內,陽實揜外,如人北向背立,還視內聽,是以“其道光明”。卦位《艮》《震》相因,《震》因《艮》止,《艮》因《震》動,天下無動不止,無止不動,止而動,故《震》先夫《艮》,動而止,故《艮》繼夫《震》也。六爻之象,皆取諸身。初為“趾”;二為“腓”,腓足肚,在后也。三“夤”,脊膂也;四“身”,不言心,心在前也,不言背,夤即背也;五“輔”,不見面,見其旁輔也;六在卦外,不言所止,而曰“敦艮”,象山之加高也。其爻象,內三爻不如外三爻之吉。二曰“不快”,三曰“薰心”,惟初尚得其利;四曰“無咎”,五曰“悔亡”,六曰“厚終”,故《艮》外多吉。天下事終而能止,未有不善者也,所貴止之得其時也。
《大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卦象一山之外,又有一山,兩山相對,其勢相連,有兼并之義,謂之兼山。凡八純卦,皆上下一體,互相聯絡,惟《艮》則上下兩山,各止其所,不相往來,此所以為《艮》止也。君子法《艮》之象,《艮》以山為止之所,人以位為止之所,思之思之,不敢或出焉。此即《中庸》所謂“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也。
【占】 問時運:時運平平,宜退守,不宜妄動。
○ 問戰征:宜各守疆界,不得馳域外之想。
○ 問營商:宜確守本業,不得貪意外之財。
○ 問功名:宜守舊,毋干幸進。
○ 問家宅:此宅地位雖狹,不可妄行改造。
○ 問婚姻:命由前定,不可貪富嫌貧。
○ 問訟事:不可以曲作直。
○ 問失物:當在原處尋之,可得。
○ 問疾?。褐拐呓K也,帶病延年而已。
○ 問六甲:生女。
初六:艮其趾,無咎。利永貞。
《象傳》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居《艮》之初,當趾之位。凡人動止,必自趾始,是以欲止其心,先止其身,欲止其身,先止其趾。趾止則不妄動,不妄動,則止得其所,而無失矣,故曰“無咎”。吉兇悔吝,每生乎動,止其趾,止動之初也,是遏人欲于將萌,存天理于未著,圖之于始,尤當持之以永,故曰“利永貞”?!断髠鳌吩弧拔词д病?,謂以陰居陽,位雖失正,而止其所止,初基正矣,故曰未失其正。
【占】 問時運:運途初交,宜守穩步,不可妄進,自得無咎。
○ 問戰征:屯軍山足,宜靜守,不宜妄動。
○ 問營商:宜知足。
○ 問功名:初步雖微,不失其正。
○ 問家宅:此宅近在山麓,可以長住,無咎。
○ 問婚姻:百年好合,無咎。
○ 問疾?。翰∈亲慵?,艱于步履,一時難愈。
○ 問訟事:不失其正,無咎。
○ 問行人:因足不能行,一時不歸。
○ 問失物:必不遺失,宜就地下僻處尋之。
○ 問六甲:生女,防有足疾。
【例】 明治二十四年,占某大臣氣運,筮得《艮》之《賁》。
斷曰:《艮》者兩山并峙之卦,兩山并峙,則不能前進,有止而不動之象也。今貴下占氣運,得此初爻,“趾”足指也,凡人行動,以足在前,“艮其趾”,則足趾不動,而全體亦因之不動,即《大象》所謂“君子以思不出其位”也。知貴下宜永守其正,葆此爵位,無容再求升用,否則妄動,未免有咎矣。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
《象傳》曰: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腓”,《本義》釋為足肚,《正字通》云,脛后肉腓也。腓上于趾,故二象之。《咸》之二曰“咸其腓”,《咸》主夫感;《艮》二曰“艮其腓”,《艮》主夫止,止則安止不動矣。然趾與腓,皆為動體,本不欲止也,所欲止者心也。心欲止,則趾不能不止;趾既止,而腓亦隨之,是腓固隨趾為動止者也。“拯”,援也,“不拯其隨”者,謂三“限”在上,不肯俯聽,趾腓相隨而動,故二之心有“不快”也?!断髠鳌吩?,“未退聽也”,謂既不能拯其動,又不能退而聽命,以從其止,是以“其心不快”矣。
【占】 問時運:運途有阻,宜裹足不前,不宜隨心而動。
○ 問戰征:止,不進也,堅守不動,又無外援,是以戚戚也。
○ 問營商:貨物止而不售,甚為可憂。
○ 問功名:不得寸進,又苦無大力之援。
○ 問疾?。骸半琛?,病也,《詩》云“百卉具腓”,為秋風所虐也。此病亦必是秋癥,恐非藥力所能救援也。甚為可憂。
○ 問婚姻:腓亦為避,宜避絕之。
○ 問六甲:生女。
【例】 應友人石坂氏之請,為占礦山事,筮得《艮》之《蠱》。
斷曰:《艮》為山,腓在山足之上,《彖》曰“艮其背”,背身后也,爻之取象,皆在背后。為占礦山,而得此爻,知礦山之穴,宜在山背。初為趾,二為腓,腓上于趾,知其穴又在股之下,足之上也。“艮,止也”,論其事,謂停止。在趾與腓本喜動,不喜止,曰止,其心必為之不快矣。今必倡始,議將停止,隨從者亦無力拯救,固宜作退步為是。必待五爻“悔亡”,得其輔助,可復與也。以爻計之,當在三年之后。
【例】 明治二十七年冬至,占戰后形勢,筮得《艮》之《蠱》,呈之內閣總理大臣。
斷曰,卦體取諸山,卦象取諸身,身本動也,山則止而不動;卦又于身之中取諸背,背無所見,背亦不動也。卦與《震》反,《震》動而《艮》止,所謂動極而止者也。今占戰后形勢,得《艮》二爻,初為趾,二為腓,腓進于趾,腓能屈能伸,其動尤甚,其力較強,論戰后形勢,固較昔而尤強也。戰后得此巨數償金,在從征軍士,皆自夸威武之力,每每藐視文官。至在朝大臣,總計全局,當以此金拓張軍備,是為首要,而不能隨從軍士之心,其心未免不快也。且《序卦》曰,“艮者,止也”,謂大戰之后,宜休養,不宜躁動,古稱止戈曰武,此其征也。武士之心,固好動,不好靜,止而不動,致多郁郁不樂,亦情所必有。觀腓之動,凡腓自動,心為之也;在武士之動,亦非武士所能自主,朝廷為之也:是在朝廷靜鎮之耳。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
《象傳》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限”者,門限,為內外之界限。三處內外之間,橫亙一畫,故象限?!傲小?,分解也,虞氏作裂?!扳埂?,通作;馬云“夾脊肉”。按《咸》五曰“脢”,《易傳》謂“在脊曰脢”,鄭云,“脢,脊肉”,是夤與脢,字異而義同也?!稗埂?,通作熏,灼也。三之《艮》限,為隔絕一身上下,使不相通,則將分心背而為二,一若門限之隔絕內外,此釋氏所謂“降伏其心”是也。以強伏其心,心者,火也,心火上灼,燭燭炎炎,薰灼于方寸之中,不可撲滅,則其心危矣,《詩》云“憂心如薰”,此之謂也。豈知心本虛靈,感而遂通,《咸》之“咸其脢”,與《艮》之“艮其限”,一感一止,初無二致,《彖傳》所謂“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一任心之自然,而未可以隔絕為止者。隔絕為止,是欲定其心,乃適以危其心,心豈可以強制者哉!夫人一身脈絡血氣,上下前后,必周流貫通,無所阻隔,而此心自覺泰然,否則上不降,下不升,則脈絡不通,血肉分裂,心其能得安乎?故曰“厲”。“薰心”,《象傳》易“厲”曰“危”,蓋危較厲,為更可懼也。
【占】 問時運:運途順逆,皆當順時,強制者危。
○ 問戰征:兩軍相對,各爭疆界,安得劃界自守乎?自守者危矣。
○ 問營商:貨物務在流通,乃可獲利,況今萬國通商,輸入輸出,互相交易,若閉關自限,必窮之道也,可危甚矣。
○ 問功名:專守一藝者,必非大器。
○ 問家宅:治家之道,內外出入,固宜嚴謹,但不宜隔絕,隔絕則財用不通,而家道危矣。
○ 問婚姻:婚姻之道,本由天合,若茍守門戶,不能成兩姓之歡。
○ 問疾?。罕厥歉舭Y,上下不交,血脈不通,病勢可危。
○ 問訟事:是上下之情不達,曲直難分。
○ 問六甲:生女,防難產。
【例】 某氏來請占某貴顯氣運,筮得《艮》之《剝》。
斷曰:爻象為血脈不通,心背分裂,勢頗可危。今貴下占氣運,而得此爻,知貴下于政府內外,情好或多不協。其所由來,在于位置自高,不屑與人往來,遂至勢分隔絕,情意不通,其勢幾成孤立,雖有才智,無所展布,此身危矣。爻辭所云“艮其限,裂其夤,厲,薰心”,其象如是,貴下宜旁求諸《咸》?!断獭肺逶弧跋唐涿姟?,斯無悔矣。
六四:艮其身,無咎。
《象傳》曰:艮其身,止諸躬也。
“身”者,總括全體而言,分言之,則一身亦有上下之別。六四居下卦之上,上卦之下,當心之位,在一身之中也。爻得柔正,上比六五,為能“止其所止”,潔身自好,雖不能兼善天下,亦可以獨善其身,較之內卦三爻,為稍勝也。但以陰居陰,不堪有為,只能以身為天下模范而已,故曰“艮其身,無咎”。三爻言心,四爻言身,心虛而身實,期人含虛而踐實,斯不墜入釋氏虛無之弊。《象傳》以“止諸躬”釋之,躬,猶身也。是以身止心,即《大象》所謂“思不出其位”也。
【占】 問時運:運途柔順,能保其身,自得無咎。
○ 問戰征:難望進取,但于我身無所傷敗,咎復何有?
○ 問營商:只能保本。
○ 問功名:無得無失。
○ 問家宅:安居無咎。
○ 問婚姻:平平。
○ 問疾?。菏菐Р⊙幽曛Y。
○ 問失物:即在身上尋之。
○ 問六甲:生女。
【例】 明治二十年,占某貴顯氣運,筮得《艮》之《旅》。
斷曰:四爻介上下之交,當心之位,心內而身外,曰“艮其身”,是兼身心而言也。然《艮》主夫止,止則無所作為,是不足以見功,但求無咎而已。今貴下占氣運,得《艮》四爻,爻曰“艮其身”,有保身安命之象。四爻比近尊位,知貴下爵位已顯,為宜謹守職分,夙夜弗懈,以保全一身聲名祿位,安享此太平之福,復有何咎?《大象》所謂“君子以思不出其位”,惟貴下有焉。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
《象傳》曰:艮其輔,以中正也。
五居外卦之中,二偶分列,有輔之象。按《咸》上曰,“輔,騰口悅也”,是輔所以出言;“艮其輔”,斯言無失言矣。君子之道,寡言則寡悔?!棒奁漭o”者,固非止其輔而不言也,惟在時然后言耳。時然后言,則言有其序,可以默則默,可以語則語,語默不失其時,故“悔亡”?!断髠鳌芬浴爸姓贬屩?,“艮其輔”,謂上得其中正,是以“言有序”而“無悔”也。
【占】 問時運:運得中正,故無悔憂。
○ 問戰征:行軍之際,最忌謠言妄作,惑亂軍心,“艮其輔”使不妄言,斯號令嚴明,所向無敵矣。
○ 問營商:商情猶如軍情,消息不容漏泄,“艮其輔”,則言得其要矣。
○ 問功名:巧言必黜,昌言則拜,言得中正,立談可取卿相也。
○ 問家宅:此宅位得中正,居之無悔。
○ 問婚姻:媒妁之言,每多虛誕,聽者宜慎。
○ 問疾病:必是牙關緊閉,口不出聲,得能發聲,病乃可治。
○ 問六甲:生女。
【例】 明治二十四年十一月,貴族院議員日野西公、善神道總裁稻葉正邦來訪,曰:今春惡疫流行,三條相國以下二三元老,遽而薨逝,實國家之不幸也。尋又有大津之暴舉,濃尾之震災,以及伊勢神宮庭燎無風啟滅。此皆意外兇變,自古罕聞,而適于今年疊見之。所謂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此其兆也,能不懼乎?今議會開設在近,是為上下臣民,最所注意,請君一卜,以見議院之興敗。余曰:仆昨年十二月既占之矣,以爻辭上呈松方總理、土方宮內二公,卦爻遇《艮》之《漸》。
斷曰:《大象》曰“兼山”,為兩山兼峙,阻絕往來,有上下不通之象。今占眾議院,得《艮》五爻,爻辭曰“艮其輔”,是止眾議之輔,使不得以無稽之言妄干上聽;曰“言有序,”謂議者所言,當必秩秩有序,斯可聽納。爻象若預知此番眾議,必多出言不遜,好與政府為難,卒至奉敕解散,亦勢所必有也。即使眾議言皆有序,亦但曰“無悔”而已,未足以見功也。眾議院之兆如此。
兩公聽之大感,至十二月,眾議院果奉詔敕解散。
上九:敦艮,吉。
《象傳》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上居《艮》之終,即止之終也。“敦”,加厚也,所謂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即敦厚之謂也。上能以敦厚自止,是以獲吉。《艮》六爻,惟上言吉,蓋《艮》之為道,上爻足以盡之。上能堅守此心,知其所止,是以厚重如山,不可動搖,吉莫大焉?!断髠鳌芬浴昂窠K”釋之,謂止以敦而乃安,敦以終而彌厚,是《艮》之所“成終”者,在此厚,而所以“成始”者,亦即在此厚也。
【占】 問時運:運途至此,無可復進,惟厚益加厚,是以得吉。
○ 問戰征:地位至上已極,要在兵力加厚,無不獲吉。
○ 問營商:是上手生意,價高物美,獲利必厚。
○ 問功名:必應上選,吉。
○ 問家宅:必是世代忠厚之家,吉。
○ 問婚姻:吉。
○ 問疾?。核伢w厚實,不藥有喜。
○ 問六甲:生女。
【例】 明治二十七年三月,某貴顯來,請占氣運,筮得《艮》之《謙》。
斷曰:上處重《艮》之極,即為兼山之上,山以厚重為體,山愈高則愈厚,故全卦之義,歸成于上,而上乃獨得其吉,即可見晚運之亨通也。今貴下占氣運,而得上爻,知貴下身居民上,爵位崇高,人民瞻望,儼同山斗,而素懷忠厚,未嘗以勢位凌人?!岸亍闭撸褚?,《艮》者,止也,貴下當止其所止,厚益加厚,于己于人,無不獲吉。大運之盛,于此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