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傳》曰:無往不復,天地際也。
“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者,時運變遷之常,猶月滿則虧,花開則落。此爻以全卦見之,正當泰運全盛之時,然玩占爻位,為陽窮陰逼,《泰》之時將終,《否》之時將至也。凡物中則平,過中必傾,天數人事皆然?!短分辆湃?,天道復其上,地道歸其下,君子撫泰運之極,惟當盡人事以挽回天運,是以思患預防,常惕艱危,如是則可以無咎。此爻重剛不中,互卦有《震》,居健動不止之體,健進一步,即為陂復之象。是《乾》本上也,《坤》本下也,下交上,故《乾》居內而《坤》在外?!肚菲埐话灿谙?,必上而迫《坤》,《坤》茍不得安于上,必下而奪《乾》,故曰“無平不陂”。復而不聽其復,持其平,守其往,防微杜漸,用保厥終,凡小人欲乘怠而入者,君子則彌思其難,小人欲伺隙而攻者,君子則必保其貞。其操心之危如此,則舉動措置,必無有過咎也,故曰“艱貞無咎”。夫天下之事,未有不戒懼而能保其終者也,《易》之垂誡,于始終消長之機,最為深切。世運之陂復,猶日月之食也,當食霎時晦冥,過時而復光明,故曰“勿恤其孚,于食有?!??!笆场奔次g也。以日月之食喻禍,而以食終而光明喻福。
按:六十四卦中,不拘爻之階級,專以內外卦分時運之轉遷者四卦:《泰》、《否》、《既濟》、《未濟》是也。此卦以內卦三陽,為《泰》中之《泰》,以外卦三陰,為《泰》中之《否》,蓋以陽為有余,為實,為富,陰為不足,為虛,為貧。九三居內卦之極,遇六四而當《乾》《坤》二體之會,為《泰》中之《泰》將終,六四居外卦之始,為《泰》中之《否》將來,故于三四兩爻,示時運之轉變?!断髠鳌吩弧疤斓仉H也”者,“際”即交際之際,是陰陽之兩交接也。
【占】 問時運:謹慎者昌,逸欲者敗,最宜留意。
○ 問商業:現雖失意,后必大利。
○ 問戰征:須防敵兵埋伏,宜固守,不宜進攻。
○ 問失物:不久即得。
○ 問生產:雖危無咎,必生福澤之兒。
○ 問家業:宜謹守先業,可以永保富也。
○ 問疾?。荷僬邿o咎,老者大限有阻。
【例】 明治十八年,奉故三條相公之命,占公氣運于濱離宮,筮得《泰》之《大壯》。此時陪從者,為武者小路君、福澤重香君兩氏。
斷曰:此卦太陽之火氣,透徹地下,地精為之蒸發,天地之精氣相交,萬物發育,國家安泰之象也。擬之國家,政府之恩惠,透徹下民,下民之情志,上達政府,君能信任臣,臣能服從君,故曰《泰》。然《泰》之極,變而為《否》,是陰陽消長,自然推移之運也,故有自《泰》趨《否》之時,又有自《否》趨《泰》之時。此卦內卦三陽,泰平最盛,外卦三陰,自《泰》趨《否》。今筮得三爻,第三爻內卦之極,《泰》中之泰既去,將移外卦之陰,將轉入《泰》中之否也,故爻辭曰,平者無不遂陂,往者無不復返,喻時運變遷之義。在時運使然,原非人力所能爭,然保其固然,防其未然,惕以艱危,矢以貞誠,人定亦可勝天,故謂之“艱貞無咎,勿恤其孚,于食有?!?。閣下聲名顯赫,勛業崇隆,可媲尹周,小心翼翼,持盈保泰,自有鬼神默相呵護也,故《象傳》曰“天地際也”。
后相公解顯職,就內大臣之閑位,永矢盡誠,克光輔翼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