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雷地豫
按:“豫”字從象,從牙,左旁之牙垂地,象之大者也。象性柔緩,進退多疑,以其外行安舒,一俯一仰,而不抑藏,故以安舒不抑藏為豫,遂以《豫》名卦。卦體《坤》下《震》上,《坤》下順而載乎上,《震》上動而振乎下,蓋謂揚舒于外,而不抑藏于內,是以為《豫》也?!对ァ放c《謙》對,《序卦》曰,“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此《豫》所以次于《謙》也。
豫:利建侯行師。
▲ 甲骨文豫
《豫》,和悅也,《震》動也;《坤》,順也,上動而下順,故“利”?!独ぁ窞閲?,《震》為侯,是以利于建侯;《坤》為業,《震》為行,是以利于行師。夫不動則不威,不順則不利,以順而動,所以君立而民順,師出而有功,利莫大焉,故《傳》曰“順以動”。主萬邦,集大眾,非《豫》不能也。
《象傳》曰: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圣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義大矣哉!
卦體下《坤》上《震》,《震》雷《坤》地,有雷出地奮之象?!独ぁ返仂o也,純陰主閉,閉極則郁結而不暢;《震》動也,陽氣動而萬物出,故悅。九四一陽當《坤》之交,靜極而始動,閉極而始宣,不先不后,應時順動,故曰《豫》。夫天下之事,逆理而動者,其心常勞,其事多難,惟以順動,從容不迫,此心安和,故“剛應而志行”,全在順以動之也。順而動,在天則“四時不忒”,在人則動止和順,其“建侯”也,屏藩五國,其“行師”也,吊民伐罪,皆出于豫樂之義,謂之“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也。蓋“順以動”三字,為此卦之德性,故“天地如之,況建侯行師乎”?天地順動以下,言豫之功用無比?!叭赵虏贿^”者,謂日月之行度無過差;“刑罰清而民服”者,謂圣代至治之準則。獄訟衰息,民志大畏,協中而民服也。蓋圣人無心,惟順物而動,彼善則順其善而賞之,彼惡則順其惡而罰之,不敢稍存偏私,刑無過刑,罰無過罰,而刑罰自清。如此皆出于“順動”之德,三才之道,萬物之理,皆不過此,故曰“豫之時義大矣哉”?!跺鑲鳌非霸弧绊樢詣印?,后曰“以順動”?!绊樢詣印闭?,就卦象之自然釋之;“以順動”者,就人事之作用而說。曰“天地”,曰“圣人”,相對而言也,后“則”字,對上文,當用故字,今曰“則”字,大有意味?!疤斓匾皂槃印闭?,即亙萬古而無有退轉,必然之定理也,以“故”字承之?!兑住分袉畏Q“圣人”者,即指天子,蓋必有圣人之德者,而后富有四海,尊為天子,是謂順命。文王、周公、孔子之圣,皆不得其時,不得其位,是則圣人之在天位,有不可必然者,故后文以“則”字承之,是此篇之主眼,《易》教之本意也。故以天地日月四時為賓,以圣人為主,重在圣人一句,讀者匆匆匆看過。
凡《象傳》用“大矣哉”,共有十二卦,其上有曰“時義”,有曰“時用”,或單言“時”。其中曰“時義大矣哉”五卦,《豫》、《隨》、《遁》、《姤》、《旅》是也,言淺旨深,欲人熟思之也。曰“時用大矣哉”三卦,《坎》、《睽》、《蹇》是也,雖皆非美事,圣人有時而用之。曰“時大矣哉”四卦,《頤》、《大過》、《解》、《革》是也,皆因大事變而警誡之。要之其義各有取也。
以此卦擬人事,此卦五柔一剛,其人必多柔少剛。柔主順,剛主動,柔必應剛而能行,故曰“應”。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天地之動,日月往來,而四時乃定,圣人則之,以定刑罰,而萬民乃服。人處天地之中,沐圣人之化,人而在下,無所謂建侯,凡求友親師者類是;無所謂行師,凡祛邪嫉惡者類是,凡有所動,皆當法天地之順,斯動無過則也。能順天地,則天地亦順之,使得永保其安豫;若過豫而不省,則必將為初六之“兇”,六三之“悔”,六五之“疾”,上六之“冥”,是自失其豫矣。其為豫,乃其所為憂也,必如六二之“介”,九四之“勿疑”,斯得焉。人固當順理而動,動順夫理,動乃無咎,所以豫也。
以此卦擬國家?!墩稹窞閯佣谏希独ぁ窞轫樁酉?,上動下順,是上行威令,下皆順從也,故曰“主萬幫,聚大眾,非豫不能也”。夫天下之人不同,其心同也,天下之心不同,其理同也,己能順理而動,則人莫不順之。九四一陽,居執政之位,有剛明之德,威權赫赫,以統治國家,故卦中眾陰皆和順而悅服?!墩稹窞楹?,為建,《坤》為國,為臣民,為順,即為臣民服從之象。四為成卦之主,與六五之君,陰陽相比,而輔佐之,使萬民豫樂和順。至其行政,一法天道,如寒極則溫風至,暑極則涼風至,世之所好好之,世之所惡惡之,賞罰公明,毫無私意,是豫之時也。但執政負國家之重,威權獨攬,未免近逼,或致動群僚之“疑”,啟君心之“疾”,尾大不掉,亦可懼也。惟當盡其至誠,勿有疑慮,乃能合眾力以安其上,庶幾上之信任愈隆,將賞其功勞,而封建為侯,有不服王命者,即命之以征伐。上卦《震》之方伯,動而俱進,下卦《坤》之眾民,悅而順從,謂之“利建侯行師”。四體《震》,《震》為長子,故曰“建侯”;以一陽統眾陰,故曰“行師”。此卦五爻以下,有《比》之眾,《比》為建國親侯,故曰“建侯”;三爻以上,有師之象,故曰“行師”?!袄弊掷ā敖ê睢薄靶袔煛眱尚校ブ畷r勢如此。上下悅樂之余,《豫》之極,危之基也,所當反之以《謙》,一轉移而天下治亂安危系焉。惟其善則歸君,過則歸己,利公而不專,害審而不避,是為大臣處《豫》之道,而上下交泰矣。
通觀此卦,其要旨不出“順以動”三字。凡順之至者,不動則不悅,動而順應,故悅。未順則不先,既順則不后,由氣機之自然而已。豫之時心勞意足,其樂已極,處樂之極,遂至縱情逸欲,流連忘返,亦恒情所不免也。圣人憂之,故未《豫》而先者為“鳴豫”,不動者為“介”豫,坐而觀者為“盱”,當豫而順者為“由,”過豫而不忘者為“疾”,極豫而忘返者為“冥”。在初爻則戒其“窮”,在六三則警其“悔”,在六五則防其“疾”,在上六之“渝”,則危不可長,幸其終改?!傍Q”、“盱”、“疾”、“冥”四者,居《豫》之咎,所謂失豫者也。惟六二之“介于石”,為能熟察憂樂治亂之機,故順莫善于“貞”,動莫善于“由”,“貞”以待順,“由”以行動,由未豫而豫必至,既豫而豫不憂。天地圣人之悅豫無疆者,惟其能處乎豫也。讀此卦而圣人諄諄于世之意,可見矣。
按:六爻言《豫》不同。初六上六之《豫》,逸豫也;六二之《豫》,幾先之豫也;六三之《豫》,猶豫也;九四之《豫》,和豫也;六五之疾,弗豫也;《彖》之言《豫》,眾人和同之豫也;爻之言《豫》,各人一己之豫也。要之示悅豫之必與眾同,非可自私之意也。蓋人事不可無豫,人心不可有豫也。
《大象》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雷者,得時而奮出地上,陽氣宣發,震動有聲,足以鼓動天地之和,發越陰陽之氣,通達和暢,《豫》之象也。故先王法震之動以作樂,為象其聲以鳴盛也;先王法《坤》之順以崇德,為明其體以報功也。蓋樂之作也,近而閨門,遠而邦國,顯而人事,幽而鬼神,無不用之。至于薦上帝而上帝來格,配祖考而祖考來享,幽感明孚,《豫》之所以為《豫》也。故《履》為《易》中之禮,《豫》為《易》中之樂,人君克體此意,以使萬民樂和,《豫》之至也。
【占】 問時運:目下如春雷發動,正得時會,萬事皆吉。
○ 問商業:時當新貨初到,市價飛騰,絕好機會,必得大利。
○ 問家宅:防有變動,宜禮神祭祖,以祈福佑,得安。
○ 問疾病:宜禱。
○ 問戰征:雷厲風行,必勝之兆。
○ 問功名:所謂平地一聲雷,指日高升之象。
○ 問失物:自然出現。
○ 問六甲:生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