賁:亨。小利有攸往。
《彖》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象》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
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象》曰:舍車而徒,義弗乘也。
六二:賁其須。
《象》曰:賁其須,與上興也。
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
《象》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當位疑也。匪寇婚媾,終無尤也。
六五: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上九:白賁,無咎。
《象》曰:白賁無咎,上得志也。
山火賁卦注釋
22 山火賁
“賁”從卉從貝。此卦上卦《艮》,《艮》,山也。《詩》“山有嘉卉”,故賁上從卉。且艮為果蓏,有卉之象。下卦《離》,《離》為鱉為蟹,為贏,為蚌,為龜,皆貝也?!稜栄拧罚骸褒斎忝S”,故《賁》下從貝?!缎蜇浴吩弧百S飾也”,卉貝皆具彩色,是以謂飾。付氏云:“賁古班字,文章貌,言斑駁陸麗有文也。”《彖》辭所謂“天文”“人文”,由此來也。為卦山下有火,山生草木,下有火照徹,則草木皆被其光彩?!稌吩弧百S若草木”,亦足證焉。卦上承《噬嗑》,《序卦》曰:“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茍合,故受之以賁。”蘇氏曰,“直情而行之謂茍,禮以飾情之謂賁”。禮以飾情,在乎相與為敬,敬則其合可久,此《賁》所以次乎《噬嗑》也。
賁:亨,小利有攸往。
▲ 篆書賁
《賁》卦上體山,山蘊質素,下體火,火吐文光,下火上燭,則質而有文,故曰《賁》。文質交錯,剛柔得中,故曰“亨”?!峨x》火之明,遇山而止,則所進者小矣,故曰“小利有攸往”。其義,則《彖》辭詳之矣。
《象傳》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上,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此卦與《噬嗑》對,以《噬嗑》變?!妒舌尽妨迦醽矶?,為六二,成《離》下,是為“柔來而文剛”?!妒舌尽烦蹙艅偼?,為上九,成《艮》上,是為剛往文柔,剛柔相雜而為成,是天下之文也?!叭醽矶膭偂?,《離》明于內,故無不亨;剛往文柔,艮止于外,故“小利有攸往”。卦以上爻為極,極即天也。上爻曰“白賁”,自然之文,故謂之“天文”也。九三在人位,為一卦之主,當文明之盛會,故謂之“文明以止”,人文也?!疤煳摹闭?,日月星辰,光華內煥,不假外飾,自然之文也?!叭宋摹闭?,人倫庶物,綱紀在先,節文在后,修飾而成文也。有圣人作,仰觀天文,晦朔何以代明,寒暑何以錯行,察其時變,是欲以人合天也。俯觀人文,道之以禮樂,教之以詩書,化成天下,是欲以人治人也。是圣人用《賁》之道也。
以此卦擬人事,賁,緣飾也,質先而文后。凡事之有待致飾者,皆后起也。此即繪事后素之說也。以之言禮,玉帛其飾也;以之言樂,鐘鼓其飾也;以之言宮室,輪奐其飾也;以之言衣服,章采其飾也。是文飾必附質而著,如帛之受采,玉之受琢,有實而加飾,飾之足以增其美也。此卦山得火而煥彩,譬如在人,心光透發,面目生輝,內行修明,聲聞卓著,德潤而體胖,實至而名歸,即《賁》之象也。就六爻言之,初爻“賁趾”,以處義為賁,賁得其正;二五賁須,以與上為裁,賁得其時;三爻“賁如德如”,賁而“永貞”,賁得其吉;四爻“賁如皤如”,賁而當位,賁“終無憂”;五爻“賁于丘園”,以敦本務實為賁,賁終“有喜”;上爻“白賁,無咎”,以黜美返樸為賁,賁乃“得志”。此六爻之義,所以治全體之賁也。而人事之飾偽而亂直,黜美而誣實者,皆當返而自省矣!以此卦擬國家,上卦為山,安止不動,如圣躬之德性鎮定也;下卦為火,輝光遠耀,如朝廷之政教煥布也。內崇德性,外敷政教,有本有文,剛柔并用,是賁之善者也。推之舞干羽而格頑民,是“柔來而文剛”;仗斧鉞以安天下,是“剛上而文柔”。審時定歷,以法天文也;制禮作樂,以昭人文也。德禮以行政,政乃善,忠信以折獄,獄乃平,《象》曰“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即此旨焉。六爻言《賁》,各有次第,義深旨遠。初剛在下,故曰“賁趾”,是守道無位之賢人也。二爻“柔來而文剛”,隨剛而動,如須隨頤而動,故曰“賁須”,是待時而動之君子也。三爻當《賁》之盛,故曰“賁如濡如”,是治賁而能守其貞者也。四爻則由《離》入《艮》,《賁》道變矣,故曰“賁如皤如”,是不隨俗披靡,為能黜華而崇實也。五爻則為主《賁》之君,忘殿陛之華,守丘園之素,故曰“賁于丘園”,所以厚民生而敦風俗者,道在是焉。上爻為《賁》之極,物極必反,故曰“白賁”。《雜卦》曰;“賁,無色也”,郅治而期于無刑,盛德而極于無為,此治道之原也。如是而事濟矣,如是而化成矣。
(附記)“觀乎天文,以察時變”一則:
明治十八年一月,余浴于熱海,一夕有大星見于月右,時飯田巽氏先見,呼余出視,余一見如有所悟,不言而入。鄰席有《自由新聞》社員藤井新藏者,謂飯田氏曰:高島氏一見而入,必有所解,君請往探之。飯田氏乃過余室叩其故,余曰:難言也。氏問之再三,余曰:數日內當有一大臣瀕死者也。氏曰:子何以知其然乎?余曰:此所以為難言也。余歷征多年實驗,乃知星之示變也,子若不信,請觀后日。未幾三日,報有棲川宮殿下薨,氏復曰:子言果中矣,吾終不知其然也,請幸教我。余曰:《易》不曰乎?“觀乎天文,以察時變”,此之謂也。
通觀此卦,內《離》外《艮》,《離》文明也,卦德由內達外,以文明為主,故名卦曰《賁》,取賁飾之象也。《彖傳》所言柔文剛、剛文柔、觀天文、觀人文,皆以文致飾,亦以文得亨,是《賁》之象,由《離》而來,得艮而濟,此全卦之體也?!断髠鳌凡辉换鹪谏较拢弧吧较掠谢稹?,是隱然有以山止火之象?!耙悦魇?,明也,“無敢折獄”,止也,亦見文不過質之意。六爻言賁,內三爻,《離》本卦,初二兩爻,貢猶微,惟三爻賁為盛;上三爻,自《離》入艮,其言賁,皆黜華崇實,是救賁之偏而返其本也。故四雖“疑”而“無憂”,五雖“吝”而“終吉”,六“無咎”而“得志”。將使之自文還質,無偏勝之患,斯為賁道之大成也。全卦之義如此。
《大象》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攻,無敢折獄。
《艮》山之下有《離》火,《艮》,一陽高出二陰之上,陽塞于外而不通,故止;《離》,二陽之中含一陰,是內虛而含明,故明。君子法之,“以明庶政”,“庶政”者,或兼教養,或兼兵食,《洪范》所謂“八政”皆是也。暗則紊,明則治,取之高,而政教明矣。明以致察,過察則失嚴,故于折獄,則曰“無敢”。“無敢”者,謂不敢自用其明也。虛明之心存于中,而慈祥之政行于外,明其所當明,而不敢過用其明,取之于《艮》,明于是乎止焉。豐田“致刑”,以“明而動”,賁曰“無敢”,以明而止。不動則民不畏法,不止則民不聊生,有相濟而行也。
【占】 問時運:目下正當發動,百事順適,但上有阻止,未能遂意徑行。
○ 問商業:主經理人才干強明,足以任事;但精明者必刻利,還宜留意。
○ 問家宅:恐宅中時有火光發動,幸即撲滅,無大害也。
○ 問戰征:前面有山,未易進攻。
○ 問疾?。菏怯艋鹕险糁Y,宜息火,猶不可過用寒劑,致真火撲滅。
○ 問行人:欲歸又止,尚未定也。
○ 問六甲:生女。
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象傳》曰:舍車而徒,義弗乘也。
初剛在下,故曰賁趾,“徒”,徒行也。古者從大夫之后,不可徒行,初無位,故“舍車而徒”。賁趾者,是踐仁履義,以仁義“賁其趾”者也,不以乘車為賁,而以徒行為賁。乘車者,世之所賁,君子所恥,是以舍之?!断髠鳌吩弧傲x弗乘也”,喜初之能守義也。
【占】 問時運:生性清高,不合時趨,以德亨,不以名亨。
○ 問商業:必是肩負買賣,非舟車販運之業,雖小亦亨。
○ 問家宅:是勤儉起家,頗有知足不辱之風。
○ 問戰征:陸軍利。
○ 問行人:中途遇阻,步行而歸。
○ 問疾病:癥在初起,不食藥而可愈也。
○ 問訟事:恐有懲役之災。
○ 問失物:已舍去之,尋覓徒勞。
【例】 明治十九年,占某貴顯氣運,筮得《賁》之《艮》。
斷曰:此卦上《艮》下《離》,所謂高山仰止者,某貴顯之德望也;所謂高明遍照者,某貴顯之功業也,是當今所共知者也?,F時退位閑居,今占得《賁》初九,曰“賁其趾,舍車而徒”,爻象正合。初爻為無位,陽剛在下,賁,有文也;趾,足也,從止,有退歸之象?!吧彳嚒?,猶舍位而隱也,“徒”,行也,將復起也。舍車徒行,是某貴顯將潛行民間,窺察民情風俗,以益光文明之治,補維新以來所未修,是某貴顯之隱衷也,爻象以明示之。在某貴顯為維新元勛,雖暫退間,其心頭豈一日忘天下哉!茲值初爻,賁猶未光,至三而賁盛,至六猶能反其賁,以協于中。賁之運正長,知某貴顯,后日必德望愈隆,功業愈大也?!跺琛匪^“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皆可于某貴顯見之。
后果如此占。今輔佐朝政,望同山斗,遇際明良,是《賁》之所以為《賁》也。
六二:賁其須。
《象傳》曰:賁其須,與上興也。
二以柔居柔,其爻自《噬嗑》六五柔來,變為六二,即《彖傳》所謂“柔來而文剛”也。取象于頤,此爻曰“須”,須,隨頤而動,故注曰:須之為物,上附者也。柔來文剛,文剛者,賁也,故曰“賁其須”。須眉為人生之儀表,所謂嚴其瞻視者,此也。《象傳》曰“與上興也”,“上”,謂上卦《噬嗑》,“興”,動也。《噬嗑》內卦為《震》,《震》為動,須附上,爻自《噬嗑》來,故曰“與上興也”。
【占】 問時運:目下平平,只可依人成事。
○ 問商業:與富商合業,必大興旺,吉。
○ 問戰征:必須與大軍同進,方可得勝。
○ 問家宅:叨上人之福澤,藉以光大門楣。
○ 問婚嫁:“歸妹以須,”尚宜待也。
○ 問六甲:生女。
【例】 明治十四年四月占國會。方今我國輿論,咸愿開設國會,群議紛紛,未可臆斷,特占一卦,得《賁》之《大畜》。
斷曰:此卦自二至上為五年,其間不見兇咎。《賁》下卦為《剝》,《剝》之上即第六年,其兇尤甚。今審度避兇趨吉之方,須就變卦《大畜》探索。為之先說《賁》終《剝》來之兇象,復述變卦《大畜》之卦義。
《彖》辭曰:“賁亨,小利有攸往”。賁者文飾也,凡事飾于外者,必由其內有缺乏也。今當開設國會,各府縣推舉代議士,才力學識,未必完全,多皆徒施外飾而已。《彖傳》曰“柔來而文剛,”剛上而文柔”,謂上卦之柔,來賁下卦之剛,下卦之剛,上賁上卦之柔,上下各以剛柔,互相賁飾,此《彖傳》義也。今擬之國會,上卦為官吏,下卦為代議士,各以論說相抵抗者也。曰“賁亨”,知國會之事無不亨通;曰“小利有攸住”,知國會雖可進行,未免有所退止也;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謂當察時機之會,審宇內之勢,以維持國體于不朽也;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謂應民心之歸向,文運之昌明,開設國會,上下合志,可以計劃國家之安寧。此就《彖傳》義而釋之如是,進推六爻,初爻“賁其趾”,舍車而徒”。初爻在下,是無位也,謂微賤下民,亦將持杖徒行,奔走而來觀德化也。二爻“賁其須,”《象傳》曰“賁其須,與上興也,”二雖進初一等,其人不能自主,隨人之議論以為議論,如須之隨頤而動也。三爻“賁如濡如,永貞吉,”《象傳》釋之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比酉仑灾希人呢?,“賁如濡如”,賁之盛也。三以陽居陽,卦中為主賁,會中為主議,持論不易,能守“永貞”,故吉?!断蟆分^“終莫之陵”,言無與相抗也。四爻“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此爻為政府地位,與三接近?!百S如皤如”者,謂官吏示以從前政府施行之事狀;“白馬翰如”者,謂聽者解得政府之實情;“匪寇婚媾”者,謂感官吏之勤勞,相與輔翼而贊成之也。五爻“賁于丘園”,“束帛戔戔”,謂議士中有知“丘園”之賢士,推薦于朝,當具“束帛”以招之,使之出而共議國是,故“終吉”。上爻“白賁,無咎”,乃退位老臣,謂創興國會,未免近于粉飾,終宜黜華崇實,是返本之道也。從此節財省費,得謀裕國之策也。
《賁》之終,《剝》之始也,更論《剝》卦之義?!秳儭贰跺鑲鳌吩唬骸皠?,剝也,柔變剛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薄叭嶙儎偂闭撸恰靶∪说篱L”之時也,故曰“不利有攸往”,戒辭也。初爻曰“剝床以足,蔑貞兇,”陰之剝陽,自下而上,邪害正也,謂有武人,惡人民之漸進逼上,欲壓滅其黨類之象。二爻曰“剝床以辨,蔑貞兇”,“辨”者床干也,指黨類之長,初爻既滅黨類,今又欲殄滅其長之象。三爻曰“剝之無咎”,其黨類為時勢所激,忽起變志,不復顧忌名分,是最不祥之占也。四爻曰“剝床以膚,兇”,有眾陰逼上之勢,漸逼漸近,其兇更甚。五爻曰“貫魚以宮人寵,無不利”,謂剝之者兇,順之則利,有一時委曲保全之象。上爻曰“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謂雖當剝極,必有碩果之僅存者,君子處之,謂終得愛戴,小人處之,謂無所容身,是小人欲剝君子,自己亦罹其災之謂也。
以上自《賁》移《剝》之卦象也。賁為文明而止之卦,方今人情,徒慕歐英文化,不察時勢之可否,難免剝落之災,如《剝》卦所述,故君子必貴思患而預防也。今占得《賁》之《大畜》,再釋《大畜》之義,以示占者。
《大畜》《彖傳》曰:“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剛上而尚賢,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養賢也。利涉大川,應乎天也?!薄洞笮蟆氛撸笾笳咭?,專在尚賓養賢,以為國家用,足以黼黻太平也。初爻曰“有厲利己”,《象傳》曰:“有厲利己,不犯災也?!背跻运臑檎龖M而四畜之,即為艮所抑,有不能達志之象。二爻曰“輿脫輹”,《象傳》曰:“輿脫輹,中無憂也?!倍骋姵跞齼韶持梗型盖种?。三爻曰:“良馬逐,利艱貞,日閑輿衛,利有攸往?!薄断髠鳌吩唬骸袄胸虾现疽?。”三爻以剛健之才,欲銳進而從事者也,為四畜之,使不得進,遂變其志向,謀開墾牧畜等事。曰“良馬逐”,曰“利艱貞”,皆開拓牧畜之象。又曰“閑輿衛”,曰“利有攸往”,并習練軍事之象。如是有益政府,故謂之“上合志也”。四爻曰“童牛之牿,元吉”,《象傳》曰:“六四元吉,有喜也。”此爻當縣官地位,縣官能使無產士族,從事牧畜開墾等事,猶牧童牛,易畜易制之謂也。五爻曰“豮豕之牙,吉”,《象傳》曰:“六五之吉,有慶也?!贝素骋嗯c六四同。上九曰“荷天之衢,亨”,《象傳》曰“荷天之衢,道大行也”,謂全國士民各得其所,天下泰平之象也。
以上國會之占斷如此。至翌年七月,政府頒示實施政令三條:一發布明治二十三年開設國會之令;一為救濟無資士族,與以八十萬元之授產金;一政府銳意開造鐵路,計劃中山道及奧羽之布設,與以年八朱之利息保護。皆呈象于《大畜》之爻義,得時勢之宜者也。《易》象之靈妙如此。
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
《象傳》曰:水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三以一剛介二陰之間,當賁之盛,“賁如濡如,”潤澤之象。顧陰能賁人,亦能溺人,誡之以“永貞”,在我有常貞之操,斯彼無凌逼之嫌,故曰“吉”?!断髠鳌吩弧坝镭懼K莫之凌也”,“終”字與“永”字相應,蓋貞而不永,則非有終者也。謂我剛正而永貞,彼自不能凌侮也。
【占】 問時運:當此盛運,光華潤澤,名利雙收,大亨。
○ 問商業:財源如水,大得清潤,基業亦可保長久,大吉。
○ 問家宅:屋宇華潔,又得流水掩映,可以久居,吉。
○ 問戰征:一軍皆感被德澤,歡洽同心,可稱王師無敵。
○ 問訟事:得直,彼亦不敢復犯。
○ 問婚嫁:百年偕老,吉。
○ 問六甲:生男。
○ 問行人:衣錦榮耀而歸。
○ 問失物:向水中尋之,得。
【例】 友人某來,請占氣運,筮得《賁》之《頤》。
斷曰:此卦一陽居二陰之中,如物入水中,沾濡潤澤,光彩益章,故曰“賁如濡如”,賁之盛也。然賁飾過甚,外耀有余,往往內美不足,是賁之流弊也。今我國自維新以來,仕途一變,每多有自炫才華,以冀仕進,飾智驚愚,互相標榜,大都如斯。迨一旦得位,毫無寸能,此輩純盜虛聲者,固可暫而不可“永貞”者也,吉何有焉?足下有意當世,宜踐實德,毋博虛名,持之以“貞”,守之以“永”,終得吉也?!断髠鳌吩唬骸敖K莫之凌”。謂賁非虛賁,人復誰能相抗也。足下其留意焉!
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
《象傳》曰:六四,當位疑也;匪寇婚媾,終無尤也。
四在上卦之下,《賁》已過中?!梆保匕咨?,“翰”,白色馬也。卦體三、四、五互《震》,《震》為白馬,故取白馬之象?!墩稹飞狭弧盎殒拧?,故亦有婚媾之象。四與初為正應,為三所隔,不獲相賁,故曰“皤如”,“白馬翰如”,亦未獲其賁也。然九三剛正,“非寇”,乃求婚媾耳。四與初正應,必相親賁,不能終隔也?!断髠鳌吩弧爱斘灰伞保囊啥?。曰“終無尤”,謂初四正應。終必相合,故云“終無尤”也。
【占】 問時運:目下運有阻礙,安分則吉,明年便可亨通。
○ 問商業:宜迅疾販售,遲緩,防貨物變色。
○ 問家宅:一宅之內,既有喪事,又逢婚事,前塞后通,無咎。
○ 問戰征:有和親通好之議。
○ 問疾?。褐行赜凶?,故上下不調,積阻消化,便無咎也。
○同行人:有愛女眷戀,一時未歸。
○ 問六甲:生女。
【例】 有人來,請占某縉紳氣運,筮得《賁》之《離》。
斷曰:四以陰居陰,與初為正應,為中間三爻所隔,不獲相賁相親,《象傳》曰“當位疑也”。今占得四爻,知某縉紳在局,或亦因中有間阻,致生疑慮之處,然其中乘馬翰如而來者,實欲相與親密,并無他意。四爻初則疑之為寇,為將攘奪我利也,至后漸知其真,疑念始解,故曰“匪寇婚媾”。
當時某縉紳確有是事,初疑后解,兩情甚洽,果如此占。
六五: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
《象傳》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丘園”者,園之依丘陵者。艮有丘之象,“賁于丘園”者,謂留意于農桑之事?!笆闭?,贈人之物,“戔戔”者,淺少之意。不賁市朝而賁丘園,敦本也。“束帛戔戔”,謂六五以柔居尊位,能修柔中之德,黜祛奢華,敦崇儉約,如大禹之卑宮室,菲飲食也,故曰“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傲摺?,謂居尊位,而留心鄙事,未免吝也,然不失黜華崇實之旨,故曰“終吉”?!断髠鳌吩弧坝邢惨病保邢舱?,謂實有可喜也。天下之俗成于儉,敗于奢,一人倡之,世風可返于淳樸,則所喜非在一人,喜其能移風易俗也。
一說,丘園為隱士所居,六五能以“束帛”,聘求丘園之遺賢,共輔文明之治。聘賢僅以“戔戔”束帛,禮意未隆,故曰“吝”;在賢者不以幣帛為悅,而以恭敬為悅,是以幣帛雖微,賢者亦應聘而來,故終有吉也。亦通。
【占】 問時運:目下恰行正運,然作事一宜儉勤為吉。
○ 問商業:買賣最直木材綢物二行,貨物不必多,而獲利頗佳。
○ 問家宅:農桑為業,勤儉家風,吉。
○ 問戰征:宜招用野老,以作向導,可以得勝。
○ 問婚嫁:聘禮雖微,卻好得一賢婦,大喜。
○ 問六甲:生男。
【例】 友人來,請占氣運,筮得《賁》之《家人》。
斷曰:此爻為五居尊位,崇尚儉德,將率天下而從儉也,故不賁宮殿,而賁丘園?!笆敝Y,以誠相將,不尚豐厚。今占得此爻,知足下自幼從事商業,一番辛勤,得有今日,資產豐裕,亦足自樂。近來商業,多習歐美之風,全以欺詐為術,華麗自夸,反以曩時樸素敦厚為可吝也。在吾輩敦尚古風者,不屑與之較也,足下惟當安閑,覓一山林佳處,修筑園榭,栽植花木,以娛心目,為作養老之計也。人或以吾輩不事世事為吝,然以此而娛老,以此而傳后,終得吉也,謂之“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也。
友人從此占,亦足自樂。
上九:白賁,無咎。
《象傳》曰:白賁,無咎,上得志也。
上處《賁》之終,終極不變,弊將無質,故《賁》之義,始因天下之質,飾之以文,并將天下之文,歸之于質。“白賁”者,素樸自然,是無色也,如寶玉不雕,珍珠不飾,不使文掩其質,“白賁”之謂也?!断髠鳌吩弧吧系弥疽病保迂灾?,處事之外,矯世俗之文飾,而敦尚樸素,獨行其專,優游自得耳。
凡卦如《泰》與《否》、《剝》與《復》、《渙》與《萃》等,皆有對偶,惟《賁》無對,獨于卦中,分賁與不賁兩義為對。是讀《易》之訣也?!吨墟凇芬回砸嗳?。
【占】 問時運:好運已終,勞者宜歸于逸,動者宜返于靜,優游自適,聊以取樂耳。
○ 問商業:現在貨價已高,時令將完,不必裝飾,即可出售,定得利也。
○ 問家宅:清白家風,位置亦高,吉。
○ 問戰征:身當上將,堂堂之陣,正正之旗,不用譎計奇謀,自然獲勝。吉。
○ 問疾病:病在上焦,宜用清淡之劑,吉。
○ 問行人:得利歸來。
○ 問六甲:生男。
○ 問失物:向高處尋覓,可得。
【例】 維新之際,浦賀管署吏員下村三郎左衛門,舊佐賀藩之士也,罹病日久,來橫就醫。醫曰:病似輕而實重,非滯留受治,恐至危殆。下村氏告于長官,許以留醫。下村氏不以病為慮,強還任地,長官謂余曰:下村氏之疾如何?子試筮之。筮得《賁》之《明夷》。
斷回:下村氏必死。長官曰:醫亦視為重癥,但子何以豫言其死也?余曰:《賁》者上山下火,今山變而為地,是《離》明沒于《坤》地之象。上九陽變而為陰,陽者生也,陰者死也,即生變為死之象。又上九之爻辭曰“白賁”,白者喪服也,其死不免矣。后未一月,果接其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