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四:隨有獲,貞兇。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象傳》曰:隨有獲,其義兇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獲者,取非其有之辭,“有獲”者,謂得天下之心,使之隨己也。是私據其所有,而不歸于五,失臣道也,故曰“貞兇”。為臣之道無他,惟在以誠相孚而已,“誠則明”,明則無疑,無疑則君臣一心,德施于民而民隨之。其得民之隨者,相率而共隨于君,足以成君之功,致國之治者,皆在此相孚有道耳,復何有咎?否則上下疑猜,即所當獲,不免啟挾功凌上之嫌,雖正亦兇也。九四具陽剛之才,處大臣之位,才高致謗,位重啟嫌,一涉偏私,便招兇禍。惟其中之所存,一秉于誠,外之所行,一循夫理,盡其道以事上,明其幾以保身,位雖高不疑于迫,勢雖重不嫌于專,君嘉其讓,民服其謙,得隨之時,協隨之宜,何咎之有?故曰“有孚在道,以明,何咎”?!坝墟凇闭撸^有孚于九五也;“明”者,謂自明其志也。自古人臣處功名之際,不克保終者,多由我心之不孚,與不能自明其志也。如漢蕭何韓信,皆受君重任,韓信求封于齊,求王于楚,無欲而不獲者也,久之積疑生嫌,卒不免禍。蕭何雖素知高帝之心,得保首領而終,不免械擊之辱,是于“有孚”“以明”之義,猶未盡者也。如唐郭子儀權傾天下,而上不忌,功蓋一世,而上不疑,可謂得“有孚在道”者矣?!断髠鳌吩弧坝墟谠诘溃鞴σ病?,以功云者,釋爻之“何咎”。蓋“有孚”者,即以孚隨之道;“明功”者,即明其隨之功也。
一說“隨有獲”者,謂以權在我,任己所為之意;“貞”者謂所系國家之正務;“兇”者有僭逼之疑;“有孚”者心盡其誠;“在道”者行盡其道;“何咎”者,無失臣職之意也。亦通。
【占】 問時運:目下有兇有吉,利在單月,不利雙月,明年則吉。
○ 問商業:獲利后,防有意外之禍,必俟辨明方可。
○ 問家宅:或新買,或新造,皆不吉。
○ 問戰征:小勝后,防大敗。
○ 問疾?。合葍春蠹?/p>
○ 問訟事:始審兇,上控則無咎。
○ 問失物:一時難覓,待后方見。
【例】 明治二十七年六月,相識巖谷松平氏來告曰:往年政府,下付士族以金祿公債證書,鹿兒島縣士族中,有遺漏此典者,今欲補請恩給,請占其準否。筮得《隨》之《屯》。
斷曰:隨有獲者,是專意求獲之謂也。鹿兒島縣士族,維新之際,偉烈豐功,為政府所優待,遍世所知也。今欲謀請恩給,占得《隨》之四爻,以陽居陰,乘政府之優待,意在強求,務期必獲,故《象傳》曰“隨有獲,其義兇也”。然當以公平之道,請求于上,必可得許,謂之“有孚在道,明功也”。
【例】 某縉紳來,請占某貴顯氣運,筮得《隨》之《屯》。
斷曰:此卦吾能從人,則人亦從我。今占得四爻,某貴顯在現職,眾人咸樂為隨從。其所以隨從者,非服從其德量,實欲攀附其權勢也。若因此自負得民,則不祥之道也,故曰“貞兇”。際此民心之歸向,以誠相孚,以明自審,即所獲以歸諸君上,不以自私,道可孚也,功可明也,何咎之有?反是則難免于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