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名】:震往也,坤來也,震往坤來,故名復也。復者,往來也,返還也,康復也,回歸也,應答也,赦免也,覆蓋也,庇護也,中興也,重疊也。震,彳也,攵也,行也;坤,畐也,腹之形也。震承坤者,當復之字也?!掇ぽ吩姡骸稗晕倚笪?,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贝藦椭o也。震,行路也;坤,老陰也。行故路者,當復之象也。坤水也,震動也,冬至之節,水感天一之陽生而動,當復之時也。震謂反生,坤體陰柔,老子曰“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見復之體用也。
【觀象】:互體見坤,坤眾也,物也,靜也。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ンw見復,循環往復,螺旋上升,萬物進化之路徑也。反體謂剝,陰變陽,陽化陰,陰陽變化,氣數盈虛,天地所以生養,萬物所以造作,圣人所以觀復。對體謂姤,一陽復來曰天根,一陽姤至曰月窟,觀天根月窟,有以見玄牝之門也。
【玩辭】:亨通,出入舒緩,朋來無咎。反復行道,七日往返,利有所往。陽氣方生,及其亨也,生發蔗物。正道始長,及其通也,澤被黎民,故復道「亨」也。邵雍曰:“性得體而靜,體隨性而動,是以陽舒陰疾也?!币魂枏蛠恚錃馍形?,陽動而舒,其勢無疾,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故曰「出入無疾?!骨f子曰:“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逼洹赋鋈霟o疾」之謂也。天生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三陽皆至,三才始全,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是「朋來無咎」之理也?!缎腥敗吩姡骸捌萜菪值?,莫遠具爾。”是朋來無咎之辭也?!镀咴隆吩姡骸耙恢沼v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猶言朋之未來也。坤六老陰,進生震七,乾九老陽,退生巽八。是故六之七,陽生曰復;九之八,陰生曰姤;七之九,陽長曰大壯;八之六,陰長曰觀。日主陽,月主陰,是以陽生稱七日,陰長謂八月。《系辭》曰:“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鼻瑠ザ莘裼^剝坤復,一陽之復,則經七卦。坤復臨泰大壯夬乾姤,一陰之反,亦歷七體。故曰「反復其道,七日來復」,方死方生,方生方死,劫簸之古,于天地之間,猶旦暮耳。一陽復來,正道扶起,難為小人,易為君子謀,故「利有攸往」也。
【疏傳】:《序卦》曰:“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鄙暇艅儽M,坤體出而用九行,碩果不食,周流于下,一陽復來,見天地生物之心,此復所以承剝也。邵子曰:“復次剝,明治生于亂乎!夬次姤,明亂生于治乎!時哉時哉!未有剝而不復,未有夬而不姤者。”言此者也?!峨s卦》曰:“復,反也?!币魂柧由现^剝,一陽返下謂復,故曰「復,反也」。
【卦變】:一陽息陰,坤變復,初九主事,不遠之復,以修身也。
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一陽方生,剛反于下,正道漸行,故曰「復亨,剛反」,據卦體釋斷辭。震德動,坤德順,順道而動,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故曰「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據卦德釋象辭?!跺鑲鳌放e卦德時有三種體例:一是用“而”作連詞,兩德并舉并重,如險而止;二是用“以”作連詞,兩德并舉重前德,如順以動;三是用“而以”作連詞,兩德并舉重后德,如動而以順行。月體盈虛,朔晦弦望,歷經七日,躔行七宿,而盡一方之氣,天道使然也,故曰「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引天道釋象辭。大易之要,扶陽抑陰,君子道長,德施義行,故曰「利有攸往,剛長也」,據卦體釋象辭。邵雍曰:“天地之心,蓋于動靜之間,有以見之?!闭饎右?,坤靜也,坤息也,復萌也,故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贊復道之大也。蓋天地生物之心,其于人則為道心,道心惟微,必于幾息將萌之時體察之。《系辭》曰:“復,小而辨于物?!本皇氐乐^也。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疏傳】:微陽在下,不能發生,先王法之,冬至日封閉關卡,商旅不通行,人君不巡省??鬃釉唬骸安賱t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惟心之謂與?”君子莊敬操存,所以養心之微陽也。復之時令,應乾初九,以潛龍勿用,故商旅不行,后不省方也。巽象商人,乾繼君體,巽乾伏藏,不旅不省。震象旅人,坤靜其足,亦不能行。商旅,商人巽也,旅客震也。后,君王,乾也。省,視察,震也。方,四面,坤也。
初九:不遠復,無祗悔,元吉。
【玩辭】:不遠即返,不敬則悔,大吉。初九處事之初,失之未遠,復之必速,茍能居敬而行簡,無慢神之悔,則其道大吉也。每年冬至,天子于南郊圓丘祭祀天神,敬一年之始。祗,敬也。無祗,慢神也。
【觀象】:復而豫,君子思患預防,所貴者改過遷善,所惡者怙惡不悛,所以能不遠而復者,以其出入無疾,居敬行簡故也。復之坤,先迷失道,后順得常,以其動而以順行,故能不遠而復也。
象曰:不遠之復,以修身也。
【疏傳】:所以不遠速復者,以其能修正其身,有過則改故也。
六二:休復,吉。
【玩辭】:美好地歸復,吉祥。六二陰柔,居中履正,順道應時,親比初九,資其善以自益,誠復之休美者,所以吉也。休,慶也,震象也。
【觀象】:復而歸妹,眇能視,不失察也;幽人貞吉,能下仁也。一陽復來,正己修身,兩陽咸臨,克己下仁。復之臨,休復之吉,以其能克己復禮,歸于中正故也。
象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
【疏傳】:初復于仁,二比于仁,克己復禮,仁德之至,所以吉也。六二之才,上無應系,下乘震木,五常為仁,故曰「以下仁也」。
六三:頻復,厲無咎。
【玩辭】:頻失頻復,雖危無咎。六三之才,不中不正,處震動之極,屢復屢失,是不安于復者,危之道也。屢失屢復,故無咎也。
【觀象】: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復而豐,頻復固厲,與時消息,則無咎矣。復之明夷,夫頻復者,其傷明乎?為信不及義,為義不及仁,為仁不及禮,為仁不及知,如是則明滅矣。
象曰:頻復之厲,義無咎也。
【疏傳】:頻失之行雖危,而復善之義無咎。蓋唯君子能久于其道,拳拳服膺而弗失之,是故圣人作《詩》《書》《禮》《易》《春秋》,廣開遷善去惡之門也。
六四:中行獨復。
【玩辭】:居中而行,獨自歸復。六四位處群陰之中,居正而獨應于陽,象與群小同行,而獨善其身者,所謂復以自知也。六四陰柔,正應初九,然遇二三相妒,雖應難合,復途多蹇難,非其無咎,圣人不欲言其從道兇也。董仲舒曰:“仁人者,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绷闹⒁??!稌吩唬骸盃柹砜苏韪腋フ?,民心罔中,惟爾之中。”六四之謂也。
【觀象】:君子中行而道不離,獨復而德不孤,復而復,夫大德者,必有其鄰。復之震,君子居敬以致其仁,行簡以將其義,或居或行,不更其所,戒慎其獨,中行獨復者也。
象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疏傳】:四應于初九,初九震體,震象道路,故曰「以從道也」,意指其能獨從陽剛君子之善道也。
六五:敦復,無悔。
【玩辭】:敦厚歸復,不生憂悔。中爻互坤,六五居其終,其位尊崇,其行和順,其德敦厚,其道無悔,故曰「敦復,無悔」也。復之義終于五,前五爻皆能歸復正道,唯有上六迷復不返。
【觀象】:復而師,敦以容民,厚以畜眾,敦復之吉,以其厚德載物故也?!缎腥敗吩姡骸岸乇诵腥敚Q蛭疔`履。方苞方體,維葉泥泥?!贝酥^也。復之屯,利用以養民,正德以安生,敦厚以濟時艱,君子之經綸也。
象曰:敦復無悔,中以自考也。
【疏傳】:六五陰柔,行順而志篤,居中而自成,如此則可以無悔也???,成也?!豆攘簜鳌る[公五年》曰:“考者,何也?考者,成之也。”
上六:迷復,兇。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兇,至于十年不克征。
【玩辭】:執迷而不知歸復,兇。外生災,內招難。如果興兵打仗,最終會大敗,因為國君失道而兇,至于十年不能興起。上六陰柔,居復終,乘重坤,無陽可應,無剛可比,是迷而不復之象,兇而難掩之道也。茍以之行師,則終有大?。灰灾碚?,則國君失道;以之用事,則十年不興。徐幾曰:“上六位高而無下仁之美,剛遠而無遷善之機,厚極而有難開之蔽,柔終而無改過之勇,是昏迷而不知復者也?!本斠?。迷,執迷,坤迷變艮執也。災,困厄,自外來也。眚,過錯,由自招也。行,震也。師,兵眾,坤也。十,眾多,坤也。年,震也???,能夠,艮也。征,興起,震也。
【觀象】:初五互復,居上六反觀,則象剝。五陰消陽,所以兇也;人欲亂心,所以迷也;群小禍國,所以敗也。復而謙,復曰「用行師,終有大敗」,謙曰「利用行師,征邑國」,何也?曰:觀謙之體,其心光明,其身和順,內明外順,以之奉辭伐罪則可也。察復之象,意動于內,情迷于外,迷而不復,安可用師哉?復之頤,君子觀復以合道,迷復之兇,以其觀欲故也?!抖Y記·坊記》曰:“君子辭貴不辭賤,辭富不辭貧,則亂益亡。故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贝艘?。
象曰:迷復之兇,反君道也。
【疏傳】:古之帝王向明而治,執迷昏聵則違反為君之道也。乾象君之體,坤象對乾則失君體。震象王之道,艮體反震則失王道。
【總論】:復者,君子改過遷善之道也。初九主復,居敬行簡,從容中道,不遠即復。六二中正,親比初九,克己下仁,因比而復。六三失位,不比不應,無主于道,頻失頻復。六四正位,下應初九,不勉而中,中行獨復。六五居中,不思而得,行順志篤,厚事敦復。上六居極,據乘重坤,不能自考,昏聵迷復。此六爻之用事,所以治全體之復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