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九:傾否,先否后喜。
【玩辭】:否道傾覆,否極泰來。上九能傾時之否,漸復泰運,物極必反,是「傾否」之義也。否之初也,上下不交,天下無邦;否之終也,家國可保,如系苞桑。否極泰來是「先否后喜」之義也。陰柔處泰之終,不能保泰,故城復于隍;陽剛處否之終,終能傾否,故先否后喜。否泰反復,其天命乎?誠人事也。
【觀象】:于上九處反觀,則否反泰,是「傾否」之謂也。乾之兌,天澤履,無遇虎咥之兇,反獲視履之吉,「先不后喜」是也。否之萃,否者隔絕也,萃者相聚也,自隔絕而相聚,是「先不后喜」之象也。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疏傳】:陰陽消息,天地盈虛,自然之道也。當否之時,天地閉塞,陰陽不交,萬物不生,猶天下無道,小人得勢,君子隱遁。一旦大人得位,體否致泰,則天地生生不息,故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總論】:否卦取「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之義。初四交剝,五陰消陽,否之始也。初六「以其匯」,拔茅連茹;九四「疇離祉」,以承天命。二五交漸,居德善俗,否之壯也。六二「包承」,不亂群倫;九五「休否」,以保家國。三上交姤,天地相遇,否之究也。六三「包羞」,未安命也;上九「傾否」,終致泰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