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釋名】:天氣上升,地氣下降,天地閉塞,陰陽逆亂,不相交通,故名之曰否。否者,不口也,不許也。
2、逆亂:《漢書·劉向傳》:“否者,閉而亂也?!?/p>
3、不通:《匡謬正俗》:“否者,蔽固不通之稱?!?/p>
4、貶斥:《世說新語》:“每與之言,言皆玄遠,未嘗臧否人物?!?/p>
5、丑惡:《莊子·漁父》:“不擇善否,兩容頰適,偷拔其所欲,謂之險?!?/p>
6、困厄:《左傳·宣公十二年》:“執事順成為臧,逆為否?!?/p>
7、鄙陋:《莊子·大宗師》:“不善少而否老?!?/p>
【觀象】:初四互剝,五陰消陽,不寧之象,是以「否之匪人」也。二五互漸,邵子所謂“乾坤不交而生艮巽”者也。三上互姤,女壯之象,小人道長也。初五互觀,否亂之世,教化所由興,是以「大人否亨」也。二上互遁,天地閉,賢人隱,君子君子括囊,所以儉德以辟難也。否反對皆泰,否極泰來,天理之自然,老子所謂“反者道之動”者也。
【玩辭】:不該被否塞之人遭受否塞,不利君子之占,大者去往,小者來復。天地不交則萬物不能生,人道不能立,故曰「否之匪人」,言非人道交通之時也。陽者,君子之應,三陰消陽,是以「不利君子貞」也。貞者,占也。陽主生息,陰主消耗,故陽大而陰小,乾上坤下,陽往陰來,是「大往小來」之象也。
【疏傳】:《序卦》曰:“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碧┲K也,城復于隍,自通泰而閉塞,盈虛消息,天道之自然,此否所以次泰也。《雜卦》曰:“否泰反其類也?!鄙斜驼J為陰交陽為類,陰陽不交為反。
【卦變】:三陰消陽,遁變否,二五主卦,大人否亨,大人吉也。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疏傳】:陽氣上升,陰氣下降,陰陽背離,牝牧難以際會,乾天居上,坤地處下,天地不交,萬物不能生化,故曰「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據卦象釋卦名與卦辭者也。
乾君也,坤臣也,君王倨傲,不能禮賢,坤民隱遁,不愿事君,君臣之志不能交通,邦國不能興盛久長,故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據卦象釋卦辭者也。
坤陰柔也,乾陽剛也,坤內乾外,故曰「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據兩體陰陽之象與乾坤剛柔之質釋卦辭者也。
陰象小人,陽類君子,三陰消陽,故曰「小人道長,君子道消」,落于人事者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疏傳】:君子法否卦天地不交之象,有才不露,有德不顯,有善不言,辟禍遠害,不可榮居官祿。乾為德,艮為止,坤為藏,收斂才德,以遠小人之害,是「儉德辟難」之象也。子曰:“天下有道則出,無道則隱”。謂否亂之時,君子「不可榮以祿」也。
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玩辭】:茅草生長,根系牽連著同類,固守吉祥亨通。當否之時,陰陽隔絕,天地不通,陰陽雖應而不能遂其應,初六唯有引類固守,以全其生,以伸其道,然后得其占而獲亨也。吉者,全其生也。亨者,伸其道也。泰卦初九曰「征吉」,否卦初六曰「貞吉」,何也?易之為道,扶陽抑陰,泰卦三陽息陰,「征吉」則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否卦三陰消陽,「貞吉」則君子道存,其道「亨」也。泰之「征吉」,引其類以有為也。否之「貞吉」,潔其身以有待也。張子曰:“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贝酥^也。
【觀象】:茅,取象巽之草。匯,取象三陰同類。巽類草,艮象根,三陰并行,是「拔茅茹以其匯」之象也。初六承遁,小人道長,君子隱退,守節伸道,有待而進。坤之震,地雷復,彖曰「出入無疾,朋來無咎」,能忍一時之否亂,終見一陽之復來。否之無妄,彖曰「不利有攸往」,天下雷行,物與無妄,君子對之,「拔茅茹以其匯」也。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疏傳】:陽類君,陰象臣,初六應九四,故謂「志在君也」。當否塞之時,君子引退守正,不茍其進,非安于獨善也,其志不離廟堂,其心常在生民,故謂「志在君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玩辭】:包容承順,小人吉祥,大人始困終通。六二陰柔中正,小人而能包容承順君子之象,小人之吉道也。大人當否之時,能守道自處,氣數雖否,其道亨也。
【觀象】:包,取象坤之布。承,取象坤之順。六二中正,居坤宮得勢位,小人得志,是「小人吉」之象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大人順勢而為,有待而行,是「大人否亨」之象也。坤之坎,地水師,兵者陰之道,是以「小人吉」也。否之訟,否之大人,可以退矣,訟之大人,可以窒矣。有孚以遠兇,是包承之事,包承則可無訟也?!对娊洝ふ倌稀ば新丁吩疲骸半m速我訟,亦不女從?!贝宋礊榘姓咭病?/p>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疏傳】:大人遇否閉之世,守其正節,待時而亨,雖遇小人包承,亦不會與小人同流合污,而亂其操守。
六三:包羞。
【玩辭】:包羞容恥。六三柔居陽位,力不能任,又急于應上,非能守道安命,則必蒙其羞恥也。子曰:“邦無道,轂恥也?!绷^也。
【觀象】:坤之艮,地山謙,勞而能謙,功而不德,則洗盡羞恥,萬民服矣。否之遁,天地閉塞,小人得勢,包羞容恥,君子隱遁,不蒙其難。子曰:“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此之謂也?!对娊洝ご笱拧どH帷吩疲骸懊裼忻C心,荓云不逮。”謂君子當六三之時位也。
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疏傳】:六三柔居陽位,不中不正,處不當位,行事以利而不以道也。
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
【玩辭】:身負濟否天命,沒有災禍,與同類相聚,共享福祉。九四陽剛,有濟否之才,近比君王,有治否之勢,是以負有阻止三陰上消之天命。乾為天,巽為命,是「有命」之象也。命者,天之所令,君之所造也。九四失位,逼近九五,如不居功取忌,又善補其過,能修人事以乘其變,則可「無咎」矣。四同五上,疇類三陽,協力治否,不挾私曲,共亨福祉,是「疇離祉」之象也。疇,通儔,同類。離,附麗、會聚。祉,福祉。泰之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否之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皆與同類共返正道,既應《雜卦》所謂「否泰反其類」之言,又應「大人否亨,不亂群也」之辭。
【觀象】:乾之巽,天風姤,無魚起兇,失位于陰,無咎因之而戒。女壯勿取,天命使然,福祉因之而生。否之觀,天地閉塞之世,正君子布政教之時也。有命者,有此教化世人之命也。《詩經·小雅·蓼蕭》云:“其德不爽,壽考不忘?!庇忻^也。
象曰:有命無咎,志行也。
【疏傳】:心志推行,不負天命。志,取象坤之思。行,取象乾之健。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玩辭】:止時之否,大人吉祥。要亡要亡,卻如系在大桑樹上一樣安穩。九五陽剛中正,尊居乾體,能休時之否,大人之事也。休否之義,猶未致泰,故有「其亡」之戒也。君子惟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方能保其家國也?!断缔o》所謂“危者使平,易者使傾”者也。六二「大人否」,九五「大人吉」,何也?當六二之時,大人有德無位,惟有守否,因其位不當也。至九五之時,大人德位兼備,休否致泰,以其位正當也。
【觀象】:休,止也,取象艮之性?!墩f文》:“休,息止也?!薄对娊洝ぶ苣稀h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思。”苞,茂盛,取象坤之眾。系者,維系也,取象巽之繩。《爾雅·釋詁》:“苞,豐也?!?《詩經·大雅·行葦》:“方苞方體,維葉泥泥。”桑者,神桑也,取象巽之木。苞桑,茂盛之桑樹,根基牢固之喻,與磐石義近。乾類帝王,離象君舍,乾之離,王居其所,是以大人吉也。否之晉,天下閉塞之時,惟大人能自昭明德,全生伸道,休否致泰,身安國保,如系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疏傳】:九五才德中正,居乾體尊位,能休天下之否,以獲其吉,故曰「位正當也」。
上九:傾否,先否后喜。
【玩辭】:否道傾覆,否極泰來。上九能傾時之否,漸復泰運,物極必反,是「傾否」之義也。否之初也,上下不交,天下無邦;否之終也,家國可保,如系苞桑。否極泰來是「先否后喜」之義也。陰柔處泰之終,不能保泰,故城復于隍;陽剛處否之終,終能傾否,故先否后喜。否泰反復,其天命乎?誠人事也。
【觀象】:于上九處反觀,則否反泰,是「傾否」之謂也。乾之兌,天澤履,無遇虎咥之兇,反獲視履之吉,「先不后喜」是也。否之萃,否者隔絕也,萃者相聚也,自隔絕而相聚,是「先不后喜」之象也。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疏傳】:陰陽消息,天地盈虛,自然之道也。當否之時,天地閉塞,陰陽不交,萬物不生,猶天下無道,小人得勢,君子隱遁。一旦大人得位,體否致泰,則天地生生不息,故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總論】:否卦取「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之義。初四交剝,五陰消陽,否之始也。初六「以其匯」,拔茅連茹;九四「疇離祉」,以承天命。二五交漸,居德善俗,否之壯也。六二「包承」,不亂群倫;九五「休否」,以保家國。三上交姤,天地相遇,否之究也。六三「包羞」,未安命也;上九「傾否」,終致泰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