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亨,君子有終。
【釋名】:謙,艮我也,坤物也,艮承坤,屈己下物,謙之象也。艮止也,坤順也,止乎內而順乎外,謙之意也。艮山也,坤地也,山伏地下,不以己高,不以人卑,謙之境也。艮言也,坤兩也,坎聽也,兼聽之言,謙之字也。乾兌伏藏,言也。艮手也,坤兩也,震禾也,一手執兩禾,兼也。是故,謙之名,亦飛伏同觀也?!墩f文》曰:“謙,敬也。” 《玉篇》曰:“謙,遜讓也?!备叛灾t卦包屈己、卑順、恭敬、虛心、謙遜、退讓、均平諸義。
【觀象】:初四互蹇,君子居平易之所,去之自高之心,自謙之意也。二五互解(),利西南者,和坤順之道也;往來不失其吉者,謙受益也。三上互復,復見天地之心,何謂也?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此之謂也。初五互小過,不宜上,宜下,猶謙之辭也。二上互師,師者眾也,卑以屈己,仰以視人,所畜者必眾,朋來無咎,如簪之固發?!对姟吩疲骸爸t謙君子,賜我百朋。”此之謂也。謙反則豫,作樂崇德,神之所樂往,人之所樂歸,王者之道,所以利建侯行師者也。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贝酥^也。謙對則履,持身禮讓,待人謙恭,德之基石,禮義所由生也。子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贝酥^也。
【玩辭】:亨通,君子終身持之。有其德而不居謂之謙,是以其道亨也。君子謙遜存乎內,禮讓發乎外,固守謙道,始終不易,此所謂「君子有終」也。謙亨與比吉之義同,比吉是無條件之吉,謙亨乃無條件之亨。君子,取象艮。帛書《周易》曰:“根,精質也。君子之行也”。
【疏傳】:《序卦》曰“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本犹┒或?,以成其道;江河滿而不溢,以成其永;有大而盈,以成其大。此謙之所以次大有(s)也?!峨s卦》曰:“謙輕而豫怠?!鼻合挛?,不自視其高大,此輕之義也。
【卦變】:三之上,《剝》變《謙》,九三主卦,勞謙君子,有終,吉。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疏傳】:天道高明,而氣下交,地道廣博,而氣上行,萬物所以化育,而謙道所以亨也。艮體象笠,笠以寫天,坤體類地,艮承坤,故謂「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據卦象釋卦辭者也?!柑斓捞澯嬷t,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質之于天地神人之心,以明「君子有終」之義。君子居上位之時,尊重他人,令其德光大,處下位之時,謙恭卻不可以讓人凌駕于其上,居上處下皆不失其謙,謙遜之道終生不易,故謂「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釋卦辭者也。光明,取象艮。變,傾壞。流,聚而歸之。鬼神者,造化之跡也。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疏傳】:君子法謙卦之象,損有余而益不足,考量事物之差異,公平施與。老子曰:“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贝司臃ㄌ煲杂弥t之道也。山高則損之,地卑則益之,是「裒多益寡」之象也。坤為物,震為衡,艮為鈞,坎為平,是「稱物平施」之象也。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玩辭】:君子之道,謙而又謙,以之濟渡險難,吉祥。初六柔順,居謙之初,是謙中之謙者,乃篤行謙道之君子,屈居下位,善始克終,卑而不可逾,故謂「謙謙君子」?;タ矠樗?,互震為足,足在水中,是「用涉大川」之象。按《易》之例,「利涉大川」多言其才,「用涉大川」則論其德。謙謙君子,居于平易,與眾共與,雖涉險犯難,亦不失其吉也。
【玩象】:初六承師,屈居眾人之下,平易共與,用涉險難,是「謙謙君子」之象也。艮之離,謙謙君子,自誠而明,具足圣人之性,用涉大川,何所不吉也?謙之明夷,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涉難之象,齋戒三日,卑以自牧,則何傷之有?《詩》云:“視爾友君子,輯柔爾顏,不遐有愆。”謙而明夷之謂也。
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疏傳】:謙謙君子,處下之時,自養其德。牧,取象震之治理。揚雄《方言》曰:“牧,司也,治也?!?/p>
六二:鳴謙,貞吉。
【玩辭】:謙虛鳴和,守正吉祥。六二中正,順承九三,謙德積于中,吉必見于外,故謂「鳴謙,貞吉」,言謙德守乎中,謙名揚于外者也?!对姟吩啤俺鲎杂墓?,遷于喬木”者,鳴鳥亦自謙者也。
【觀象】:鳴,以謙有聞者也,取象震之聲又坎之聽者也。艮之巽,誠于中,止于遜,見于顏,播于遠,此則「鳴謙貞吉」也。謙之升,謙者,卑順之行也,升者,揚名之道也。豈修夫名哉?亦見其素矣?!吨杏埂吩唬骸熬铀仄湮欢?,不愿乎其外?!敝t而升之謂也。
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疏傳】:鳴謙貞吉,謙德居于中也。《大學》曰:“誠于中,形于外”者,此之謂也。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玩辭】:有功勞而能謙和,君子持謙道于始終,吉祥。初六敬始而謙,六二居中而謙,九三是履正而謙??矠閯?,艮為終,一陽值坎艮之體,履正而上下歸之,故謂「勞謙君子,有終」。勞而能謙,終身持之,則其道吉也。
【觀象】:艮之坤,山不自高,屈己下物,勞而不伐,善始克終,所以吉也。謙之坤,爻曰「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象相通而辭相近也。
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疏傳】:有功勞而又謙和之君子,萬民悅服。萬民,取象坤之眾。服,從也,臣也,取象坤之順又艮之臣。
六四:無不利,撝謙。
【玩辭】:揮揚謙德,無不利。六四居正,卑柔自處,發揮其謙,上而能下,不與物競,謙之至善者,故無不利也。撝,揮也,取象震之布施。子曰:“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睆男乃?,撝謙之謂也。不逾矩者,卑以自牧之謂也。
【觀象】:坤之震,坤者順也,震者動也,動而以順行,是「撝謙」之象也。謙之小過,震動也,艮止也,巽遜也,兌和也,動靜和遜,謙之至也。
象曰:無不利,揮謙,不違則也。
【疏傳】:六四揮謙,不違背謙卦時義,也不違背天地人神之法則。則,取象坎之法。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
【玩辭】:不以己富而有其鄰,宜興師侵伐,無不利。六四陰柔,居尊而謙,眾所歸往,是不以己富而得人親者也?!稌吩唬骸俺荚锗徳?!鄰哉臣哉!”此之謂也?;蛴胁环?,則利征討之。恩以治平,威以戡亂,恩威并施,寬猛相濟,而無所不利也?!对姟吩疲骸熬S清緝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成,維周之禎。”此文王之武功也。
【觀象】:不富,取象坤之吝嗇。鄰,近也,取象離之附麗,五爻動則變出離體。侵伐,取象震之出征。坤之坎,地水師,是「利用侵伐」之象也。謙之蹇({),爻曰「大蹇朋來」,是「不富以其鄰」之象也。子曰:“德不孤,必有鄰?!贝酥^也。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疏傳】:侵伐非謂黷武,以其不服,不得已而征之矣。不服,取象坎之盜。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玩辭】:謙虛鳴和,用來出兵打仗,征伐邑中之國。上六柔居坤順之體,又處謙之極,志有未得,未得其平則鳴也,故謂「鳴謙」。極謙反居高位,不能任天下事,則反求諸己,故曰「利用行師,征邑國」也。邑國,私于己者也。征邑國,自治也。六二鳴謙,為其比于九三。上六鳴謙,為其應于九三。
【觀象】:鳴,傳播,取象震之聲。邑國,諸侯或大夫之封地,取象艮,以上六應艮爻也。征,取象震之出。坤之艮,地山謙,順而止,謙之極者也。謙之 艮,不見其人,不獲其身,而興行師侵伐之事,何也?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自治者也。
象曰:鳴謙,志未得也??捎眯袔?,征邑國也。
【疏傳】:鳴和是鳥類求偶之象,九三正應,卻遇四五之妒,應而難和,故謂「志未得也」。經文「利用行師」,傳文「可用行師」,謂當其時之可,則用之。動刀兵,毒天下,乃不得已而為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一字之差,足見圣人憂天下之心矣。
【結論】:六十四卦中,彖辭與六爻象辭皆吉者,惟有謙卦,足見古人對于謙德之崇尚。初六謙之始,卑以自牧。六二謙之中,厚積而發。九三謙之主,屈己下人。六四謙之正,不失其則。六五謙之尊,武威不服。上六謙之極,反躬自治。前三爻皆吉,后三爻皆利,于時、于義、于位皆吉利,故彖辭直言「謙亨」者也。
下一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