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九:白賁,無咎。
【玩辭】:白亦文飾,無咎。上九居艮質之終,當賁道之極,賁極則返質,終歸于無所飾,故賁道成而無咎也。程頤曰:“所謂尚質素者,非無飾也,不使華沒實耳?!碑敶艘病H袅鍞M文王、劉備之德,則上九當飛熊、臥龍之才也。
【觀象】:剛曰質,柔曰文,賁而剝,五陰消陽,剝窮返下,君子觀之,文極歸質,見素抱樸,賁成而無咎也。《莊子·齊物論》曰:“道隱于小成,言隱于榮華?!辟S之明夷,日入地下,明道夷傷,猶小成之隱大道,如浮華之蔽至言,君子知之,不矜小成,不慕榮華,明慎之至也。隨之九四曰:“有孚在道,以明何咎。”此也。
象曰:白賁無咎,上得志也。
【疏傳】:上九賢德,居無其位,處無其應,被褐懷玉以待時,因得六五親比,服冕乘軒,主賁之功,是其心志所向,故曰「上得志也」,當太公遇文王之事也。
【結論】:賁之取義,始則因天下之質而飾之以文,終則反天下之文而歸之于質。陰賁于陽,相應者以應而相賁,敵應者以比而相賁。以柔之為道,不利遠者故也。四與初應,求賁于初,故初「舍車」而四乘馬也。二比三而求賁于三,故二「賁須」而與三興。五比上而求賁于上,故五「束帛」以求,而上得其志也。此六爻之用事,所以治全體之賁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