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
【玩辭】:可能因為勝訟而得錫命受服,終朝之間多次剝奪。上六為宗廟,古代錫服之事皆于宗廟進行。上九陽剛居乾健之體,六三陰柔居巽順體,上之訟三,終而能勝,因之受服,故曰「或錫之鞶帶」。失位乘剛,處訟之終,彖所謂「終兇」者是也,不能安久,錫而復奪,故曰「終朝三褫之」。
【觀象】:錫,通賜,賞賚也,取象乾之金玉。《爾雅·釋詁》:“錫,賜也。”《詩經·商頌·烈祖》云:“申錫無疆,及爾斯所?!表Q,大帶,取象乾之大而巽之帶?!墩f文》:“鞶,大帶也。”終朝,早晨,一說整天,取象巽值辰巳。《詩經·小雅·采綠》云:“終朝采綠,不盈一匊?!?毛傳:“自旦及食時為終朝?!比?,取象坎之生數。褫,奪也。坎為穿,乾為衣,兌為脫,先受服而后褫奪,。上九乘剛,目無大人,恣意訟心。又據渙處訟,乘木虛舟,欲涉大川,終極訟事。不見大人,用涉大川,違訟之時極矣也。乾之兌,天澤履,履虎尾,其危顯而見也。訟之困,困于葛藟,官訟纏身,其厲無需言也。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此《訟》上九之注也。
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疏傳】:依靠勝訟獲得賞賜,不足以讓人敬服。先受服而后褫之,因訟有榮,亦因訟見禍,不善其終,是以君子不用也。
【結論】:《訟》卦主題是止其訟,解其紛,而訟不可成。初爻不永所事而不言訟者,是戒其作事謀始也。上爻終成訟事而不言訟者,是惡其不能善終也。初六陰柔自處,九四訟之不長,而復即命。九二剛中,訟事之主,敗于九五,歸逋避難,終脫其禍。九五中正,治訟之主,得訟道而獲元吉。上九窮極,訟于六三,因勝訟而受服,終朝三褫之,后見其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