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兇,或害之,悔且吝。
【譯文】凡是《易經》記錄的實際情況容易理解卻不能從中察看出能有得意的結果就是不吉利,也許是害怕,懊悔或者感到為難。
注釋:“凡”凡是,表示概括?!吨芏Y·春官序》:“凡內女之有爵者?!?/span>
? ? ? “之”代詞。指代事物?!读凶印珕枴罚骸安偕咧衤勚瑧制洳灰岩?,告之于帝?!?/span>
? ? ? “情”真情,實情。《國語·魯語上》:“余聽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斷之。”
? ? ? “近”淺近,容易理解,容易明白的,《孟子·盡心下》:“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span>
? ? ? “而”表示轉折關系。但,卻,可是,然而。《荀子·勸學》:“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span>
? ? ? “相”察看,仔細看?!墩摵狻び喒怼罚骸安畼穼W相馬,顧玩所見,無非馬者?!?/span>
? ? ? “得”得意,滿足?!妒酚洝す荜塘袀鳌罚骸耙鈿鈸P揚,甚自得也?!?/span>
? ? ? “或”或許,也許。表示不肯定。如:你仔細找一找,或能找到。
? ? ? “害”擔心,害怕?!抖Y記·哀公問》:“仁義在己,不害不知?!?/span>
? ? ? “且”表示選擇關系,相當于“抑或”、“或者” ?!稇饑摺ぬK秦謂齊王》:“王以天下為尊秦乎?且尊齊乎?”
? ? ? “吝”感到為難。如:吝色(為難的神色);吝道(困難之道)。
【原文】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
【譯文】說《易經》文辭表達很散亂的人當為他的說辭而羞愧;對《易經》當中的思想有疑問的人是他將文辭理解錯了;高明的人認為《易經》的文辭少。性急的人認為《易經》的文辭多。有撫愛善心的人用《易經》的文辭到處游說。失去官職的人《易經》中的文辭能使他重新崛起。
注釋:“將”表達?!对娊洝ば⊙拧ぢ锅Q序》:“既飲食之,又實幣帛筐篚,以將其厚意。”
? ? ? “叛”散亂。《文心雕龍·附會》:“約則義孤,博則辭叛?!?/span>
? ? ? “其”表祈使??梢?,當?!蹲髠鳌こ晒辍罚骸白悠涿阒 ?/span>
? ? ? “辭”說講。《禮記·表記》:“無辭不相接也?!弊?“辭所以通情也?!?/span>
? ? ? “慚”羞愧?!妒酚洝っ蠂L君列傳》:“客慚,自剄?!?/span>
? ? ? “心”思想?!对娊洝ば⊙拧で裳浴罚骸八擞行?,予忖度之?!?/span>
? ? ? “其”彼、他?!稁熣f》:“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span>
? ? ? “枝”古同“歧”。《說文解字注》莖、枝主也。干與莖為林木之主。而別生條謂之枝。枝必岐出也。故古枝岐通用。“歧”叉開,事物錯出。《爾雅·釋名》:“物兩為歧。”
? ? ? “吉”美好,善?!对娊洝ふ倌稀ひ坝兴厉纭罚骸坝信畱汛海空T之?!保ㄉ疲汉玫?,美好的;做得正確;令人滿意,完善的;高明的,有本領的。)
? ? ? “之”指代事物。《列子·湯問》:“操蛇者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與帝。”
? ? ? “寡”少,缺少?!墩撜Z·季氏》:“不患寡而患不均?!?/span>
? ? ? “躁”性急,不冷靜?!豆茏印ば男g》:“躁者不靜?!?/span>
? ? ? “誣”古通作“憮”。撫愛?!犊滴踝值洹酚帧蹲x書通》通作憮。《論語》君子之道焉,可誣也?!肚皾h·薛宣傳》引作憮?!稌x灼註》憮同誣。
? ? ? “善”善良,好心。《左傳·昭公十二年》:“供養三德為善?!?/span>
? ? ? “其”根據情況所指的、提到的或認為的那個(人、物、意思或時間)的。《孔雀東南飛》:“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span>
? ? ? “游”游說,宣揚?!读凶印珕枴罚骸翱鬃訓|游。”
? ? ? “其”句中助詞,無義,只增加一個音節?!冻o·屈原·涉江》:“雖僻遠其何傷?!?/span>
? ? ? “守”職守,官職?!睹献印す珜O丑下》:“我無官守,我無言責也?!?/span>
? ? ??“屈”假借為“崛”。高起,突出?!稘h書·敘傳上》:“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b>
聲明:本文系轉載,由趙庚白原創發布于新浪博客,轉載請聯系原作者。趙先生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5291706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