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直方周易》系詞上: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正文】仁者⑴見⑵之⑶謂⑷之仁⑸,知者⑹見之謂之知⑺,百姓日⑻用⑼而⑽不⑾知⑿,故⒀君子⒁之道⒁⒂鮮⒃矣。
【譯文】有德行的人看到《易經》時說《易經》記載是人與人之間相親相愛的道德觀念,有智慧的人看到《易經》時說《易經》記載是聰明與才智。平民百姓占候卜筮時也適合應用《易經》然而卻沒有知識,所以《易經》中帝王的政治主張或者說是思想體系鮮為人知。
注釋:⑴“仁者”有德行的人。《論語·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span>
⑵“見”看到?!抖Y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span>
⑶“之”代詞。指代事物?!读凶印珕枴罚骸安偕咧衤勚?,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span>
⑷“謂”說?!稄V雅·釋詁二》:“謂,說也?!?/span>
⑸“仁”古代一種道德觀念,其核心是人與人相親相愛?!抖Y記·中庸》:“仁者人也,親親為大。”
⑹“知者”“知”為“智”的古字,“知者”即“智者”。意為:有智謀或智慧的人?!俄n非子·主道》:“明君之道,使智者盡其慮?!?/span>
⑺“知”聰明;智慧。《禮記·中庸》:“好學近乎知?!?/span>
⑻“日”指占候卜筮?!赌印べF義》:“子墨子北之齊,遇日者。”
⑼“用”適用(適合應用。),適宜?!俄n非子·五蠹》:“故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偃王行仁義而喪其國。是仁義用于古不用于今也?!?/span>
⑽“而”表示轉折關系。但,卻,可是,然而。《荀子·勸學》:“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span>
⑾“不”無,沒有?!对娊洝ぺL·終風》:“終風且曀,不日有曀。”
⑿“知”知識。《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span>
⒀“故”因此,所以。《史記·留侯世家》:“夫秦無道,故沛公得至此?!?/span>
⒁“君子”《國語辭典》在位者或君王?!抖Y記·曲禮上》:“故君子式黃發。” 唐孔穎達《正義》:“君子謂人君也?!保ㄈ司旱弁踔Q也。)
⒂“道”政治主張或思想體系。《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span>
⒃“鮮”《漢語大詞典》少,盡。《易·繫辭上》:“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漢書·敘傳上》:“惟天墬之無窮兮,鱻生民之脢在?!?顏師古 注:“鱻,少也?!?/span>
聲明:本文系轉載,由趙庚白原創發布于新浪博客,轉載請聯系原作者。趙先生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5291706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