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昔者圣人⑴之作《易》也,幽贊⑵于⑶神明⑷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⑸數⑹,觀⑺變于陰陽而立卦⑻,發揮⑼于剛柔而生爻,和順⑽于⑾道德⑿而理⒀于義⒁,窮理⒂盡⒃性⒄以⒅至⒆于命⒇。
【譯文】從前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創作了《易經》,是其能使隱微難見的事物變得清晰、明確達到了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因而創作產生了蓍草占卜;設定三為天數二為地數,并且依靠它來計算;為顯示變化以陰陽表示,因而設立了象征自然現象和人事變化的一套符號,供占卜用;為把意思、道理充分表達出來用剛柔體現所以產生了爻;《易經》和協順從社會共同的道德準則,因而其條理都是合乎正義的行為和事情;深究其中的道理全面了解《易經》固有的特點就會認為《易經》敘述的內容都是來自于生活。
?
?注釋:⑴“圣人”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睹献印る墓隆罚骸皥蛩醇葲],圣人之道衰?!?span style="text-indent: 13.45pt; 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體;">《淮南子·俶真訓》:“下揆三泉,上尋九天,橫廓六合,揲貫萬物,此圣人之游也?!?span style="text-indent: 13.45pt; 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體; background: white;">(游:稱贊)
? ? ? ⑵“幽贊”謂使隱微難見者明著?!稘h書?兒寬傳》:“六律五聲,幽贊圣意?!?三國曹植《王仲宣誄》:“彊記洽聞,幽贊微言?!保鳎好黠@,清晰;著:明確。)
? ? ? ⑶“于”引出動作、行為的時間、處所、對象、范圍和原因的介詞??勺g為: 在、向、到、從、對于、由于、在…中、在…方面(上、中)《后漢書?列女傳》:“捐金于野?!?/span>
? ? ? ? ⑷“神明”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盾髯?勸學》:“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 ? ⑸“倚”依靠,依賴?!独献印罚骸暗溬飧V小!?/span>
? ? ? ⑹“數”計算?!独献印罚骸吧茢挡挥没I策?!?/span>
? ? ? ⑺“觀”顯示,給人看?!秴问洗呵?節喪》:“以此觀世,則美矣侈矣。”
? ? ? ⑻“卦”象征自然現象和人事變化的一套符號,供占卜用?!秲x禮?士冠禮》:“卦者在左?!弊?“有司主畫地識爻者也。”
? ? ? ⑼“發揮”把意思、道理充分表達出來。例如:借題發揮。
? ? ? ⑽“和順”和協順從?!墩摵狻ぎ愄摗罚骸拔崧劄槿俗诱撸M和順于君。”
? ? ? ⑾“于”用于句首或句中以湊足音節。《詩經·周南·葛覃》:“黃鳥于飛,集于灌木?!?/span>
? ? ? ⑿“道德”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范。
? ? ? ⒀“理”條理(指文章的組織結構。)。《荀子?儒效》:“井井兮有其理也。”
? ? ? ⒁“義”合乎正義的行為和事情?!独献?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span>
? ? ? ⒂“窮理”深究事物的道理?!逗鬂h書?胡廣傳》:“探頤窮理,六經典奧,舊章憲式,無所不覽。”
? ? ? ⒃“盡”全,全部。《孟子·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span>
? ? ? ⒄“性”事物固有的性質、特點?!蹲髠鳌ふ压迥辍罚骸耙虻刂浴!?/span>
? ? ? ⒅“以”認為……是……?!妒酚洝り惿媸兰摇罚骸盎蛞詾樗?,或以為亡。”
? ? ? ⒆“至”來;去?!蹲髠?隱公十一年》:“君子是以知桓王之失鄭也……己弗能有,而以與人;人之不至,不亦宜乎!”
? ? ??⒇“命”生存,生活?!蹲髠?成十三年》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以定命也。又李密《陳情表》:“母孫二人,更相為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