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注解《易經》的書籍將《屯》卦的含義認定為艱難,當代著名易經學者曾仕強先生將《屯》卦列入四大難卦(屯、坎、蹇、困。)之一。
?
經查這些人士認定《屯》含義為艱難的主要依據有兩條:
首先,甲骨文“屯”字從屮貫一。屮(?chè),草。一,土地。象草木初生的艱難。
其次,《屯》卦彖辭有:屯,剛柔始交而難生。
?
然筆者對將《屯》卦認定為艱難存三處疑問:
首先:春天草木種子發芽生根,萬物破土而出,一片生機與希望,諺語有“一年之計在于春”之說,怎能說是艱難?
其次:假設是春天草木種子發芽生根時期遇到天氣干旱而破土艱難,但此《屯》卦坎水在上而震雷在下,體現的是即將打雷下雨的卦象,“久旱逢甘霖”乃四大喜之一,又怎能說是艱難?
最后:如果此卦是艱難的含義,卦辭為啥說“元亨利貞……利建侯”?卦辭中根本體現不出有艱難的意思。
所以這些人士將《屯》解讀為“艱難”是錯誤的。前國際易學聯合會會長朱伯昆說自己對《易經》最多只能弄懂百分之五。實際上《易經》確實還有百分之九十五還沒弄明白,這個《屯》卦就在這百分之九十五之中。
筆者認為:這個“屯”字除去本義為“艱難”以外,還有“?聚集”、“駐扎”、“村屯”等含義,《屯》卦取“駐扎”之義。
彖辭“剛柔始交而難生。”不是“陽剛之氣與陰柔之氣開始交流而困難隨之產生。”這里的“剛柔”是指雷雨。“始”非“開始”,而是“過去,從前。”“交”也非“交流”而是“同時出現”的意思。(詳見注釋。)
實際《屯》卦講的是古人逢雷雨天氣為防止災難發生而采取的應對措施。相當于現在的雷雨紅色預警,告誡人們要停止一切戶外活動待在家中(屯駐)。
附在卦辭下面的彖辭敘述的都是卦辭的根據和理由,有《系詞》為證:彖者,言乎象者也。(象:道理(事情或論點的根據,理由。例如:擺事實,講道理。)。《老子》:“執大象,天下往?!?。)現將筆者對彖辭的詳細解釋列于下,以進一步證明筆者的觀點。
【屯】彖曰 屯,剛柔⑴始⑵交⑶而⑷難⑸生⑹,動⑺乎⑻險⑼中⑽,大⑾亨⑿貞⒀。雷雨之⒁動⒂滿⒃盈⒄,天造草昧⒅,宜建侯而⒆不寧⒇。
【譯】彖辭?屯為逢云雨雷電天氣,聚集駐扎在村屯中。雷雨過去同時出現時就會有災難產生,此時行動可能處于危險當中,平安順利是主要的,這種雷雨天氣常常到處布滿充沛的雨水,天氣造就了這種天地模糊的混沌狀態,所以要聚集駐扎在村屯中,此時適宜豎起箭靶練習射箭而不應該安定平靜地閑在那里。
注釋: ⑴“剛柔”雷雨。屯卦震下坎上,震為雷、為剛;坎為水、為柔(例:柔情似水。)。故此剛柔者,雷雨也。
? ? ? ⑵“始”過去,從前?!蹲髠鳌らh公元年》:“公侯之子孫,必復其始?!?/span>
? ? ? ⑶“交”交加,同時出現?!蹲髠鳌ふ压吣辍罚骸镑H設諸寘劍于魚中以進,抽劍剌王,鈹交于胷,遂弒王?!?/span>
? ? ? ⑷“而”表示順接,即連接的兩部分在意義上是并列、承接或遞進關系??勺g作:就,并且,有時也可不譯?!盾髯印駥W》:“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 ? ? ⑸“難”災難,禍殃。《荀子·富國》:“其耕者樂田,其戰士安難?!?/span>
? ? ? ⑹“生”產生?!蹲筠D·僖公三十三年》:“敵不可縱,縱敵患生?!?/span>
? ? ? ⑺“動”行動,發作?!睹献印罚骸皩⒔K歲勤動。注:‘作也?!?/span>
? ? ? ⑻“乎”表示推測語氣。《左傳》:“宋其亡乎?幸而后敗?!?/span>
? ? ? ⑼“險”危險?!妒酚洝ろ椨鸨炯o》:“巴、蜀道險,?秦之遷人皆居蜀?!?/span>
? ? ? ⑽“中”中心,當中?!秾O子·九地》:“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 ? ? ⑾“大”通“泰”。平安,安定。《荀子·富國》:“故儒術誠行,則天下大而富?!?/span>
? ? ? ⑿“亨”順利,有利于取得成功?!逗鬂h書》:“夫修道者,度其時而動。動而不時,焉得亨乎?”
? ? ? ⒀“貞”主干,為主的。同“楨”。筑土墻時兩頭豎立的柱子。比喻“支柱”,“骨干”?!墩摵狻ふZ增》:“夫三公,鼎足之臣,王者之貞干也?!保ü歉桑耗呈挛锏闹饕糠帧⒅饕е蜃顚嵸|性的成分或部分。)
? ? ? ⒁“之”代詞。指代事物?!读凶印珕枴罚骸安偕咧衤勚?,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span>
? ? ? ⒂“動”動輒,常常?!独献印の迨隆罚骸叭酥瑒咏灾赖??!?/span>
? ? ? ⒃“滿”布滿?!独献印ぞ耪隆罚骸敖鹩駶M堂,莫之能守?!?/span>
? ? ? ⒄“盈”充沛?!蹲髠鳌でf公十年》:“彼竭我盈,故克之。”
? ? ? ⒅“草昧”天地初開時的混沌狀態。《漢書·敘傳上》:“亂曰:‘天造草昧,立性命兮。”(亂:辭賦末尾結束全文之辭。)
? ? ? ⒆“而”表示順接,即連接的兩部分在意義上是并列、承接或遞進關系。可譯作:就,并且,有時也可不譯。《荀子·勸學》:“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span>
? ? ? ⒇“寧”安寧(安定平靜。),平安。《尚書·洪范》:“三日康寧?!?/span>
?
?
聲明:本文系轉載,由趙庚白原創發布于新浪博客,轉載請聯系原作者。趙先生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5291706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