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譯文】黃帝、堯、舜向人們廣泛推廣穿衣著裳因而國家治理得好安定太平,這是因為取之于《乾》卦中黎民百姓通達順利,農耕活動意志堅定、《坤》卦中的倉中有黃谷身上有衣裙,黎民百姓生活美好的道理。
挖空樹木做成船,砍削木頭做成槳,船與槳的好處,是用來渡過無法通過的江河,到達遠方,認為有利于天下所有的人,這是因為取之于《渙》卦中離散的道理。
以牛載物,騎著馬,率領軍中載運糧食、器物的車子送達邊遠地區,認為有利于國家,這是因為取之于《隨》卦中依從的道理。
注釋:“垂”流傳,傳播(廣泛散布、推廣。)。《荀子·王霸》:“濟之日,不隱乎天下,名垂乎后世?!?/span>
? ? ? “衣”穿衣?!睹献印る墓稀罚骸霸S子必織布然后衣乎?”
? ? ? “裳”古人穿的遮蔽下體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種,不是褲子?!蹲髠鳌ふ压辍罚骸吧严嘛椧??!?/span>
? ? ? “天下”國家或國家的統治政權。《韓非子·五蠹》:“傳天下不足多?!?/span>
? ? ? “治”治理得好,安定太平?!豆茏印ぶ婧稀罚骸拌罴q以亂亡,湯武以治昌?!?/span>
? ? ? “刳”挖空。王禹偁《黃岡竹樓記》:“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節,用代陶瓦。”
? ? ? “剡”削。《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民困兵盡,或剡木為矛矢?!?/span>
? ? ? “濟”渡河。《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濟河,圍令狐?!?/span>
? ? ? “致”到達?!豆茏印ご罂铩罚骸靶暇觯掠邶R?!?/span>
? ? ? “天下”所有的人?!稇饑摺の翰摺罚骸疤煜驴c素?!?/span>
? ? ? “渙”流散,離散。(解散)《說文》:“渙,流散也。”《序卦》:“說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span>
? ? ? “服牛”以牛載物。《管子·乘馬》:“天下服牛乘馬,而任之輕重有制?!?/span>
? ? ? “乘”騎?!蹲髠鳌でf公十年》:“公與之乘。戰于長勺。”
? ? ? “引”率領。《漢書·高帝紀》:“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span>
? ? ? “重”輜重。軍中載運糧食、器物的車子。《左傳·宣公十二年》:“楚重至于邲。”
? ? ? “致”送達,送來?!盾髯印そ獗巍罚骸斑h方莫不致其珍?!?/span>
? ? ? “遠”遠地,邊遠地區?!蹲髠鳌べ夜辍罚骸皠趲熞砸u遠,非所聞也?!?/span>
? ? ??“隨”依順,依從?!稄V雅》:“隨,順也。”
聲明:本文系轉載,由趙庚白原創發布于新浪博客,轉載請聯系原作者。趙先生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5291706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