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
【譯文】《易經》這本供人們研討學習的書,研究只是開始,關鍵要看結尾,認為還要與實際驗證。六條卦爻相互錯雜,它是隨時機產生的事物,其中開始的初爻不易理解,其他向上各爻就容易理解了,這是認識事物都要經過從頭到尾逐漸深入的整個過程。
注釋:“原”推究;考究;研究。《荀子·儒效》:“俄而原仁義,分是非。”
? ? ? “要”關鍵。《荀子·解蔽》:“故治之要,在于知道?!?/span>
? ? ? “終”終了,結尾?!渡袝は逃幸坏隆罚骸敖K始維一,時乃日新。”
? ? ? “質”驗證。《禮記·曲禮上》:“雖質君之前,臣不諱也?!?/span>
? ? ? “唯”句首語氣詞。表示確定。《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span>
? ? ? “初”開始?!洞呵锝洝る[公五年》:“初獻六羽?!?/span>
? ? ? “難”不易?!独献印ち隆罚骸皥D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span>
? ? ? “知”理解?!墩撜Z·為政》:“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 ? “上”向前。《楚辭·屈原·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span>
?
? ? ??“本末”事物從頭到尾的整個過程。《論衡·正說》:“前儒不見本末,空生虛說?!?/span>
? ? ?
聲明:本文系轉載,由趙庚白原創發布于新浪博客,轉載請聯系原作者。趙先生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5291706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