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兇生焉。
【譯文】《易經》這本供人們研討學習的書,內容廣博宏大詳細完備,其中有大自然的法則,有做人的道德規范,有大地的本質,同時具備這三種本質,然而重卦是由兩單卦組成,所以卦有六爻,六爻沒有其他用途,就是體現這三種本質的方法。闡述道理所采用的是正義活動,解釋這些正義活動的是卦爻;卦爻是相同的,解釋這些相同的卦爻是具體事物;具體事物互相混雜,解釋這些混雜事物的是文辭;文辭有不應該實施的內容,所以吉兇就產生了。
注釋:“悉”詳細。《漢書·張釋之傳》:“時上所問禽獸簿甚悉?!?/span>
? ? ? “天道”天理、自然的法則?!渡袝ご笥碇儭罚骸皾M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 ? ? “人道”指做人的道德規范?!妒酚洝ざY書》:“人道經緯萬端,規矩無所不貫?!?/span>
? ? ? “地道”大地的本質?!抖Y記·中庸》:“人道敏政,地道敏樹?!?/span>
? ? ? “兼”同時具有幾種行為或事物。《呂氏春秋·權勛》:“利不可兩,忠不可兼?!?/span>
? ? ? “才”本質,效能?!犊滴踝值洹酚仲|也,力也?!对姟旐灐匪紵o期,思馬斯才。(本質: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屬性。)
? ? ? “道”途徑,方法?!睹献印るx婁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span>
? ? ? “有”取得,采用。《康熙字典》: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喝〉茫捎?。)
? ? ? “變”正(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確。正義。)。《康熙字典》又《韻會》平免切,音辨。正也?!抖Y·禮運》大夫死宗廟謂之變?!蛾愒]》變讀爲辨。猶正也。
? ? ? “動”活動,舉動?!墩撜Z·雍也》:“知者動,仁者靜?!?/span>
? ? ? “故”通“詁”。對古代語言文字的解釋?!稘h書·藝文志》:“漢興,魯申公為詩訓詁?!?/span>
? ? ? “曰”為,是?!渡袝ず榉丁罚骸拔逍校阂辉凰?,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span>
? ? ? “等”齊,同樣。《呂氏春秋?慎勢》:“權鈞則不能相使,勢等則不能相并。”
? ? ? “物”事物?!盾髯印ぬ煺摗罚骸耙晃餅槿f物一偏?!?/span>
? ? ? “當”應該,應當?!妒酚洝り惿媸兰摇罚骸爱斄⒄吣斯臃鎏K?!?/span>
? ? ??“故”因此,所以。——表示因果關系?!妒酚洝ち艉钍兰摇罚骸胺蚯責o道,故沛公得至此?!?/span>
聲明:本文系轉載,由趙庚白原創發布于新浪博客,轉載請聯系原作者。趙先生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5291706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