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之序也,雜也,皆出于文王也,其所以序之雜之必有深意,亦必有略例。至夫子為之傳,乃因其次第,而發明陰陽相生相對之義,以見易道之無窮,蓋文王之立法至精,而夫子之見理至大,二者皆不可以不知也。韓孔諸儒,疑卦序若如夫子所言,則不應卦皆反對,故《程傳》于卦下既述夫子之意,又為上下篇義以繹其未盡之指,至歐陽修諸人,直斥《序卦》為非孔子之書者,妄也。若《雜卦》則乾坤之后,繼以《比》、《師》其次敘又與《序卦》無一同者,是豈無義存焉?而諸儒皆莫之及,唯元儒胡氏于篇終微發其端,未竟其緒也,今因程胡之說而詳推二篇之所以類序錯綜者,目曰明義以附焉。
《序卦》程子有上下篇義,今祖其意而詳推之。
上篇,陽也,天道也,故凡天道之正,陽卦陽爻之盛,及陰陽長少先后有序者,皆上篇之卦也。下篇,陰也,人事也,故凡人事之交,陰卦陰爻之盛,及陰陽交感雜亂,長少先后無序者,皆下篇之卦也。故以八卦而論,乾坤,陰陽之純也,坎離,陰陽之中也,皆正中之正,故為陽。震巽,陰陽始交也,艮兌,交之極也,皆正中之交,故為陰。以八卦之交而論,唯《否》、《泰》天地之交,交中之正也,故為陽,《咸》、《恒》、《損》《益》,《既濟》、《未濟》六子之交,交中之交也,故為陰。又乾交陽卦凡六,《需》《訟》、《無妄》,《大畜》皆為陽盛,唯以爻畫參之,則《大壯》為陽過中,《遯》為陰浸長,故雖陽卦而居陰也。坤交陰卦凡六,《晉》、《明夷》、《萃》、《升》皆為陰盛,唯《臨》則陽浸長,《觀》則陰過中,故雖陰卦而居陽也。又乾交陰卦凡六,《小畜》、之履》、《同人》。《大有》皆五陽而一陰,陽之盛也,唯以爻畫參之,則《夬》為陽已亢,《姤》為陰始生,故不得為陽而為陰也。坤交陽卦凡六,《師》、《比》、《謙》、《豫》、《剝》《復》皆五陰而一陽,凡陽有主陰之義,陰雖多,不為盛而為役,陽雖少,不為衰而為主,故皆不為陰而為陽也。又陽卦相交凡六,《屯》、《蒙》、《頤》長少先后以序者也,故為陽:《蹇》、《解》、《小過》失序者也,故為陰。又陰卦相交凡六,獨《大過》為《頤》之對,又得其序,故亦為陽;《家人》、《睽》、《革》、《鼎》、《中孚》皆陰也,《革》、《鼎》得序,故猶為陰中之陽也。又陰陽相交之卦凡十有二,其得序者六,《隨》、《蠱》、《噬嗑》、《賁》為陽中之陰,《井》田為陰中之陽;其失序者六,《漸》、《歸妹》、《豐》、《旅》《渙》、《節》陰中之陰也。二篇之分既定,其逐節逐卦次第先后,則以陰陽盛衰消長之義次之,如后論。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右(上)陽卦第一節。
《泰》、《否》、《同人》;《大有》、《謙》、《豫》右(上)陽卦第二節。
《隨》、《蠱》、《臨》、《觀》、《噬嗑》、《賁》、《剝》、《復》右(上)陽卦第三節。
《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右(上)陽卦第四節。
《咸》、《恒》《遯》、《大壯》、《晉》、《明夷》、《家人》、《睽》、《蹇》、《解》右(上)陰卦第一節。
《損》、《益》、《夬》、《姤》、《萃》、《升》右(上)陰卦第二節。
《困》、《井》、《革》、《鼎》、《震》、《艮》、《漸》、《歸妹》,《豐》、《旅》、《巽》、《兌》右(上)陰卦第三節。
《渙》、《節》、《中孚》,《小過》、《既濟》、《未濟》右(上)陰卦第四節。
陽卦第一節
《乾》、《坤》者,眾卦之宗,故居篇首。先儒謂《周易》首《乾》,則此是文王所定,不可易也?!肚?、《坤》之外,三男為尊。《屯》、《蒙》者,三男之卦也,而皆長少先后不失其序,得陽道之正,故次《乾》、《坤》焉?!缎琛?、《訟》上下皆陽卦,二五皆陽爻,陽之盛之,故次《屯》、《蒙》焉,《師》、《比》皆以一陽為眾陰主,而居二五中位,亦陽之盛也,故次《需》、《訟》焉?!缎⌒蟆贰ⅰ堵摹肺尻栆魂?,陽既極多,而二陰又退居三四之偏位,皆陽盛之卦也,故次《師》、《比》焉。
陽卦第二節
《泰》、《否》者,《乾》、《坤》之合體,義同《乾》、《坤》者也,然以其《乾》、《坤》之交,故亞于《乾》、《坤》,《同人》、《大有》義反《師》、《比》。然以其陽多極盛,故同《小畜》、《履》而亞于《師》、《比》,《謙》、《豫》義反《小畜》、《履》,然陽為卦主,故同《師》、《比》而亞于《小畜》、《履》,此六者并為陽盛之次也。
陽卦第三節
以上二節,除《屯》、《蒙》為三男純卦,余則皆有《乾》、《坤》為主,未嘗有男女之交也,故曰陽盛。至《隨》、《蠱》、《噬嗑》,《賁》然后有男女之交,是陰始生也,然而長少先后皆不失序,故猶為陽中之陰,《隨》、《蠱》之后,繼以《臨》、《觀》、《噬嗑》《賁》之后,繼以《剝》、《復》,則陽又盛矣。
陽卦第四節
《無妄》、《大畜》,《乾》與陽卦合體,義同《需》、《訟》,然二五不皆陽爻,故亞于《需》、《訟》?!额U》、《大過》男女類,分長少先后,義同《屯》、《蒙》。然二卦不皆陽卦,故亞于《屯》、《蒙》?!犊病贰ⅰ峨x》得天地之中氣,義同《乾》、《坤》,然六子之卦也,故又亞于《乾》、《坤》。此六卦者,顛倒與篇首六卦相對,并為陽復盛之卦也。
陰卦第一節
下篇主人事之交,故以夫婦之道始。男女之合,少則情專,老則誼篤,故《咸》為首,《恒》次之,《遯》、《大壯》陰長陽過,陰之盛也,故次《咸》、《恒》?!稌x》、《明夷》上下皆陰卦,二五皆陰爻,義反陽之《需》、《訟》?!都胰恕贰ⅰ额ァ啡幹砸?,而又長少失序,陰道也,義反陽之《屯》、《蒙》,故四卦次《遯》、《大壯》。《蹇》、《解》本三陽之卦,而亦長少失序,義反《屯》、《蒙》,故從《家人》、《睽》焉。
陰卦第二節
《損》、《益》二少二長之交,義同《咸》、《恒》,《夬》、《姤》陽極陰生,義同《遯》《大壯》,《萃》、《升》、《坤》與陰卦交,義同《晉》、《明夷》,故六卦相繼,陰盛之次也。
陰卦第三節
《困》、《井》男女交而以序,義同陽之《隨》、《蠱》,《噬嗑》、《賁》,陰中之陽也《革》、《鼎》三陰之卦,同《家人》、《睽》,然長少以序,故從《困》、《井》,猶《大過》之從《頤》也?!墩稹贰ⅰ遏蕖冯m下經之主,然本陽卦也,故此六卦并為陰中之陽,《漸》《歸妹》、《豐》、《旅》男女交而失序,與《困》、《井》、《革》、《鼎》反,《巽》、《兌》陰卦,與《震》、《艮》反,此六卦則又自陽而向乎陰矣。
陰卦第四節
《漸》、《歸妹》、《豐》、《旅》、《渙》、《節》六卦,男女交而失序,相類也。然《漸》《歸妹》兩卦,長男長女皆在焉,《豐》、《旅》有長男在焉,《渙》、《節》唯長女在焉,則《渙》、《節》者變之窮,陰道之極也?!吨墟凇贰ⅰ缎∵^》與上篇《頤》、《大過》相對《大過》雖陰卦,以得其序而從《頤》,故《小過》雖陽卦,以失其序而從《中孚》,其義與《蹇》、《解》之從《家人》、《睽》者同,并為陰復盛之卦也。《既濟》、《未濟》終篇,所重在《未濟》,蓋三陽失位,男之窮也,陰盛之極也,然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序卦》圓圖
孔子《系辭傳》,敘上下篇九卦曰:“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毕热逡云湄酝婆渖舷陆浗韵鄬Γw《乾》與《咸》、《恒》對,《履》與《損》《益》對,《謙》與《困》、《井》對,《復》與《巽》、《兌》對,每以下篇兩卦,對上篇一卦,凡十二卦而二篇之數適齊矣,然十二卦之中,又止取九卦者,《乾》、《咸》其始也,《兌》其終也,略其終始,而取其中間之卦,以著陰陽消息盛衰之漸,故止于九。
前所推上下篇各四節,陰陽消息盛衰之次,與此圖密合。
《雜卦》先儒有以雜卦為互卦者,今用其說而詳推之。
四象相交為十六事圖
此互卦之根也,唯其方成四畫時,所互有此十六卦,故六十四卦成后,以中爻互之,只此十六卦,既以六爻循環互之,亦只此十六卦。
四畫互成十六卦、又以其中二畫觀之,則互《乾》、《坤》、《剝》、《復》、《大過》、《頤》《姤》、《夬》者,皆中二爻為太陽太陰者也;互《漸》、《歸妹》、《解》、《蹇》、《睽》、《家人》、《既濟》、《未濟》者,皆中二爻為少陽少陰者也,故十六事歸于四象而已。
六十四卦中四爻互卦圖
十六卦互咸四卦圖
互《乾》、《坤》、《既濟》、《未濟》之十六卦,即諸卦之所互而成者也,故十六卦又只成《乾》、《坤》、《既濟》、《未濟》四卦,猶十六事之歸于四象也,蓋四象即《乾》、《坤》、《既濟》、《未濟》之具體,故以太陽三疊之即《乾》,以太陰三疊之即《坤》,以少陰三疊之即《既濟》,以少陽三疊之即《未濟》?!肚?、《坤》、《既濟》、《未濟》統乎《易》之道矣,故《序卦》、《雜卦》皆以是終始焉。
互卦圓圈
《乾》、《坤》,體也;《既濟》、《未濟》,用也。故以《乾》、《坤》始之,《既濟》、《未濟》終之。中間則左方六卦,《剝》、《復》、《漸》、《歸妹》、《解》、《蹇》為陽卦,皆以《震》、《艮》為主,而統于《乾》、《坤》,右方六卦,《姤》、《夬》、《大過》、《頤》、《睽》《家人》為陰卦,皆以《巽》、《兌》為主,而統于《既濟》、《末濟》,故圖之外一層者六十四卦也;次內一層者,所互之十六卦也;又次內一層者,十六卦所互之四卦也。以其象限觀之,則皆互《乾》、《坤》者居前,互《既濟》、《未濟》者居后,以其左右觀之,則左方者皆統于《乾》、《坤》,右方者皆統于《既濟》、《未濟》也。
為互卦之主,不在互卦之內者,十四卦
《乾》互之得《乾》,《坤》互之得《坤》,《既濟》互之得《耒濟》、《未濟》互之得《既濟》,此四卦者不可變,故不在互卦之內也。陽卦六,《剝》、《復》者,《震》、《艮》交于《坤》者也;《漸》、《歸妹》者,《震》、《艮》交于《巽》、《兌》者也;《解》、《蹇》者,《震》、《艮》交于《坎》者也,故《震》、《艮》為互陽卦之主。陰卦六,《姤》、《夬》者,《巽》、《兌》交于《乾》者也;《大過》、《頤》者,《巽》、《兌》關于《震》、《艮》者也;《睽》、《家人》者,《巽》、《兌》交于《離》者也,故《巽》、《兌》為互陰卦之主。以三畫言之,《艮》陽極而《震》陽生也;以六畫言之,《剝》陽極而《復》陽生也,故《剝》《復》象《艮》《震》而為陽卦之首。以三畫言之,《兌》陰極而《巽》陰生也;以六畫言之,《夬》陰極而《姤》陰生也,故《夬》、《姤》象《兌》、《巽》而為陰卦之首,《乾》、《坤》之用在《否》、《泰》,猶《坎》、《離》之用在《既濟》、《未既》也,故《否》、《泰》、《乾》、《坤》之交,而為《既濟》、《未濟》之宗,此十卦亦不在互卦之內,《雜卦》中遇此數卦,皆從本卦取義,不用互體,其余自《比》、《師》以后,《需》、《訟》以前悉以互體相次。
互卦陰陽次第
自《乾》、《坤》至《晉》、《明夷》二十八卦,為陽卦。皆互《剝》、《復》、《漸》、《歸妹》、《解》、《蹇》,凡上經之卦十八,而雜下經十卦于其中。
自《井》、《困》至《需》、《訟》二十八卦,為陰卦。皆互《姤》、《夬》、《大過》、《頤》《睽》、《家人》,凡下經之卦十八,而雜上經十卦于其中。
自《乾》、《坤》至《噬嗑》、《賁》,為陽卦之正。首《剝》、《復》,次《漸》,《歸妹》次《解》、《蹇》。
自《兌》、《巽》至《晉》、《明夷》,為陽封之變。首《漸》、《歸妹》。次《剝》、《復》次《解》、《蹇》。
自《井》、《困》至《否》、《泰》為陰卦之變。首《睽》、《家人》,次《姤》、《夬》,次《大過》、《頤》。
自《大壯》、《遯》至《需》、《訟》,為陰卦之正。首《姤》、《夬》,次《大過》、《頤》次《睽》、《家人》。
《乾》、《坤》首諸卦
乾剛坤柔。
《周易》首《乾》、《坤》,故《序》、《雜卦》皆不《易》焉。以互卦論之,唯《乾》《坤》、《既濟》、《未濟》四卦互之,仍得《乾》、《坤》、《既濟》、《未濟》,不與它卦相變。然《既濟》猶變為《未濟》,《未濟》猶變為《既濟》,唯《乾》仍得《乾》,《坤》仍得《坤》,其體一定而不可變者也?!兑住分乐饔谧円捉灰?,《序卦》者,時之相生,變易者也?!峨s卦》者,事之相對,變易者也。然非有不易者以為之體,則所謂“乾坤毀無以見易”者,而變化何自生哉!是故先之以《乾》、《坤》,然后別互卦之陰陽以次之。
陽正卦首《剝》、《復》
“《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墩稹菲鹨?;《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
此八卦皆互體為《剝》、《復》,而雜《震》、《艮》二卦于其中,蓋《震》、《艮》陽卦之主,而《剝》、《復》之具體也。自《比》、《師》、《臨》、《觀》、《屯》、《蒙》,皆上經之卦,而《損》、《益》獨為下經之卦,《震》、《艮》亦下經之卦也,故次于《損》、《益》之前,上經之卦六,比師一陽,《臨》、《觀》、《屯》、《蒙》二陽。
次《漸》、《歸妹》
“《大畜》,時也:《無妄》,災也?!遁汀肪鄱渡凡粊硪??!?/p>
此四卦,皆互體為《漸》、《歸妹》,陽卦以上經居前,下經居后,故先《大畜》、《無妄》,后《萃》、《升》。
次《解》、《蹇》
《謙》輕而《豫》怠也?!妒舌尽?,食也;《賁》,無色也。此四卦,皆互體為《解》、《蹇》,《謙》、《豫》一陽,《噬嗑》、《賁》三陽。
以上為陽卦之正。
陽變卦首《漸》、《歸妹》
“《兌》見而《巽》伏也”。
《震》、《艮》交于《兌》、《巽》,而成《漸》、《歸妹》,下文將敘《漸》、《歸妹》故以《兌》、《巽》先之。
“《隨》,無故也;《蠱》,則飭也”。
此兩卦,互體為《漸》、《歸妹》,上首《剝》、《復》者,天行也,此首《漸》、《歸妹》者,人事也。
次《剝》、《復》
“《剝》,爛也;《復》,反也?!?/p>
此兩卦,不用互體,但取《剝》、《復》之義,此言《剝》以歸于《復》,篇終言《姤》以終于《夬》,皆扶陽之意。
次《解》、《蹇》
“《晉》,晝也;《明夷》,誅也”。
此兩卦,互體為《解》、《蹇》。
以上為陽卦之變。
除篇終八卦自立義例外,余皆入陰陽正卦,其變者,唯各舉兩卦以見義而已。
自《乾》、《坤》至此,為陽卦者二十八。
陰變卦首《睽》、《家人》
“《井》通而《困》相遇也”。
此兩卦,互體為《睽》、《家人》,陽卦之變,首于《漸》、《歸妹》者,《震》、《艮》交于《巽》、《兌》,陽中之陰也,陰卦之變,始于《睽》、《家人》者,《巽》、《兌》交于《離》,陰中之陰也,陽主正,自天道而人事,陰主變,自人事而天道。
次《姤》、《夬》
“《咸》,速也;《恒》,久也。此兩卦,互體為《姤》、《夬》。
次《大過》、《頤》
“《渙》,離也;《節》,止也。此兩卦,互體為《頤》。
六十四卦中,有兩卦只互得一卦者,如《剝》、《復》只互得《坤》,《姤》、《夬》只互得《乾》,《渙》、《節》只互得《頤》,《豐》、《旅》只互得《大過》。
《既濟》、《未濟》統陰卦
“《解》,緩也;《蹇》,難也?!额ァ?,外也;《家人》,內也?!斗瘛?、《泰》,反其類也,”
《解》、《蹇》、《睽》、《家人》,皆互體為《既濟》、《未濟》,故次于陰變卦之后?!斗瘛贰短凡辉诨ヘ灾畠?,而為《既濟》、《未濟》之根者也,故次于《既濟》、《未濟》之后。蓋凡陽卦皆統于《乾》、《坤》,而尤以正卦為主,故《比》、《師》之前,首以《乾》、《坤》也,凡陰卦皆統于《既濟》、《未濟》,而尤以變卦為主,故《渙》、《節》之后,系以《解》《蹇》、《睽》、《家人》、《否》、《泰》也。
以上為陰卦之變。
陰正卦首《姤》、《夬》
“《大壯》則止,《遯》則退也,《大有》,眾也;《同人》,親也?!陡铩?,去故也;《鼎》取新也。
此六卦,皆互體為《姤》、《夬》,陰之《大壯》、《遯》,如陽之《臨》、《觀》,陰之《大有》、《同人》,如陽之《比》、《師》,前陽卦中先《比》、《師》,次《臨》、《觀》,此則先《大壯》,《遯》,次《大有》、《同人》者,陰卦先下經,后上經也,陰之《革》、《鼎》如陽之《屯》、《蒙》。
次《大過》、《頤》
“《小過》,過也;《中孚》,信也?!敦S》,多故;親寡,《旅》也?!峨x》上而《坎》下也?!?/p>
此六卦,皆互體為《大過》、《頤》,《小過》、《中孚》、《豐》、《旅》在下經居先,《離》《坎》在上經居后。
次《睽》、《家人》
《小蓄》,寡也;《履》,不處也?!缎琛?,不進也;《訟》,不親也。
此四卦皆互體為《睽》、《家人》,《小畜》、《履》一陰,《需》、《訟》二陰。
以上為陰卦之正。
自《井》、《困》至此為陰卦者亦二十八。
循環互卦圖
“《大過》,顛也;《姤》,遇也;柔遇剛也?!稘u》,女歸待男行也?!额U》,養正也;《既濟》,定也?!稓w妹》,女之終也;《未濟》,男之窮也。《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
以上五十六卦,皆以兩相對,如《序卦》之例,獨此八卦錯綜而不反對者,以見卦之有互,不獨中四爻可互,六爻循環皆可互也,卦卦皆然,獨舉大過一卦者,中四爻以陽居之,唯《大過》一卦,且自初爻起,而正卦左旋,互卦右轉,恰始于《姤》,終于《夬》而《乾》,得易道用陰而尊陽之意也。故案圖觀之,自初至四為《姤》,自上至三為《漸》,自五至二為《頤》,自四至初為《歸妹》,自三至上為《夬》,自二至五為《乾》然夫子傳文無《乾》者,《乾》在篇首,《夬》盡則為純《乾》,首尾相生之義也,《既濟》《未濟》不在互卦之內,故以義附于此,自陰陽相遇之后,如《漸》之得禮,如《頤》之養正,則為《既濟》而定矣。如《歸妹》之越禮失正,則為《未濟》而窮矣,故必決陰邪以伸陽道,然后“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都葷贰ⅰ段礉方y六十四卦之義,故《雜卦》以是終篇,與《序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