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傳:《漸·序卦》:“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止必有進,屈伸消息之理也,止之所生亦進也,所反亦進也,《漸》所以次《艮》也。進以序為漸,今人以緩進為漸,進以序不越次,所以緩也。為卦上巽下艮,山上有木,木之高而因山,其高有因也。其高有因,乃其進有序也,所以為《漸》也。
漸,女歸吉,利貞。
本義:“漸”,漸進也。為卦止于下而巽于上,為不遽進之義,有“女歸”之象焉。又自二至五,位皆得正,故其占為“女歸吉”,而又戒以“利貞”也。
程傳:以卦才兼漸義而言也,乾坤之變為巽艮,巽艮重而為《漸》。在漸體而言,中二爻交也。由二爻之交,然后男女各得正位。初終二爻,雖不當位,亦陽上陰下,得尊卑之正。男女各得其正,亦得位也。與《歸妹》正相對,女之歸,能如是之正則“吉”也。天下之事,進必以漸者,莫如“女歸”。臣之進于朝,人之進于事,固當有序。不以其序,則陵節犯義,兇咎隨之。然以義之輕重,廉恥之道,女之從人,最為大也,故以“女歸”為義。且男女,萬事之先也。諸卦多有利貞而所施或不同,有涉不正之疑而為之戒者,有其事必貞乃得其宜者,有言所以利者,以其有貞也。所謂涉不正之疑而為之戒者,《損》之九二是也,處陰居說,故戒以宜貞也。有其事必貞乃得宜者,《大畜》是也,言所畜利于貞也。有言所以利者以其有貞者,《漸》是也。言女歸之所以吉,利于如此貞正也。蓋其固有,非設戒也,《漸》之義宜能亨而不云亨者,蓋亨者通達之義,非漸進之義也。
集說:胡氏瑗曰:天下萬事,莫不有漸。然于女子,尤須有漸,何則?女子處于閨門之內,必須男子之家,問名納采請期以至于親迎,其禮畢備,然后乃成其禮,而正夫婦之道。君子之人,處窮賤不可以干時邀君,急于求進,處于下位者,不可諂諛佞媚以希高位,皆由漸而致之,乃獲其“吉”也。
郭氏雍曰:進之漸者,無若女之歸,“女歸”不以漸則奔也。漸則為歸,速則為奔,故“女歸”以“漸”為“吉”。凡天下之進,如女婦之漸,無不吉也?!袄憽闭?,女歸之道,正固守之,無不利也。
胡氏炳文曰:《咸》“取女吉”,取者之占也?!稘u》“女歸吉”,嫁者之占也。然皆以貞艮為主,艮止也,止而說,則其感也以正,是為取女之吉。止而巽,則其進也以正,是為“女歸”之“吉”。
初六,鴻漸于干,小子厲,有言,無咎。
本義:鴻之行有序,而進有漸?!案伞保囊?。始進于下,未得所安,而上復無應,故其象如此。而其占則為“小子厲”,雖“有言”,而于義則“無咎”也。
程傳:《漸》諸爻皆取鴻象,鴻之為物,至有時而群有序,不失其時序,乃為漸也?!案伞?,水湄。水鳥止于水之湄,水至近也,其進可謂漸矣。行而以時,乃所謂漸,進不失漸,得其宜矣。六居初,至下也。陰之才,至弱也。而上無應援,以此而進,常情之所憂也。君子則深識遠照,知義理之所安,時事之所宜,處之不疑,小人幼子,唯能見已然之事,從眾人之知,非能燭理也,故危懼而有言。蓋不知在下所以有進也,用柔所以不躁也,無應所以能漸也,于義自“無咎”也。若漸之初而用剛急進,則失漸之義,不能進而有咎必矣。
集說:李氏鼎祚曰:“鴻”,隨陽鳥,喻女從夫。卦明漸義,爻皆稱焉。
楊氏簡曰:進欲其知時,故鴻為象。進欲其漸,故以干磐陸木陵為象。
何氏楷曰:六爻皆取鴻象,往來有時,先后有序,于漸之義為切也。昏禮用雁,取不再偶,又于女歸之義為切也。
案:昏禮用雁,大夫執贄亦用雁,皆取有別有序之義。此爻“小子厲有言”,正如《晉》之“摧如”。凡始進之初,未有使得所安而人信之者。然正唯如此,乃所以安其身,而信于人。若謀便于身圖,而求合于眾議,則危疑之大者至矣。唯《升》之初六曰“眾允”,蓋以其為卦主,時義不同也。
六二,鴻漸于磐,飲食衎衎,吉。
本義:“磐”,大石也。漸遠于水,進于干而益安矣。“衎衎”,和樂意。六二柔順中正,進以其漸,而上有九五之應,故其象如此,而占則“吉”也。
程傳:二居中得正,上應于五,進之安裕者也,但居漸故進不速?!芭汀?,石之安平者,江河之濱所有。象進之安,自“干”之“磐”,又漸進也。二與九五之君,以中正之道相應,其進之安固平易莫加焉。故其“飲食”和樂“衎衎”然,“吉”可知也。
集說:胡氏炳文曰:艮為石,故有“磐”象。鴻食則呼眾,飲食衎衎和鳴,初之“小子”,“厲有言”,危而傷也。二“飲食衎衎”,安且樂矣,時使之然也。在初則無應,在二則柔順中正,而上有九五之應也。
九三,鴻漸于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兇,利御寇。
本義:“鴻”,水鳥,陸非所安也。九三過剛不中而無應,故其象如此,而其占夫征則不復,“婦孕”則“不育”,“兇”莫甚焉,然以其過剛也,故“利御寇”。
程傳:平高曰“陸”,平原也。三底下卦之上,進至于陸也。陽上進者也,居漸之時,志將漸進,而上無應援,當守正以俟時。安處平地,則得漸之道。若或不能自守,欲有所牽,志有所就,則失漸之道。四陰在上而密比,陽所說也。三陽在下而相親,陰所從也。二爻相比而無應,相比則相親而易合,無應則無適而相求,故為之戒?!胺颉?,陽也。夫,謂三。三若不守正而與四合,是知征而不知復?!罢鳌?,行也?!皬汀?,反也?!安粡汀?,謂不反顧義理?!皨D”,謂四。若以不正而合,則雖孕而不育,蓋非其道也。如是則“兇”也。三之所利,在“于御寇”,非理而至者寇也。守正以閑邪,所謂“御寇”也。不能御寇,則自失而兇矣。
集說:郭氏雍曰:以卦辭言“女歸吉”,故以夫婦為言。
程氏敬承曰:三以過剛之資,當漸進之時,懼其進而犯難也,故有戒辭焉。征孕皆兇,言不可進也。“利”在“御寇”,言可止也。
案:此卦以“女歸”為義,則必陰陽相應,乃與義合,故初之“厲”者無應也。二之安者有應也,二亦無應,而位愈高,則不止于厲而已。上九在卦外,不與三應。如“夫征”而“不復”,不顧其家也。三剛質失柔道,如婦有產孕而不能養育,不恤其子也。以士君子之進言之。上不下交,而下又失順勤之道,于義則兇矣。上下不交,必有讒邪間于其間,所謂寇也,唯能謹慎自守,使寇無所乘,則可以救其過剛之失而利。
六四,鴻漸于木,或得其桷,無咎。
本義:鴻不木棲,“桷”,平柯也,或得平柯,則可以安矣。六四乘剛而順巽,故其象如此,占者如之則“無咎”也。
程傳:當《漸》之時,四以陰柔進據剛陽之上,陽剛而上進,豈能安處陰柔之下,故四之處非安地,如鴻之進于木也。木漸高矣,而有不安之象。鴻趾連,不能握枝,故不木棲?!拌觥?,橫平之柯,唯平柯之上,乃能安處。謂四之處本危,或能自得安寧之道,則“無咎”也。如鴻之于木本不安,或得平柯而處之,則安也。四居正而巽順,宜“無咎”者也。必以得失言者,因得失以明其義也。
集說:房氏喬曰:進而漸于木,失所也?;虻脛胖敝?,可容綱足而安棲,謂上附于五,故“無咎”。
胡氏炳文曰:巽為木,而處艮山之上,鴻漸于此,則愈高矣。鴻之掌不能握木,木雖高,非鴻所安也。然陰居陰得正,如于木之中,或得平柯而處之,則亦安矣,故“無咎”。
案:六四亦無應者也,然六四承九五,例皆吉者,以陰承陽,合于“女歸”之義矣。順以事上,高而不危,故有集木得桷之象。
九五,鴻漸于陵,婦三歲不孕,終莫之勝,吉。
本義:“陵”,高阜也。九五居尊,六二正應在下,而為三四所隔。然終不能奪其正也,故其象如此,而占者如是則“吉”也。
程傳:“陵”,高阜也。鴻之所止,最高處也,象君之位。雖得尊位,然漸之時,其道之行,固亦非遽。與二為正應,而中正之德同,乃隔于三四,三比二,四比五,皆隔其交者也。未能即合,故“三歲不孕”。然中正之道,有必亨之理,不正豈能隔害之,故“終莫之”能“勝”,但其合有漸耳,終得其“吉”也。以不正而敵中正,一時之為耳,久其能勝乎。
案:此卦之爻象,與《歸妹》同。不擇陰爻陽爻,皆有婦象也。先儒見三五兩陽爻皆言婦,故于三則以婦指四,于五則以婦指二。今推爻意,蓋三五皆取婦象,三無應者也。五雖有應而反其類者也。既取婦象而所應者陰,是之謂反類,其失卦義,又有甚于無應者矣。故三猶“孕”,也,但“不育”耳。五則“三歲不孕”,蓋不相和合之甚者也。三過剛,故戒以“御寇”,恐其不能慎也。五有中正之德,故無戒辭,而直以“終莫之勝”決之,“勝”字《蒙》九三“御寇”之義。夫讒邪,國之寇也。君子之進,所以不能和合而通者,寇勝之也,然如九五之德,則所謂可以正邦者。當漸之時,有終吉之理,豈讒邪所能勝哉。
上九,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
本義:胡氏程氏皆云:“陸”當作“逵”,謂云路也。今以韻讀之良是。“儀”,羽旄,旌纛之飾也。上九至高,出乎人位之外,而其羽毛可用以為儀飾,蓋雖極高而不為無用之象,故其占為如是則“吉”也。
程傳:安定胡公以陸為逵,“逵”,云路也,謂虛空之中。《爾雅》:九達謂之逵,逵,通達無阻蔽之義也。上九在至高之位,又益上進,是出乎位之外,在它時則為過矣。于漸之時,居巽之極,必有其序。如鴻之離所止,而飛于云空,在人則超逸乎常事之外者也。進至于是而不失其漸,賢達之高致也,故可用為儀法而吉也?!坝稹?,鴻之所用進也。以其進之用,況上九進之道也。
集說:孔氏穎達曰:上九與三,皆處卦上,故并稱“陸”。上九最居上極,是進處高潔,故曰“鴻漸于陸”也。“其羽可用為儀吉”者,居無位之地,是不累于位者也。處高而能不以位自累,則其羽可用為物之儀表,可貴可法也。
王氏安石曰:其進也,以漸而不失時。其翔也,以群而不失序,所謂進退可法者也。
案:六爻皆有“女歸”之義,獨于三五言“婦”者,陰爻則其為臣道妻道不必言也。上九又處卦上,以為妻道,則女之已老而非歸者,以為臣道,則臣之已退而非進者。既在卦義之外,則亦不必言也。唯三與五,既居高位,又為陽爻,疑其無婦象也,故稱“婦”焉。蓋雖無位,亦時以臣道妻道言,各隨其卦義而已。初以陰應陰,三以陽應陽,皆不合“女歸”之義,故各有“兇”“厲”之辭。五應二,陰陽相求者也,然以二為女,則歸于陽為正偶,故“飲食衎衎”而和也。以五為女,則歸于二為反類,故“三歲不孕”而不和也。四則雖無應而承五,亦得所歸,可以“無咎”。上,卦之終也,進之極也。既無所取于歸與進之義,則反以無應為宜。蓋在家為保姆,在國為黎老,超然于進退之外者也。陸字與九三重,故先儒改作逵字以葉韻。然逵儀古韻,實非葉也。意者陸乃阿字之誤,阿,大陵也,進于陵則阿矣。儀,古讀俄,正與阿葉?!对姟吩疲狠驾颊咻诒酥邪?,既見君子,樂且有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