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經】第22卦-賁卦?山火賁卦(離下艮上)-[清]李光地《御纂周易折中?卷第三》

[清]李光地| 易經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22卦-賁卦?山火賁卦(離下艮上)

程傳:《賁·序卦》:“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茍合而巳,故受之以賁,賁者飾也?!蔽镏蟿t必有文,文乃飾也。如人之合聚,則有威儀上下。物之合聚,則有次序行列。合則必有文也,《賁》所以次《噬嗑》也。為卦山下有火,山者草木百物之所聚也,下有火則照見其上,草木品匯,皆被其光彩,有賁飾之象,故為《賁》也。

賁亨,小利有攸往。

本義:賁,飾也。卦自《損》來者,柔自三來而文二,剛自二上而文三。自《既濟》而來者,柔自上來而文五,剛自五上而文上。又內離而外艮,有文明而各得其分之象,故為《賁》。占者以其柔來文剛,陽得陰助。而離明于內,故為“亨”。以其剛上文柔,而艮止于外,故“小利有攸往”。

程傳:物有飾而后能亨,故曰無本不立,無文不行,有實而加飾,則可以“亨”矣。文飾之道,可增其光彩,故能小利于進也。

集說:王氏申子曰:徒質則不能亨,質而有文以加飾之,則可“亨”,故曰“賁亨”。然文盛則實必衰,茍專尚文以往則流,故曰“小利有攸往”。小者,謂不可太過以滅其質也。

粱氏寅曰:賁者,文飾之道也。有質而加之文,斯可“亨”矣。朝廷文之以儀制而亨焉,賓主文之以禮貌而亨焉,家人文之以倫序而亨焉,官府文之以教令而亨焉。推之事物,凡有質者,無不待于文也,文則無不亨也。然既亨矣,而曰:“小利有攸往”,何也?文飾之道,但加之文彩耳,非能變其實也。故文之過盛,非所利也。但小利于有往而已矣。世之不知本者,或忘其當務之急,而屑屑焉于文飾,雖欲其亨,亦安得而亨乎?

張氏振淵曰:離德文明莫掩,則無徑情直行之弊,行之可通,故“亨”。艮德止而不過,又有不盡飾之象焉。故用文者。亦但可少有所飾,不可務為盡飾,以戕其本真,故曰“小利有攸往”。

御纂周易折中卷第三:賁卦初九

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本義:剛德明本,自賁于下,為舍非道之車,而安于徒步之象,占者自處當如是也。

程傳:初九以陽剛居明體而處下,君子有剛明之德而在下者也。君子在無位之地,無所施于天下,唯自賁飾其所行而已。趾取在下而所以行也。君子修飾之道,正其所行,守節處義,其行不茍,義或不當,則舍車輿而寧徒行,眾人之所羞,而君子以為賁也?!吧彳嚩健敝x,兼于比應取之。初比二而應四,應四正也,與二非正也。九之剛明守義,不近與于二,而遠應于四,舍易而從難,如舍車而徒行也。守節義,君子之賁也。是故君子所賁,世俗所羞;世俗所貴;君子所賤。以車徒為言者,因趾與行為義也。

御纂周易折中卷第三:賁卦六二

六二,賁其須。

本義:二以陰柔居中正,三以陽剛而得正,皆無應與,故二附三而動,有賁須之象。占者宜從上之陽剛而動也。

程傳:卦之為《賁》,雖由兩爻之變,而文明之義為重,二實賁之主也,故主言賁之道。飾于物者,不能大變其質也,因其質而加飾耳,故取須義?!绊殹保S頤而動者也,動止唯系于所附,猶善惡不由于賁也。二之文明,唯為賁飾,善惡則系其質也。

集說:王氏弼曰:得其位而無應,三亦無應,俱無應而比焉,近而相得者也。須之為物,上附者也,故曰“賁其須”。

朱氏震曰:毛在頤曰“須”,在口曰“髭”,在頰曰“髯”。三至上有頤體,二在頤下,須之象。二三剛柔相賁,“賁其須”也。夫文不虛生,須生于頤,須所以賁其頤也。

俞氏琰曰:二無應而比三,三亦無應而比二,故與之相賁,賁以柔來文剛故亨。文當從質,非質則不能自飾。陰必從陽,非陽則不能自進。六二純柔,必待九三之動而后動,故曰“賁其須”。

蔣氏悌生曰:六以二居中,故有賁須之象。須于人身,無損益于軀體,但可為儀表之飾。周旋揖讓,進退低昂,皆隨面貌而動,使人儀舉者文采容止可觀,故《象》曰“與上興也”。

何氏楷曰:須陰血之形,而,柔所以文剛者。然陰柔不能自動,必附麗于陽,如須雖有美,必附麗于頤也。大抵剛為質,柔為文。文不附質,焉得為文?故二必“賁其須”以從三,五必“賁于丘園”以從上。圣人右質左文之意,于此可見。

御纂周易折中卷第三:賁卦九三

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

本義:一陽居二陰之間,得其賁而潤澤者也,然不可溺于所安,故有“永貞”之戒。

程傳:三處文明之極,與二四二陰間處相賁,賁之盛者也。故云“賁如”?!叭纭?,辭助也。賁飾之盛,光彩潤澤,故云“濡如”。光彩之盛,則有潤澤?!对姟吩疲蝴~鹿濯濯?!坝镭懠保c二四非正應,相比而成相賁,故戒以常永貞正。賁者,飾也。賁飾之事,難乎常也,故“永貞”則“吉”。三與四相賁,又下比于二,二柔文一剛,上下交賁,為賁之盛也。

集說:胡氏炳文曰:互坎有濡義,亦有陷義,既末濟濡首濡尾,濡而陷者也。九三非不貞也,能永其貞,則二陰于我為潤澤之濡,我于彼不為陷溺之濡矣。

俞氏琰曰:九三處六二六四之間,故曰“賁如濡如”,文過則質喪,質喪則文弊,要當永久以剛正之德固守則“吉”。

潘氏士藻曰:三本剛正,特慮其為二陰所陷溺,未免有滅質之患,故有“永貞”之戒。

何氏楷曰:以一剛介二柔之間,賁之盛者也。曰“濡如”者,猶《詩》言六轡如濡,謂所飾之文采鮮澤也。然受物之飾,恐為物溺,故戒之曰“永貞吉”。長守其陽剛之正,而不為陰柔所溺,則不至以文滅質矣。

御纂周易折中卷第三:賁卦六四

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

本義:“皤”,白也。馬,人所乘,人白則馬亦白矣。四與初相賁者,乃為九三所隔而不得遂,故“皤如”。而其往求之心,如飛翰之疾也,然九三剛正,非為寇者也,乃求婚媾耳,故其象如此。

程傳:四與初為正應,相賁者也。本當“賁如”,而為三所隔,故不獲相賁而“皤如”。“皤”,白也,未獲賁也。馬,在下而動者也。未獲相賁,故云“白馬”。其從正應之志如飛,故云“翰如”。匪為九三之寇仇所隔,則婚媾遂其相親矣。己之所乘,與動于下者,馬之象也。初四正應,終必獲親,第始為其間隔耳。

集說:《朱子語類》云:六四“白馬翰如”,言此爻無所賁飾,其馬亦白也,言無飾之象如此。

胡氏炳文曰:《屯》二應五,下求上也,不可以急?!顿S》四應初,上求下也,不可以緩。

俞氏琰曰:發白為“皤”,馬白為“翰”?!抖Y記》云:商人尚白,戎事乘翰。鄭氏注云:翰,馬白色也。四當賁道之變,文返于質,故其象如此。

梁氏寅曰:六四在離明之外,為艮止之始,乃賁之盛極,而當反質素之時也,故云“賁如皤如”。夫初之舍車,為在下而無所乘故也,四在九三之上,則有所乘矣,故云“白馬翰如”。人既質素,則馬亦白也。

蘇氏濬曰:六四一爻,當以白賁之義推之,四與初相賁者也,以實心而求于初,不為虛飾,初曰賁趾,四曰“皤如”,初曰“舍車”,四日“白馬”,同一白賁之風而已。

案:《程傳》沿《注疏》之說,《本義》又沿《程傳》之說,皆以為初四相賁而為三所隔,故末得其賁而皤然也。然《朱子語類》以無飾言之,則已自改其說矣,故以后諸儒,皆以皤白為崇素返質之義,實于卦意為合。

案:《易》中凡重言如者,皆兩端不安之辭,故“屯如邅如”者,欲進而未徑進也。此三爻“賁如濡如”者,得陰自賁,又慮其見濡也。此爻“賁如皤如”者,當賁之時,既外尚乎文飾,而下應初剛,又心祟乎質素,兩端未能自決,《象傳》謂之疑者此也?!鞍遵R翰如”,指初九也。己有“皤如”之心,故知“白馬翰如”而來者,“匪寇”也,乃己之“婚媾”也。凡言“匪寇婚媾”,皆就上文所指之物而言,《屯》二、《睽》上,與此正同。

御纂周易折中卷第三:賁卦六五

六五,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

本義:六五柔中為賁之主,敦本尚實,得賁之道,故有“丘園”之象。然陰性吝嗇,故有“束帛戔戔”之象。“束帛”,薄物;“戔戔”,淺小之意。人而如此,雖可羞吝,然禮奢寧儉,故得“終吉”。

程傳:六五以陰柔之質,密比于上九剛陽之賢,陰比于陽,復無所系應,從之者也,受《賁》于上九也。自古設險守國,故城壘多依丘阪。“丘”,謂在外而近且高者。園圃之地,最近城邑,亦在外而近者?!扒饒@”,謂在外而近者,指上九也。六五雖居君位,而陰柔之才,不足自守,與上之剛陽相比而志從焉,獲賁于外比之賢,“賁于丘園”也。若能受賁于上九,受其裁制,如“束帛”而“戔戔”,則雖其柔弱不能自為,為可吝少,然能從于人,成賁之功,終獲其吉也?!皯鈶狻保宀梅至阎疇?。帛未用則束之,故謂之“束帛”。及其制為衣服,必翦裁分裂戔戔然?!笆?,喻六五本質。“戔戔”,謂受人翦制而成用也。其資于人與《蒙》同,而《蒙》不言吝者,蓋“童蒙”而賴于人,乃其宜也;非童幼而資賁于人,為可吝耳。然享其功,終為吉也。

集說:《朱子語類》:問:“賁于丘園”,安定作敦本說。曰:某之意正要如此?;蛞浴皯鈶狻睘槭⒍嘀?,非也?!皯鈶狻闭邷\小之意,所以下文云“吝終吉”。吝者雖不好看,然終卻吉。

又云:“賁于丘園。束帛戔戔”,是個務農尚儉?!皯鈶狻?,是狹小不足之意。以字義考之,從水則為淺,從貝則為賤,從金則為錢。六五居尊位,卻如此敦本尚儉,便似吝嗇。如衛文公、漢文帝雖是“吝”,卻“終吉”,此在《賁》卦有反本之意。

問:六五是在艮體,故安止于丘園,而不復外賁之象。曰:亦是上比于九,漸漸到極處。若一向賁飾去,亦自不好,須是收斂方得。

胡氏炳文曰:不賁于市朝,而“賁于丘園”,敦本也。“束帛戔戔”,尚實也。

潘氏士藻曰:五居中履尊,下無應與,而上比文柔之剛,得止之義,以成賁之道,故有“賁于丘園”之象。

何氏楷曰:比于上九剛陽之賢,受賁于上九者也?!扒饒@”指上,上陽剛而處外,乃賢人隱丘園之象。據《彖》曰“剛上文柔”,則六五乃上所賁者,爻昕謂“賁于丘園”,猶曰受賁飾于丘園也。按《昏禮》納帛一束,束五兩,注,十端為束?!笆瘧鈶狻保鋬x文雖薄,然終與上合志而吉。

御纂周易折中卷第三:賁卦上九

上九,白賁。無咎。

本義:賁極反本,復于五色,“善補過矣”,故其象占如此。

程傳:上九《賁》之極也,賁飾之極則失于華偽,唯能質白其賁,則無過失之咎?!鞍住保匾?。尚質素則不失其本真,所謂尚質素者,非無飾也,不使華沒實耳。

集說:《朱子語類》:問:如《本義》說六五上九兩爻,卻是賁極反本之意。曰:六五已有反本之漸,故曰“賁于丘園,束帛戔戔”。至上九“白賁”,則反本而復于無飾矢。蓋皆賁極之象也。

王氏申子曰:上以陽剛為成卦之主,居艮止之極,當賁道之終,止文之流于終。終則返而質矣,故賁道成而無弊,無弊故“無咎”。

熊氏良輔曰:“白賁”云者,終歸于無所飾也?!顿S》之取義,始則因天下之質而飾之以文,終則反天下之文而歸之于質。

胡氏炳文曰:賁上卦言“白馬”,言“束帛戔戔”,終言“白賁”?!峨s卦》曰:“賁無色也?!笨芍^一言以蔽之矣。

蔣氏悌生曰:六五上九皆敦尚質素,以白為賁,素以為絢之意。上九處無位之地,“高尚其事”,不尚華飾,以質素為賁,甘受和,白受采,其賢于五采彰施遠矣。

總論:邱氏富國曰:陰陽二物,有應者以應而相賁,無應者以比而相賁。四與初應,求賁于初,故初賁趾而四“翰如”也。二比三而賁乎三,故二賁須而三“濡如”也。五比上而賁乎上,故五賁丘園而上“白賁”也。初與四,應而相賁者也。二與三,五與上,比而相賁者也。此賁六爻之大旨也。

龔氏煥曰:《賁》之為言飾也,謂飾以文華也。然以六爻考之,初之“舍車而徒”,五之“丘園”,上之“白賁”,皆質實而不事文華者也。四之“皤如”賁于初,二之賁須附于三,惟三之“賁如濡如”,乃賁飾之盛,而即有“永貞”之戒者,懼其溺于文也。如是則古人之所賁者,未始事文華也。亦務其本實而巳。本實既立,文華不外焉。徒事文華,不務本實,非古人所謂賁。

×關閉
微信二維碼
91在线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