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經】第35卦-晉卦?火地晉卦(坤下離上)-[清]李光地《御纂周易折中?卷第五》

[清]李光地| 易經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35卦-晉卦?火地晉卦(坤下離上)

程傳:《晉·序卦》:“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物無壯而終止之理,既盛壯則必進,《晉》所以繼《大壯》也。為卦離在坤上,明出地上也。日出于地,升而益明,故為《晉》。晉,進而光明盛大之意也,凡物漸盛為進,故《象》云:“晉,進也。”卦有有德者,有無德者,隨其宜也。乾坤之外,云“元亨”者,固有也。云“利貞”者,所不足而可以有功也。有不同者,《革》、《漸》是也,隨卦可見?!稌x》之盛而無德者,無用有也。晉之明盛,故更不言“亨”。順乎大明,無用戒正也。

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本義:“晉”,進也?!翱岛睢?,安國之侯也。“錫馬蕃庶,晝日三接”,言多受大賜,而顯被親禮也。蓋其為卦,上離下坤,有日出地上之象,順而麗乎大明之德。又其變自《觀》而來,為六四之柔,進而上行以至于五。占者有是三者,則亦當有是寵也。

程傳:《晉》為進盛之時,大明在上,而下體順附,諸侯承王之象也,故為“康侯”?!翱岛睢闭?,治安之侯也。上之大明,而能同德以順附,治安之侯也,故受其寵數,錫之馬眾多也。車馬,重賜也;“蕃庶”,眾多也。不唯錫與之厚,又見親禮,晝日之中,至于三接,言寵遇之至也。晉,進盛之時,上明下順,君臣相得,在上而言,則進于明盛;在臣而言,則進升高顯,受其光寵也。

集說:郭氏雍曰:《晉》卦取名之義,與《大有》略相類,《大有》火在天上,君道也?!稌x》明出地上,臣道也,以人臣之進,獨備一卦之義。則臣之道至大者,非康侯安足以當之?

案:《易》有《晉》、《升》、《漸》三卦,皆同為進義而有別?!稌x》如日之方出,其義最優;《升》如木之方生,其義次之;《漸》如木之既生,而以漸高大,其義義次之,觀其彖辭皆可見矣。

御纂周易折中卷第五:晉卦初六

初六,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無咎。

本義:以陰居下,應不中正,欲進見摧之象。占者如是而能守正則吉,設不為人所信,亦當處以寬裕,則“無咎”也。

程傳:初居《晉》之下,進之始也。“晉如”,升進也?!按萑纭?,抑退也。于始進而言遂其進,不遂其進,唯得正則“吉”也?!柏桄凇闭撸谙露歼M,豈遽能深見信于上?茍上末見信,則當安中自守,雍容寬裕,無急于求上之信也。茍欲信之心切,非汲汲以失其守,則悻悻以傷于義矣,皆有咎也。故裕則“無咎”,君于處進退之道也。

集說:王氏安石曰:初六以柔進,君子也,度禮義以進退者也。常人不見孚,則或急于進以求有為,或急于退則懟上之不知??鬃釉唬何掖齼r者也。此“罔孚”而裕于進也。孟子久于齊,此“罔孚”而裕于退也。

《朱子語類》:問:初六“晉如摧如”象也,“貞吉”占辭。曰:“罔孚,裕無咎”,又是解上兩句,恐“貞吉”說不明,故又曉之。

胡氏炳文曰:進之初,人多有未信者。然“摧如”在彼,而吾不可以不正,“罔孚”在人,而吾不可以不裕?!柏憽迸c“裕”,皆戒辭也。

御纂周易折中卷第五:晉卦六二

六二,晉如愁如,貞吉,受茲介福,于其王母。

本義:六二中正,上無應援,故欲進而愁。占者如是而能守正則吉,而受福于王母也?!巴跄浮保噶?。蓋享先妣之吉占,而凡以陰居尊者,皆其類也。

程傳:六二在下,上無應援,以中正柔和之德,非強于進者也,故于進為可憂愁,謂其進之難也。然守其貞正,則當得吉,故云“晉如愁如貞吉”?!巴跄浮?,祖母也,謂陰之至尊者,指六五也。二以中正之道自守,雖上無應援,不能自進。然其中正之德,久而必彰。上之人自當求之。蓋六五大明之君,與之同德,必當求之,加之寵祿,受介福于王母也?!敖椤?,大也。

集說:胡氏炳文曰:《小過》六二曰“遇其妣”,彼言祖妣,即此言“王母”也。

案:二五相應者也,以陰應陽,以陽應陰,則有君臣之象,以陰應陰,則有妣婦之象。不曰母而曰王母者,禮重昭穆,故孫祔于祖,則孫婦祔于祖姑。蓋以昭穆相配,《易》爻以相配喻相應也。此明其為王母,而《小過》只言“妣”,蒙上過其祖之文爾。

六五卦之主,而二應之,故有受福之義。

御纂周易折中卷第五:晉卦六三

六三,眾允,悔亡。

本義:三不中正,宜有悔者,以其與下二陰皆欲上進,是以為眾所信而“悔亡”也。

程傳:以六居三,不得中正,宜有悔咎。而三在順體之上,順之極者也。三陰皆順上者也,是三之順上,與眾同志,眾所允從,其悔所以亡也。有順上向明之志,而眾允從之,何所不利?或曰,不由中正,而與眾同,得為善乎?曰:眾所允者,必至當也,況順上之大明,豈有不善也?是以“悔亡”。蓋亡其不中正之失矣。古人曰,謀從眾則合天心。

集說:吳氏曰慎曰:初“罔孚”,未信也;三“眾允”,見信也。信于下斯信于上,故弗信乎友,弗獲于亡矣。

御纂周易折中卷第五:晉卦九四

九四,晉如鼫鼠,貞厲。

本義:不中不正,以竊高位,貪而畏人,蓋危道也,故為“鼫鼠”之象。占者如是,雖正亦“?!币病?/p>

程傳:以九居四,非其位也。非其位而居之,貪據其位者也。貪處高位,既非所安,而又與上同德,順麗于上,三陰皆在己下,勢必上進,故其心畏忌之。貪而畏人者,“鼫鼠”也,故云“晉如鼫鼠”。貪于非據,而存畏忌之心,貞固守此,其??芍Q浴柏憛枴闭?,開有改之道也。

集說:項氏安世曰:《晉》之道,以順而麗乎大明,以柔進而上行,皆主乎順者也。三雖不正,以其能順,故得其志而上行。四雖已進乎上,以其失柔順之道,故如“鼫鼠”之窮而不得遂。

案:此卦以彖辭觀之,則九四以一陽而近君,“康侯”之位也。參之爻義,反不然者,蓋卦義所主在柔,則剛正與時義相反。當《晉》時,居高位,而失靜正之道。乖退讓之節,貪而畏人,則非鼫鼠而何?“貞厲”者,戒其以持祿保位為常,而不知進退之義也。

御纂周易折中卷第五:晉卦六五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無不利。

本義:以陰居陽,宜有悔矣。以大明在上,而下皆順從,故占者得之,則其“悔亡”。又一切去其計功謀利之心,則“往吉”而“無不利”也。然亦必有其德,乃應其占耳。

程傳:六以柔居尊位,本當有悔,以大明而下皆順附,故其悔得亡也。下既同德順附,當推誠委任,盡眾人之才,通天下之志,勿復自任其明,恤其失得,如此而往,則吉而“無不利”也。六五大明之主,不患其不能明照,患其用明之過。至于察察,失委任之道,故戒以失得勿恤也。失私意偏任不察則有蔽,盡天下之公,豈當復用私察也?

集說:劉氏牧曰:陽為躁動,陰為靜止。三五陽位,以陰居之,能節其動,故爻辭不稱晉,而皆曰“悔亡”。

石氏介曰:以道自任,得之自是,失之自是,曾不以介意小人患得患失,恤也。

胡氏炳曰:事有不必憂者,“勿恤”,寬之之辭也,有不當憂者,“勿恤”,戒之之辭也。此曰“失得勿恤”,戒辭明矣,蓋當《晉》之時,易有患得患失之心,才柔又易有失得之累。大明在上,用其明于所當為,不當用其明于計功謀利之私也。

案:彖辭言康侯之被遇,而《傳》以柔進上行釋之,則圣人之意,以此爻當康侯而為卦主明矣。蓋凡卦皆有主,其合于彖辭者是也。九四高位而爻辭不善如此,則彖辭之,義,誠非六五不足以當之?!皶x如鼫鼠”者,患得患失,鄙夫之行也。“失得勿恤”者,竭誠盡忠,君子之志也。

御纂周易折中卷第五:晉卦上九

上九,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吉無咎,貞吝。

本義:“角”,剛而居上,上九剛進之極,有其象矣。占者,得之而以伐其私邑,則雖“?!倍凹鼻摇盁o咎”。然以極剛治小邑,雖得其正,亦可“吝”矣。

程傳:“角”,剛而居上之物。上九以剛居卦之極,故取角為象。以陽居上,剛之極也。在《晉》之上,進之極也。剛極則有強猛之過,進極則有躁急之失。以剛而極于進,失中之甚也。無所用而可,唯獨用于“伐邑”,則雖“厲”而“吉”且“無咎”也。伐四方者,治外也。伐其居邑者,治內也。言“伐邑”,謂內自治也。人之自治,剛極則守道愈固,進極則遷善愈速。如上九者以之自治,則雖傷于“厲”而“吉”且“無咎”也。嚴厲非安和之道,而于自治則有功也。復云“貞吝”以盡其義,極于剛進,雖自治有功,然非中和之德,故于貞正之道為可“吝”也,不失中正為貞。

集說:張子曰:無可進而進,唯“伐邑”于內則可矣,如君子則知止也。

王氏宗傳曰:《晉》之上九,晉至于“角”,無所復進矣。唯能自反自克而內自治焉,則知危厲自警而獲吉矣,此所以無剛進之咎也。

《朱子語類》:看伯于與廬陵問答內《晉》卦“伐邑”說。曰:《晉》上九“貞吝”,“吝”不在克治,正以其克治之難,面言其合下有此吝耳?!柏懥摺敝x,只云貞固守此則吝,不應于此獨云于正道為吝也。

項氏安世曰:《晉》好柔而惡剛,故九四、上九皆以“厲”言之。四進而非其道,故為“鼫鼠”。上已窮而猶晉,故為“晉其角”。

陸氏振奇曰:當《晉》之時,圣人最喜用柔而不用剛,故四陰“吉”“悔亡”,二陽“厲”且“吝”也。

案:”晉其角”者,是知進而不知退者也。知進而不知退者,危道也。然亦有時事使然,而進退甚難者。唯內治其私,反身無過,如居家則戒子弟,戢僮仆;居官則杜交私,嚴假托,皆“伐邑”之謂也,如此則雖“?!倍凹獰o咎”矣。若以進為常,縱未至于危也,寧無愧于心乎?

總論:邱氏富國曰:“晉”,進也,柔進而上行也,故卦專主柔進為義。六爻四柔二剛,六五一柔自四而升,已進者也,故“往吉無不利”。下坤三柔,皆欲進者,而九四以剛間之,故有“晉如鼫鼠”之象。

趙氏汝騰曰:下三爻皆柔順而坤體,故初二“吉”、三“悔亡”。四上以陽不當位,故“厲”且“吝”。唯五以柔明居尊位,故“往吉無不利”也。

龔氏煥曰:《晉》卦諸爻,皆以進為義。初二三五,柔之進。四與上,剛之進也。四陰二陽,陰多“吉”而陽多“厲”者,《晉》以柔順為善,剛強則躁矣,故《彖傳》曰:“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必灾妹湟嘁匀釣橹髋c?

×關閉
微信二維碼
91在线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