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經】第63卦-既濟?水火既濟(離下坎上)-[清]李光地《御纂周易折中?卷第八》

[清]李光地| 易經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63卦-既濟?水火既濟(離下坎上)

程傳:《既濟·序卦》:“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能過于物,必可以濟,故《小過》之后,受之以《既濟》也。為卦水在火上,水火相交,則為用矣。各當其用,故為既濟,天下萬事已濟之時也。

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

本義:“既濟”,事之既成也。為卦水火相交,各得其用,六爻之位,各得其正,故為《既濟》?!昂嘈 碑敒椤靶『唷?,大抵此卦及六爻占辭,皆有警戒之意,時當然也。

程傳:《既濟》之時,大者既已亨矣,小者尚有未亨也。雖既濟之時,不能無小未亨也,小字在下,語當然也。若言“小亨”,則為亨之小也?!袄憽碧帯都葷分畷r,利在貞固以守之也?!俺跫?,方濟之時也?!敖K亂”,濟極則反也。

集說:孔氏穎達曰:人皆不能居安思危,慎終如始,故戒以今日《既濟》之初。雖皆獲吉,若不進德修業,至于終極,則危亂及之。

谷氏家杰曰:不曰小亨而曰“亨小”,言所亨者其小事也。

吳氏曰慎曰:剛柔正則體立,水火交則用行,體立用行,所以為《既濟》也。

案:天地交為《泰》,不交為《否》,水火交為《既濟》,不交則為《未濟》。以治亂之運推之,《泰》、《否》其兩瑞也,《既濟》、《未濟》其交際也?!都葷樊斣凇短分蠖斗瘛分?,《未濟》當在《泰》之先而《否》之后。《泰》猶夏也,《否》猶冬也,《未濟》猶春也,《既濟》猶秋也。故先天之圖,乾坤居南北是其兩端正,離坎居東西,是其交際也?!都葷分x不如《泰》者,為其《泰》而將《否》也?!段礉分x優于《否》者,為其《否》而將《泰》也。是以《既濟》彖辭曰“初吉終亂”,即《泰》“城復于隍”之戒,《未濟》彖辭曰“汔濟濡其尾無攸利”,即《否》“其亡其亡”之心。

御纂周易折中卷第八:既濟初九

初九,曳其輪,濡其尾,無咎。

本義:輪在下,尾在后,初之象也。曳輪則車不前,濡尾則狐不濟。《既濟》之初,謹戒如是,無咎之道,占者如是則“無咎”矣。

程傳:初以陽居下,上應于四,又火體,其進之志銳也。然時《既濟》矣,進不已則及于悔咎,故“曳其輪”,“濡其尾”,乃得“無咎”,輪所以行,倒曳之使不進也。獸之涉水,必揭其尾,“濡其尾”則不能濟。方《既濟》之初,能止其進,乃得“無咎”。不知已則至于咎也。

集說:李氏簡曰:既濟之初,以濡尾而曳輪,見其用力之難也。雖“濡其尾”,于義何咎?

案:爻之文意,李氏得之。蓋曳輪者,有心于曳之也。濡尾者,非有心于濡之也。當濟之時,眾皆競濟,故有濡尾之患。惟能“曳其輪”,則雖“濡其尾”而可及止也,觀夫子《象傳》可知。

御纂周易折中卷第八:既濟六二

六二,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

本義:二以文明中正之德,上應九五剛陽中正之君,宜得行其志。而九五居《既濟》之時,不能下賢以行其道,故二有“婦喪其茀”之象?!捌叀?,婦車之蔽,言失其所以行也。然中正之道,不可終廢,時過則行矣,故又有“勿逐”而自得之戒。

程傳:二以文明中正之德,上應九五剛陽中正之君,宜得行其志也。然五既得尊位,時已既濟,無復進而有為矣。則于在下賢才,豈有求用之意,故二不得遂其行也,自古既濟而能用人者鮮矣,以唐太宗之用賢,尚怠于終,況其下者乎?于斯時也,則剛中反為中滿??搽x乃為相戾矣,人能識時知變則可以言易矣。二,陰也,故以“婦”言?!捌叀?,婦人出門以自蔽者也?!皢势淦叀保瑒t不可行矣。二不為五之求用,則不得行,如婦之喪茀也。然中正之道,豈可廢也,時過則行矣?!爸稹闭?,從物也。從物則失其素守,故戒“勿逐”。自守不失,則“七日”當復得也。卦有六位,七則變矣,“七日得”謂時變也。雖不為上所用,中正之道,無終廢之理,不得行于今,必行于異時也,圣人之勸戒深矣。

集說:胡氏炳文曰:喪特失其在外者,逐則失其在我者矣。

案:初二居下位,故皆取君子欲濟時而未得濟為義?!拜啞闭撸囍孕新芬??!捌叀闭?,車之所以蔽門也。初之時,未可以行也,故曰“曳其輪”。二可以行矣,而不茍于行,茍“喪其弗”,亦不行也。夫義路也,禮門也,義不可則不行,禮不備則亦不茍于行也。二有應而曰“喪其茀”者,既未濟卦義以上下體之交為濟,二猶居下體之中故也。

御纂周易折中卷第八:既濟九三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本義:《既濟》之時,以剛居剛,“高宗伐鬼方”之象也?!叭昕酥?,言其久而后克,戒占者不可輕動之意?!靶∪宋鹩谩?,占法與《師》上六同。

程傳:九三當既濟之時,以剛居剛,用剛之至也?!都葷范脛側缡?,乃“高宗伐鬼方”之事。高宗必商之高宗。天下之事既擠,而遠伐暴亂也。威武可及,而以救民為心,乃王者之事也。惟圣賢之君則可,若騁威武,忿不服,貪土地,則殘民肆欲也,故戒不可用小人。小人為之,則以貪忿私意也,非貪忿則莫肯為也?!叭昕酥?,見其勞憊之甚,圣人因九三當《既濟》而用剛,發此義以示人為法為戒,豈淺見所能及也!

集說:沈氏該曰:《既濟》初吉,銳于始也。終止則亂,怠于終也。中興之業既就,遠方之伐既成,而使小人預于其間,貪功逞欲,憊民不息,則必以亂終,不可不戒,是以”小人勿用”也。

龔氏煥曰:三言克鬼方則事已濟矣。“三年”,言其濟之難?!靶∪宋鹩谩?,欲保其濟也。

案:《既濟》、《未濟》皆以“高宗”言者,高宗商中興之君,振衰撥亂,自未濟而既濟者也,《既濟》于三言之者,卦為《既濟》,至于內卦之終,則已濟矣,故曰克之者,已然之辭也?!段礉酚谒难灾?,卦為《未濟》,則至外卦之初,方圖濟也,故曰“震用”者,方然之辭也。既濟之后,則當思患而豫防之,故“小人勿用”,與《師》之戒同。

御纂周易折中卷第八:既濟六四

六四,繻有衣袽,終日戒。

本義:《既濟》之時,以柔居柔,能豫備而戒懼者也,故其象如此。程子曰:“繻”當作濡,“衣袽”所以塞舟之罅漏。

程傳:四在濟卦而水體,故取舟為義。四近君之位,當其任者也,當既濟之時,以防患慮變為急?!袄]”當作濡,謂滲漏也。舟有罅漏則塞以“衣袽”,“有衣袽”以備濡漏。又“終日戒”懼不怠,慮患當如是也。不言吉,方免于患也。既濟之時,免患則足矣,豈復有加也。

集說:蘇氏軾曰:“衣袽”所以備舟隙也,卦以濟為事,故取于舟。

郭氏忠孝曰:《既濟》思患豫防,而四又居“多懼”之地,是以有“繻有衣袽”之戒。勿以《既濟》而忘《未濟》之難也?!敖K日”者,言無怠時也。

胡氏炳文曰:乘舟者不可以無繻而忘“衣袽”,亦不可謂“衣袽”已備,遂恝然不知戒。水浸至而不知,則雖有衣袽,不及施矣。備患之具,不失于尋常,而慮患之念,又不忘于頃刻,此處《既濟》之道。

張氏清子曰:六四出離入坎,此濟道將革之時也。濟道將革,則罅漏必生。四坎體也,故取漏舟為戒?!敖K日戒”者,自朝至夕,不忘戒備,常若坐敝舟而水驟至焉,斯可以免覆溺之患。

御纂周易折中卷第八:既濟九五

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

本義:東陽西陰,言九五居尊而時已過,不如六二之在下而始得時也。又當文王與紂之事,故其象占如此。彖辭“初吉終亂”,亦此意也。

程傳:五中實,孚也。二虛中誠也,故皆取祭祀為義?!皷|鄰”,陽也,謂五?!拔鬣彙?,陰也,謂二?!皻⑴!保⒓酪??!岸^”,薄祭也。盛不如薄者,時不同也。二五皆有孚誠中正之德,二在濟下,尚有進也,故受福。五處濟極,無所進矣,以至誠中正守之,茍未至于反耳,理無極而終不反者也。已至于極,雖善處無如之何矣,故爻象惟言其時也。

集說:楊氏簡曰:《既濟》盛極則衰至,君子當思患豫防,持盈以虛,保益以損。六四已有“終日”之“戒”矣,而況于五乎?“西鄰”之時,守以損約,故終受福。

潘氏士藻曰:五以陽剛中正,當物大豐盛之時,故借東鄰祭禮以示警懼。夫祭,時為大,時茍得矣,則明德馨而黍稷可薦,明信昭而沼毛可羞。是以“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在于合時,不在物豐也。東西者,彼此之辭,不以五與二對言。

姚氏舜牧曰:人君當《既濟》時,享治平之盛,驕奢易萌,而誠敬必不足,故圣人借兩鄰以為訓。若曰,“東鄰殺?!焙纹涫⒁?。西鄰禴祭,何其薄也。然神無常享,享于克誠。彼殺牛者,反不如禴祭者之“實受其福”,信乎享神者在誠不在物,保治者以實不以文,此蓋教之以祈天保命之道。

案:潘氏姚氏之說皆是,當受報收功,極熾而豐之時,而能行恭敬撙節退讓明禮之事,此其所以受福也。與《泰》三“于食有?!蓖?,皆就本爻設戒爾,若以兩鄰為六二。則受福為六二受福,《易》無此例。

御纂周易折中卷第八:既濟上六

上六,濡其首,厲。

本義:《既濟》之極,險體之上,而以陰柔處之,為狐涉水而“濡其首”之象,占者不戒,“?!敝酪?。

程傳:《既濟》之極,固不安而危也,又陰柔處之,而在險體之上,坎為水,濟亦取水義,故言其窮至于濡首??芍??!都葷分K,而小人處之,其敗壞可立而待也。

集說:胡氏瑗曰:物盛則衰,治極必亂,理之常也。上六處《既濟》之終,其道窮極,至于衰亂,如涉險而濡溺其首,是危厲之極也。皆由治不思亂,安不慮危以至窮極而反于未濟也。

薛氏溫其曰:“濡其尾”者,有后顧之義?!板ζ涫住闭?,不慮前也。恃以為濟,遂至陷沒,沒而至首,其??芍?,歷險而不虞患,故曰亂者有其治者也?!都葷贰敖K亂”,其義見矣。

朱氏震曰:以畫卦言之,初為始為本,上為終為末。以成卦言之,上為首為前,初為尾為后。

×關閉
微信二維碼
91在线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