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卦傳】-[北宋]張載撰《橫渠易說》

[北宋]張載| 易經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北宋]張載撰《橫渠易說》說卦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贊于神明而生蓍,

方其將有謀也,將有問也,命于蓍,此所謂“生蓍”,非謂在野而生蓍也。事在未來之前,吉兇在(書)[方]策[之]上,蓍在手中,卒歸三處一時合,[豈]非幽贊于神明而得爾也?起其用也。

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于陰陽而立卦,

地所以兩,分剛柔男女而效之,法也;天所以參,一太極兩儀而象之,性也。

一物兩體[者],氣也。一故神,兩在故不測。兩故化,推行于一。此天之所以參也。兩不立則一不可見,一不可見則兩之用息。兩體者,虛實也,動靜也,聚散也,清濁也,其究一而已。有兩則有一,是太極也。若一則[有兩],有兩亦[一]在,無兩亦一在。然無兩則安用一?不以太極,空虛而已,非天參也。

(和順于道德而理于義)

(理義即是天道也易言理于義一也求是即為理義言理義不如且言求是易曉求是之心俄頃不可忘理于義此理云者猶人言語之間常所謂理者非同窮理之理凡觀書不可以相類而泥其義不爾則字字相梗觀其文勢上下如充實之美與詩之言美輕重不同)

窮理盡性以至于命。

性盡其道,則命至其源也。一作至于原也。

(致)[知]與至為道殊遠,盡性然后至于命,不可謂一;不窮理盡性即是戕賊,不可至于命。[然至于命]者止能保全天[之]所稟賦,本分者且不可以有加也。既言窮理盡性[以至于命],則不容有不知。

天道即性也,故思知人[者]不可不知天,能知天斯[能]知人矣。[知天]知人,與窮理盡性以至于命同意。

釋氏[元]無(天)用,故不取理。彼以(性)[有]為無,吾儒以參為性,故先窮理而后盡性。

凡人剛柔緩急,趨識無有同者,此“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也,及盡性則皆忘之。

窮理亦當有漸,見物多,窮理多,從此就約,盡人之性,盡物之性。天下之理無窮,立天理乃各有區處,窮[理]盡性,言性已是近人言也。既窮[物]理,又盡[人]性,然后能至于命,命則又就己而言之也。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陰陽、剛柔、仁義,所謂“性命之理”。

易一物而三才備:陰陽氣也,而謂之天;剛柔質也,而謂之地;仁義德也,而謂之人。

一物而兩體[者],其太極之謂歟!陰陽天道,象之成也;剛柔地道,法之效也;仁義人道,性之立也;三才兩之,莫不有乾坤之道也。易一物而合三才,天[地]人一,陰陽其氣,剛柔其形,仁義其性。

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數往順,知來逆,易逆數,]如孟子曰“茍求其故,則千歲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

全備天理,則其體孰大于此!是謂大人。以其道變通無窮,故謂之圣[人]。圣人心術之運,固有不疾而速、不行而至、默而識之處,故謂之神。

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撓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熯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

造化之功,發乎動,畢達乎順,形諸明,養諸容載,遂乎悅潤,勝(之)[乎]健,不匱乎勞,始終乎止。

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

健、動、陷、止,剛之象;順、麗、入、說,柔之體。

[一陽生于兩陰之上,各得其位,其勢止也。]

巽,為雞。

飛(遷)[升]躁動,不能致遠,雞之象。

乾為寒,為冰,為大赤。

“乾為大赤”,其正色也;“為冰”,健極而寒甚也。

自此而下,皆所以明萬物之情。明一作類。

坤為文,為眾。

“坤為文”,眾色也;“為眾”,容載廣也。

震為旉,為蒼莨竹,為萑葦?!罢馂檩热敗?,“為蒼莨竹”,“為旉”,皆蕃鮮也。巽為木,為風,為長女,為繩直,為工,為白,為長,為高,為進退,為不果,為臭;其于人也,為寡發,為廣顙,為多白眼,為近利市三倍;其究為躁卦。

“巽為木”,萌于下,滋于上也;“為繩直”,順以達也;“為工”,巧且順也;“為白”,因所遇而從也;“為長,為高”,木之性也;“為臭”,風也,入也;“于人為寡發廣顙”,躁人之象也。

坎為血卦,為赤。

“坎為血卦”,周流而勞,血之象也;“為赤”,其色也。

離為乾卦,其于木也為科上槁。

“離為乾卦”,“于木為科上槁”,附(其)[且]燥也。(一作且躁也。)

艮為徑路,為小石。

“艮為小石”,堅難入也;“為徑路”,通或寡也?;蛞蛔髑摇?/p>

兌為毀折,為附決。

“兌為附決”,內實則外附必決也;“為毀折”,物成則止,柔者必折也。

×關閉
微信二維碼
91在线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