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經】第1卦-乾卦:乾卦為天(乾下乾上)-[北宋]張載撰《橫渠易說》

[北宋]張載| 易經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01卦-乾卦?乾卦為天(乾下乾上)

[北宋]張載撰《橫渠易說》【上經】第一卦_乾卦:乾卦為天(乾下乾上)

乾,元享利貞

乾之四德,終始萬物,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然推本而言,當父母萬物。

[彖]明萬物資始,故不得不以元配乾;坤其偶也,故不得不以元配坤。

天下[之]理得,元也;會而通,亨也;說諸心,利也;一天下之動,貞也。貞者,專靜也。

不曰天地而曰乾坤,言天地則有體,言乾坤則無形,故性也者,雖乾坤亦在其中。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大而得易簡之理,當成位乎天地之中,時舍而不受命,乾九二有焉。及夫化而圣矣,造而位天德矣,則富貴不足以言之。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四處陰,故曰在淵。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乾不居正位,是乾理自然,惟人推之使然耶!]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

云行雨施,散而無不之也,言乾發揮偏被于六十四卦,各使成象。變,言其著;化,言其漸。萬物皆始,故性命之各正。惟君子為能與時消息,順性命、躬天德而誠(之)行[之]也。精義時措,故能保合大和,健利且貞,孟子所謂終始條理,集大成于圣智者歟!易曰:“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其此之謂乎!“乾道變化,各正性命”,此謂六爻。言天道變化趨時者,六爻各隨時自正其性命,謂六位隨時正性命各有一道理,蓋為時各不同。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不一則乖競。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皾擙埼鹩谩保栐谙乱??!耙婟堅谔铩保率┢找??!敖K日乾乾”,反復道也。

道,行也,所行即是道。易亦言“天行健”,天道也。“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或躍進退皆可在淵者,性退也,故指其極而言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乾之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乃大人造位天德,成性躋圣者爾。若夫受命首出,則所性不存焉,故不曰“位乎君位”而曰“位乎天德”,不曰“大人君矣”而曰大人造也”。

成性則躋圣而位天德。乾九二正位于內卦之中,有君德矣,而非上治也。九五言上治者,通言乎(圣人)[天]之德,圣人之性,[故]舍曰“君”而謂之“天”。見大人德與位之(者)[皆]造也。

至健而易,至順而簡,故其險其阻,不可階而升,不可(逸)[勉]而至。仲尼猶天,“九五飛龍在天”,其致一也?!翱糊堄谢凇?,盈不可久也?!坝镁拧保斓虏豢蔀槭滓?。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乾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乾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仁統天下之善,禮嘉天下之會,義公天下之利,信一天下之動。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孔子喜弟子之不仕,蓋為德未成則不可以仕,是行而未成者也。故潛勿用,龍德而未顯者也。不成名,不求聞也,養實而已,樂行憂違,不可與[無]德者語也?!坝脛t行,舍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顏子龍德而隱,故“遁世不見知而不悔”,(圣)與圣者同(能)?!岸菔啦灰娭换凇?,圣人不為沽激之行以求時知,依乎中庸,人莫能知,以此自信,不知悔也。(大而得易簡之理,當成位乎天地之中,時舍而不受命,乾九二有焉。及夫化而圣矣,造而位天德矣,則富貴不足以言之。)“樂則行之,憂則違之”,主于[求]吾志而已,無所求于外,故善世溥化,龍德而見[者]也,[若]潛而未見,則為己而已,不暇及夫人者也。

孟子不得已而用潛龍者也,顏子不用潛龍者也。孟子主教,故須說“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溥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庸言庸行,蓋天下經德達道,大人之德施于是(者)溥矣,天下之文明于是著矣。然非窮變化之神以時措之宜,則或陷于非禮之禮,非義之義,此顏子所以求龍德(而)正中,乾乾進德,思處其極,未敢以方體之常安吾止也。

顏氏求龍德正中而未見其止,故擇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歡夫子[之]忽焉前后也。

乾三四,位過中重剛,時不可舍,庸言庸行不足以濟之,雖大人之盛有所不安。外趨變化,內正性命,故其危其疑,艱于見德者,時不得舍也。

九五,大人化矣,天德位矣,成性圣矣,故既曰“利見大人”,又曰“圣人作而萬物睹”??糊堃晕划嫗檠?,若圣人則不失其正,何亢之有!

德溥而化,言化物也,以其善世即是化也。善其身,自化也;兼善天下,則是化物也;知化則是德。化,圣人自化也。化之況味,在學者未易見焉,但有此次序。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乾九三修辭立誠,非繼日待旦如周公,不足以終其業。

忠信所以進德,學者止是一誠意耳,若不忠信,如何進德!不驕,德當至也;不憂,業當終也。

適在不安之位,故曰因其時。

求致用者,幾不可緩;將進德者,涉義必精;此君子所以立多兇多懼之地,乾乾德業,不少懈

于趨時也。知至,極盡其所知也。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

以陽居陰,故曰“在淵”;位非所安,故或以躍。德非為邪,故進退上下,惟義所適,惟時所合,故曰“欲及時也”。能如此擇義,則無咎也。

九四以陽居陰,故曰在淵,能不忘于躍,乃可免咎?!胺菫樾耙病?,終其義也。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谷神能象其聲而應之,非謂能報以律呂之變也,猶卜筮叩以是言則報以是物而已,易[所]謂“同聲相應”是也。王弼謂“命呂者律”,語聲之變,非此之謂也。

圣人作,萬物睹,故利見大人。

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此一章止為飛龍在天而發。龍虎水火之喻,蓋明各逐一類去,本在上者卻上去,本在下者卻逐下。德性本得乎天者今復在天,是各從其類也。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亢而自喪之也?!皾擙埼鹩谩?,下也?!耙婟堅谔铩保瑫r舍也?!敖K日乾乾”,行事也?!盎蜍S在淵”,自試也?!帮w龍在天”,上治也?!翱糊堄谢凇?,窮之災也?!扒镁拧?,天下治也。

居大中安止之地,至于三四則不得所安也。

圣人神其德,不私其身,故乾乾自強,所以成之于天耳。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耙婟堅谔铩?,天下文明?!敖K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

顏子未成性,是為潛龍,亦未肯止于見龍,蓋以其德其時則須當潛。顏子與孟子時異,顏子有孔子在,可以不顯,孟子則處師道,亦是已老,故不得不顯耳。九二、九三、九四至

上九,皆是時也。九四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贝藭r可上可下,可進可退,“非為邪也”,即是直也。天道不越乎直,直方大則不須習,行之自無不利。非為邪,則是陟降庭止也。進德修業欲及時,即是無然畔援,無然歆羨,誕先登于岸也,言無畔去,亦無援引,亦無歆向,亦無羨而不為,誕知登于岸耳。岸,所處地位也。此與進無咎同意,惟志在位天德而已。位天德,大人成性也。九三、九四大體相似,此二時處危難之大,圣人則事天愛民,不恤其他,誕先登于岸。九五“大人造也”,造,成就也,或謂造為至義亦可。大人成性則圣也化,化則純是天德也。圣猶天也,故不可階而升。圣人之教,未嘗以性化責人,若大人則學可至也。位天德則神,神則天也,故不可以神屬人而言。莊子言神人,不識義理也;又謂至人真人,其辭險窄,皆無可取。孟子六等,至于神則不可言人也。上九亢龍,緣卦畫而言,須分初終,終則自是亢極。言君位則易有極之理,圣人之分則安有過亢!

易雖以六爻為次序而言,如此則是以典要求也。乾初以其在初處下,況圣修而未成者可也。上以居極位畫為亢,圣人則何亢之有!若二與三皆大人之事,非謂四勝于三,三勝于二,五又勝于四,如此則是圣可階也。三四與二,皆言所過之時。二之時平和,見龍在田者則是可止之處也。時舍,時止也,以時之和平,故利見不至于有害。三四則皆時為危難,又重剛,又不中,至九五則是圣人極致處,不論時也。飛龍在天,況圣人之至若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大人與圣人自是一節妙處。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币岳碛嬛?,如崇德之事尚可勉勉修而至,若大人以上事則無修,故曰“過此以往,未之或知”,言不可得而知也,直待己實到窮神知化,是德之極盛處也。然而人為者不過大人之事,但德盛處惟己知之,“默而成之,不言而信,不怒而威”,如此方是成就吾之所行大人之事而已。故于此爻卻說,“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如此則是全與天地一體,然不過是大人之事,惟是心化也。故嘗謂大可為也,大而化不可為也,在熟而已。蓋大人之事,修而可至,化則不可加功,加功則是助長也,要在乎仁熟而已。然而至于大以上自是住不得,言在熟極有意。大與圣難于分別,大以上之事,如禹、稷、皋陶輩猶未必能知,然須當皆謂之圣人,蓋為所以接人者與圣同,但己自知不足,不肯自以為圣。如禹之德,斯可謂之大矣,其心以天下為己任,規模如此;又克己若禹,則與圣人直無間別,孔子亦謂“禹于吾無間然矣”,久則須至堯舜。有人于此,敦厚君子,無少異圣人之言行,然其心與真仲尼須自覺有殊,在他人則安能分別!當時至有以子貢為賢于仲尼者,惟子貢則自知之。人能以大為心,常以圣人之規模為己任,久于其道,則須化而至圣人,理之必然,如此,其大即是天也。又要細密處行之,并暗隙不欺,若心化處則誠未易至。孔子猶自謂“若圣與仁則吾豈敢”,儻曰“吾圣矣”,則人亦誰能知!故曰“知我者其天乎”。然則必九五言“乃位乎天德”,蓋是成圣實到也;不言“首出”,所性不存焉,其實天地也,不曰“天地”而曰“天德”,言德則德位皆造,故曰“大人造也”,至此乃是大人之事畢矣。五,乾之極盛處,故以此當圣人之成德,言“乃位”即是實到為己有也。若田思慮勉勉而至者,止可言知,不可言位也,“乃位”則實在其所矣。大抵語勉勉者則是大人之分也,勉勉則猶或有退,少不勉勉斯退矣,所以須學問。進德修業,欲成性也,成性則(從)[從]心皆天也。所以成性則謂之圣者,如夷之清,惠之和,不必勉勉。彼一節而成性,若圣人則于大以成性。

剛健故應乎天,文明故時行。

乾二五皆正中之德,五則曰“大人造也”,又曰“圣人作而萬物睹”,大人而升圣乃位乎天德也。不言“帝王”而言“天德”,位不足道也,所性不存焉。潛龍自是圣人之德備具,但未發見。

見龍成性,至飛龍則位天德。“乾元用九”,乃見天則。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袄懻撸郧橐病?,以利解性,以貞解情。利,流通之義,貞者實也;利,快利也,貞,實也;利,性也,貞,情也。情盡在氣之外,其發見莫非性之自然,快利盡性,所以神也。情則是實事,喜怒哀樂之謂也,欲喜者如此喜之,欲怒者如此怒之,欲哀欲樂者如此樂之哀之,莫非性中發出實事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剛健中正”,中爻之德。“剛健中正,純粹精也”,主以中正為精也。“六爻發揮”,言時各異?!芭酝ㄇ橐病保楠q言用也。六爻擬議,各正性命,(其)[故]乾德旁通,不失太和而(和)[利]且貞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俺傻聻樾小保鲁勺孕哦灰?,所以日見于外可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君子之道,成身成性以為功者也,未至于圣,皆行未成之地耳。顏子之徒,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故曰“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褒埖露[”,圣修而未成者也,非如學者之未成。凡言龍,喻圣也,若顏子可以當之,雖伯夷之學猶不可言龍。龍即圣人之德,顏子則術正也。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

此以六畫分三才也。以下二畫屬地,則四遠于地,故言中不在人;若三則止言不在天,在田而已。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圣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浩然無間則天地合德,照無偏系則日月合明,天地同流則四時合序,酬酢不倚則鬼神合吉兇。

天地合德,日月合明,然后能無方無體,然后無我,先后天而不違,順至理以推行,知無不合也。

雖然,得圣人之任;皆可勉而至,猶不害于未化爾。

×關閉
微信二維碼
91在线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