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經】第52卦-艮卦?艮卦為山(艮下艮上)-[清]尚秉和撰《周易尚氏學?卷十四》

[清]尚秉和| 易經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52卦-艮卦?艮卦為山(艮下艮上)

[清]尚秉和撰《周易尚氏學?卷十四下經》第52卦-艮卦:艮卦為山(艮下艮上)

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

歸藏作狠。狠廣韻很之俗宇。說文很不聽從也。一曰行難也。艮鄭云艮之言很也。是很艮義同。艮止也。震為行。震反故止。雜卦震起也。艮止也。即言正反之義也。舊說以陽在上為止。非其義也。艮為背為身為庭為人。艮其背。靜也。三至五互震。故又曰行其庭。行其庭動也。乃因無應與。靜則不獲身上手足之用。動則不見庭除應予之人。無動作無交際。故亦無咎也。

《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也。

艮為時。下艮。故曰時止則止。三至五互震。故曰時行則行。止則靜。行則動。動靜隨時。故其道光明。艮為道路。陽在上故光明。六爻無應予。故曰敵應。陰陽相遇為朋為類。若陽遇陽。陰遇陰。則皆為敵。同人九三云。敵剛。以比應皆陽。故曰敵剛。以陽遇陽為敵。中孚六三云。得敵。子夏傳云。四與三為敵。而不釋其義。荀爽解之曰。三四俱陰。故稱敵也。以陰遇陰為敵。此實易義之根本。明乎此則屯二之十年乃字。此三之比之匪人。頤六二之失類。六五之不利涉。大壯初九之征兇。解九四這解而拇。夬初九之往不勝。九四之其行次且。鼎九二之慎所之。震六五之往厲。皆可觀象而得其義。否則不知其所謂矣。此易義之所以終古長夜也。然觀子夏傳之解得敵。似此義韓嬰已知之。荀爽能釋之。然可以于上列各爻。任其失解。抑有解而采輯者不合其意而不錄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艮為位,艮止故不出。坎為思。得中唯心亨。亦不出。學易之君子法之。

初六:艮其趾,無咎,利永貞。

爻例在下稱趾。足上不動。故無咎,利永貞者。利于永遠貞定也。著初失位無應遇敵。故貴于無為也。趾荀作止,止古文趾字。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利永貞。故不失正。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

腓。脛肚也。義詳咸卦。腓之用在行。艮其腓。是不行也。拯京房作升。舉也。釋文作承。曰馬云舉也。可證馬氏王氏本原作承。今作拯者。蓋開成以后所定。然升承拯音義并同。艮為手。故曰拯。艮止故不拯。然陰以順陽為天職。仍須隨陽。故曰不拯其隨??矠樾臑閮灐<炔豢蓜?。又須隨陽。不能自主。故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坎馬耳。故曰聽。聽從也。腓之用在動而前進。不拯是不動不前。而退聽也。然陽在上。義必隨行。是又不能退聽也。進退不克自主。故心不快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

限。說文阻也。玉篇界也。即脊骨界左右也。故馬荀鄭虞皆訓為要。三居卦中??矠橐?。故取象于限。坎為脊為肉。故取明于夤。夤。馬虞皆以為夾脊肉。脊骨居中為限。脊肉左右分列。列裂同。墨子明鬼下云。生列兕虎。荀子哀公問云。兩驂列兩服人廄。注皆作裂。脊肉裂分左右。脊界其中。故曰裂其夤。皆坎象也。艮為火?;タ矠樾?。故厲熏心。自坎肉象失傳。后懦皆不知噬嗑三四五三爻之肉象。及.此夤象何屬。自艮火象失傳。虞翻以艮為閽。讀紊為閽。謂古閽作熏字。并云馬吉熏灼其心。未聞易道以坎水熏灼人者。豈知艮為火。馬氏所詁。正與易合。至荀氏以熏為動。讀作動。來知德。又云以三十年之功。始悟熏字之由于伏離。由斯證一象之失傳??墒姑乙兹巳水愒~。真可嘆也。艮火坎肉象。皆詳焦氏易詁。易林艮之無妄云。。顛覆不制。痛熏我心。是焦亦作熏。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厲危也。故曰危熏心。

六四:艮其身,無咎。

艮為身。見上彖。虞以坤為身為孕非也。初趾二腓。三要四身。按爻序自下而上。故象釋為躬。得位故無咎。

《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

艮為躬。躬即身也。三四居卦之中。故曰要。曰身。并無他義。虞氏謂五動乘四則妊身。以止諸躬為妊身。卦天離象。強命王爻。變成離?;髞y學。莫此為甚。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

輔。說文人頰車也。在頰之上。與牙車相對。春秋僖五年。輔車相依。注云。車牙車。疏牙車。牙下骨之名。在頰之下。蓋幾物人口。皆賴牙車載之。故名曰車。人欲嚼物。或言語。則牙動而上與輔對。故曰輔車相依。輔在上不動。故艮為輔。頤即用以取象。三至五震。震為言。上卦震反。故曰艮其輔。序者次也。言不紊也。三至五震。時而當言則言。四至上。震反。時而不當言。則言止矣。故曰言有序。詩大雅序賓以賢。言賓之位次。與其賢相當。秩然不亂也。言行君子之樞機。時言則言。時止則止。有序如是。故無悔也。虞氏易序作孚。言孚于上也。

《象》曰:艮其輔,以中正也。

五中而不正。正字或疑衍。又或作正中。然未濟九二傳。中以行正也。大壯九二傳。大者正也。大謂九二。似亦不拘。

上九:敦艮,吉。

敦與頓通。頓止也。易凡言敦。皆有止義。待義。義詳敦臨敦復。敦艮者。頓止于上也。下履重陰。故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艮為山。故曰厚。而艮為終。故曰以厚終。唯厚故止也。

×關閉
微信二維碼
91在线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