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離出地居五。南面響明而治。故曰晉。晉進也。四諸侯??得酪?。大也。禮祭統??抵芄ⅰ?氮q褒大也。易林隨之恒云。實沉參虛。封為康侯??岛盥匀绱蠛睢橹T侯之美稱。猶詩之言齊侯。言平王也??矠轳R。坤亦為馬??矠楸?。坤亦為眾。故曰用錫馬蕃庶。艮為手故曰錫。錫予也。言康侯恭順。來賓于王。錫賁眾多。雜卦。晉晝也。艮為手。數三。離為晝。故曰晝日三接。
侯果曰:大行人職曰。諸公三晌三問三勞。諸侯三響再問再勞。于男三晌一問一勞。即天子三接諸侯之禮也。晝日三接。即一晝三覿也。
《彖》曰:晉,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
明出地上謂離。順謂坤。柔進而上行謂五。進居地上。得君位也。
《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明出地上。自然顯著德不求明而自明。故學易之君子。取法乎此。以自昭明德。言明德在已。自然昭朗。視能進與否耳。茍進而上行。未有不顯著者。昭正義云。周氏等作
初六: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無咎。
初陰。二三亦陰。得敵。故進而見摧。有應故貞吉。然初雖應四。以為二三所隔。應之甚難。故曰罔孚。裕緩也。言初與四終為正應。緩以俟之。則無咎也。與屯六二。十年乃字義同也。舊解皆不知得敵之理。虞翻以失位詁摧如。以罔罟詁罔孚。遂歧誤百出矣。
《象》曰:晉如摧如,獨行正也;裕無咎,未受命也。
初陰遇陰得敵。故曰獨行。有應故曰正未受命者。言初居勿用之位。尚未膺官守之命也。
六二:晉如愁如,貞吉。受茲介福,于其王母。
二無應。進遇坎??矠閼n。故曰愁如。貞吉者。卜問吉也。介虞九家皆訓為大。坤為母。伏乾為大為福為王。故曰受茲介福于其王母。王母謂二。言二雖不宜于進。然得中為坤本位。必受此大福也。舊解謂王母指六五。六五亦陰。焉能福二。故夫陰遇陰陽遇陽。敵應之理不明。說易無不誤也。
《象》曰:受茲介福,以中正也。
言二所以受茲大福者。以得此中正之位也。若六五則中而不正。各家因曰王母疑非五莫能當。豈知下坤方為母,伏乾故曰王母。易林此例甚多也。
六三:眾允,悔亡。
施氏于升初六允升。讀作允(A:左上山左下卒)。就允(A)進也。此允字當與之同。故吳澄亦讀作眾允(A)。眾斯允(A)者眾進。坤為眾。言群陰并進而承陽也。故曰悔亡。虞翻詁允為信。朱子從之。與象傳上行之義不合。
《象》曰:眾允之,志上行也。
坎為志。上行謂進而承陽。即釋允(A)義。可見施讀合也。
九四:晉如鼫鼠,貞厲。
釋文子夏傳作碩鼠。云五技鼠也。古蓋音同通用。艮為鼠。為穴??矠楸I。鼠居穴中。伺隙盜竊。晝伏夜動。四失位。前臨夷主。下擁萬民。而坎為隱伏。為畏怯。欲進居五。恐下民生疑。欲下應初。又恐失五位。進退周章。有類于碩鼠。故貞厲也。
《象》曰:鼫鼠貞厲,位不當也。
位不當。即謂不中不正。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無不利。
六五得尊位。晌明而治。故侮亡。矢輔嗣作失。茲從孟馬荀虞鄭王肅諸家。坎為矢。五坎體。是得矢也??矠樾?。得矢為用。故勿恤。承陽故往吉??彩赶?。噬嗑九四云得金矢。以坎為失也。易林常用。乃至漢末竟失傳。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慶也。
往遇陽。故曰往有慶。虞翻強命五變得乾為有慶。豈知六五上下皆乾陽。五居其中。往承陽故有慶。若五變為陽。往遇陽得敵。尚能有慶哉。
上九: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吉無咎,貞吝。
爻例上為角。故曰晉其角。坤為邑。離上九云。王用出征。有嘉折首。是離有征伐象。蓋離為甲兵。故維用代色。然下應柔爻。故必振厲方吉元咎。以不全吉。故貞吝。
《象》曰:維用伐邑,道未光也。
離為光明。至上光將熄矣。夫王道大光。則無用征伐。用征伐必未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