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兇。
水在澤下 澤竭故困。水在澤中。汲之不窮。故兌為并。易林復之旅云。井沸釜鳴。以旅互兌為井。鄭玄以巽木為桔槔。汲水以取并象。格槔焉有在井下者乎。兌為井。坤為邑。泰初往坤中。故改邑。二至四仍兌。與泰體同。故不改井。不改故無喪得。初至四正反兌。故曰往來井井。易林益之萃云。往來井井。即以蘋三至上正反兌。為往來井井。荀云。訖竟也。訖至者。言繘系至并底而盡也。繘綆也。亦未繘者。言巽繩在下。尚未繘瓶使上也。其以訖為幾。渭瓶幾至井口而覆者非也。經明曰未繘。若至井口。則已繘矣。中爻離為瓶。正當毀折之地。而巽為繩。故曰羸。羸累通。井羸其瓶者。言瓶為井辟(下瓦)所拘羸鉤掛也。瓶既為井所掛礙。非覆即破。故兇。揚子云酒箴云。子猶瓶矣。居井之湄。不得左右。牽于纏征。一旦F? 礙。為裳所車(右3田)。注F?縣也。G?并以磚為秋(下瓦)也。車(右3田)系也。言瓶縣為井磚所掛礙。而瓶受系也。是揚子讀并羸其瓶。井不屬上讀。后荀爽襲子云。亦以井屬下讀。其以譎(左絲)井為名者。則下文之羸其瓶。莫詳其故矣。非也。贏易林家人之頤云。長股贏戶。長股即簫(左蟲)蛸。贏戶者。言以比絲纏繞于戶上也。是以贏為累。故荀訓為拘贏。虞釋為鈞贏。他若陸績蜀才作累。王肅作縹。王肅作縲。其字雖異。其音皆同。其義如一。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養而不窮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剛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兇也。
句依荀讀。故汲古閣所刊李氏集解。及雅麗堂刊本。皆井字屬下??苍谏瞎试簧纤Y闳艘?。巽乎水而上水。言以瓶人水。汲水使上也。水所以養人。取之不竭。故養而不窮。二五皆剛。故不改。未譎(左絲)故無功。井拘累其瓶使水覆。故兇。訖至亦未簫(左蟲)。荀注云汽竟也。譎(左絲)所以出水通井。今居初未得應五。故未譎(左絲)也。不與井連文。井羸其瓶。荀注云。井謂二。瓶謂初。初欲應五。為二所拘羸。以井屬下讀。與揚子同。故從之。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
坎為眾為民為勞卦。故曰勞民。釋詁相導也。兌為言。故曰勸相。言以言語勸導。使有所勉也。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無禽。
初在井下。故曰泥。兌口為食。兌覆故不食。并原以汲水。今無水而泥。其為舊井無疑也。禽獲也。無水故無所得。其以禽鳥為詁者非。又按舊井者廢井也。兌為井。兌覆為巽。故井廢。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舊井無禽,時舍也。
舍。棄也。
九二:井谷射鮒,甕敝漏。
二后兌體之下。故曰并谷。巽為魚。故曰鮒。子夏傳蝦H? 也。伏震為射。蝦G?穴居水際。故曰并谷射鮒。伏震為甕。巽下缺。甕無當。故敝漏。夫井內之穴。井矢所能加。甕漏則水泄。而失其用。以二前遇陽。應亦陽。故動靜皆不適也。
《象》曰:井谷射鮒,無與也。
言五元應與。
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
三應在上。上居坎水上。故曰井渫。漢書王莽傳。潰(左示)毛(左目)不渫。注渫徹也。通出。揚子方言。渫歇也。茲曰井渫。謂井水渾蜀沉歇而清徹也。初為促則上為渫。正上居坎水上之象也。夫水潔(左無)宜食矣。乃竟不食者。以五亦陽為阻三不得應上也。兌為食。為使也。坎為心為憂。為我心惻者。言三被阻。不能汲上。使我心優也。然三與上究為正應。上水既渫而清。三僅可汲。五豈能終阻之。王謂五。五坎為隱伏。故不明。然王終有明時。王明則三上汲引。養而不窮。天下普受其福矣。凡爻有正應者。初雖有阻。終必相合。同人九五曰。先號眺(左口)而后笑。大師克相遇。言五克去三四之阻。終能遇二也。漸九五曰。終莫之勝吉。得所愿也。盲五終能勝三。與二相合也。茲害三者五。五君位尊。三不敢言克言勝。只冀王明而已。王明則三上終相遇也。文王服事忠誠。情見乎辭。因五為阻。故呼王明。舊解不知不食之故。在五敵為阻。又不知王明并受其福。即言三上終能應與。特以五而變其辭耳。故無一得解者。
《象》曰: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
不食之故,其咎在五。故曰求王明。
六四:井甃無咎。
六四,井患 無咎。以瓦甓砌井曰甃。兌為井。六四居兌上。則井將修成。故無咎。
《象》曰:井甃無咎,脩井也。
甃修也。
九五:井洌,寒泉食。
冽甘也??矠楹疄槿?。泉既甘冽。故可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五雖無應。然位正中。故可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收成也。幕蓋也。覆也??矠殡[伏。故為蓋覆。六居坎上故勿幕。言井既成。以出水為功。不宜蓋覆也。 三得陽應。故有孚而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成即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