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元,亨,利,貞。至于八月有兇。
釋詁。臨視也。毀梁哀七年。有臨天下之言焉。注。臨撫有之也。卦以震君臨四陰。正撫有也。故曰臨。臨辟丑。陽息卦。故曰元亨。左傳云。不行之謂臨。行而不已。則至八月而兇矣。故又曰利貞。言利于貞定也。月卦始子復。至未遁正八月。故鄭陸虞皆以八月為遁。而虞氏以殺君父說兇義則非。殺君父皆否遁所同有。胡獨八月兇乎。按易林恒之臨云。神之在丑。破逆為咎。不利西南。商人休止。臨辟丑。震為神。故曰神之在丑。乃行至未而破丑。故曰破逆為咎。又按漢書翼奉傳。平昌侯三來見臣。皆以正日加邪時。孟康曰。謂乙丑之日。丑為正。日加未而來。未破丑。故曰邪時。陸績易傳至于八月兇注曰。建丑至未也。八遁亦以未破丑說兇義。徒以弒君父為說。何以辭于其它消卦乎。幾易言八月七日。皆言爻數。后儒往往以殷正周正為說。皆夢吃語也。
彖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兇,消不久也。
通消卦。故曰不久。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震兌皆為言。故曰教思無窮。坤為民。震為仁。故曰容保民。坤廣大。故曰無疆。
初九:咸臨,貞吉。
咸感也。初二爻皆有應。故皆曰咸臨。貞卜問也。
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坤為志。應在坤。皆當位。故曰志行正。
九二:咸臨,吉無不利。
承遇陰則通。故曰無不利。
象曰:咸臨,吉無不利:未順命也。
二必升五。得尚于中行。而卦以不利為義。故曰未順命。
六三:甘臨,無攸利。既憂之,無咎。
說文。甘美也。三獨近二。陰順陽。言甘于順二也。然不當位。無應。故無所利。坤為憂。知無所利而優之。故無咎也。
象曰:甘臨,位不當也。既憂之,咎不長也。
不長謂不久。
六四:至臨,無咎。
虞翻曰:至下也。謂下應初。當位有實。故無咎。
象曰:至臨無咎,位當也。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
知音智。言宜知幾也。震為大君。象失傳。詳焦氏易詁九二震主交。應在五。二五相上下。皆當位。故曰大君之宜。言二宜升五也。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二五皆中位。故曰行中。知臨者。言宜知幾。與二相上下也。
上六:敦臨,吉,無咎。
陽息即至三。上稍止即有應。故曰敦臨。敦與屯與頓皆通。有止意待意。義詳復卦。言稍待即有應。故曰志在內。內謂三也。故復五六亦曰敦復。言五少遲。陽即息至二。有應。與此同也。舊解訓敦為厚。非。
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內也。
言頓止之故。因陽息即至三。有應也。易之道貴將來。將來有應。故吉。不然內無應。何吉之有。凡云志在內。志在外者。皆謂應爻。九家謂志在二升五。清儒皆宗之。由誤解敦字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