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貞,丈人吉,無咎。
師。眾也。坤舍于坎。俱居子方。坤坎皆為眾。故曰師。猶乾舍于離。俱居午為同人也。貞。卜問也。大人。正義作丈人。子夏傳作大人。崔憬李鼎祚從之是也。此與困貞大人吉同。皆謂二。乾九二云。利見大人。利見故吉。陸績鄭王等皆讀為丈。謂震為長子。丈者長也。故曰丈人。豈知二得中。臨御萬民。大人之事。以二為大人。于象方合。丈人則于卦名不類矣。陸謂丈人為圣人。王謂丈人為莊嚴之稱。皆曲說也。且子夏傳為韓嬰所作。(臧庸據七略。謂嬰字子夏。今按藝文志有韓氏二篇。注曰名嬰。其篇數與隋唐志子夏傳卷數同。疑即子夏傳。)與田何同時。皆秦遺老。其所據當無誤也。
《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震為帝為王。故曰可以王。二應五??搽U坤順。震為行。故曰行險而順。易林以坤為害??矠槎尽U馂閺?。乾寶云。毒荼苦也。按列子宋陽里華子病忘。闔室毒之。注毒苦也。師旅之興。不無所苦。然非師旅不能安天下。故民從之而吉也。吳語云。吾先君闔廬,以與楚昭王毒逐于中原柏舉。義與此同也。馬融訓毒為治。與行險而順。義不相應。行險即毒。順即民從也。他若王弼之訓毒為役。崔憬訓為亭毒。俞樾訓為督。皆不協。是皆因坎毒之象。人不盡知。故眾說紛紜也。豈知噬嗑六三云。遇毒。以坎為毒。象甚明也。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地中所容畜。莫多于水。故君子法之。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兇。
坎為律。律法也。臧善也。否臧。即失律也。失律故兇。
《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兇也。
坎為失。故曰失律。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
居下卦之中。故曰在師中吉。失位宜有咎。在師中。故無咎。震為王為言。故曰命。震數三。錫予也。王三錫命者。言王以官爵或車服器物。錫予有功。而告命之也。曲禮一命受爵。二命受服。三命受車馬。言二為卦主。撫馭萬邦。而日有所錫予也。舊解謂六五為君。錫命于二。于卦義全背。祇荀爽謂王指二為得解。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五天位。言二必升五。為群陰所承也。故曰承天寵。坤為萬邦。言二臨萬邦。而有所錫予者。正所以懷念萬邦??矠閼岩病9史蚺f解謂六五錫二者。不惟于經背。于象傳亦背矣。
六三:師或輿尸,兇。
坎為尸。震為輿。管輅以坎為棺槨。故曰輿尸。夫陳師而出。。輿尸以還。其無功甚矣。故曰兇。蓋坤為死。三失位無應。以陰遇陰。得敵。故兇如是。
《象》曰:師或輿尸,大無功也。
大無功。即太無功。
六四:師左次,無咎。
次舍也。震為左。故曰左次。古人尚右。左次則退也。四前臨重陰。陰遇陰得敵。其行難矣。知難而退。故無咎也。
《象》曰: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未失常者。言四當位。量力自處。故不改其常。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無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兇。
田獵。禽獲也。釋文云。徐本作擒。王陶廬云。說文無擒字。其見于經傳者。皆作禽。展獲字禽。不從手。是其證。下應二陽故有禽獲。二震為言。利執言者。言師出有名。如湯武歷數桀紂之罪。漢高討殺懷王者是也。故無咎。五應二。二震主爻。震長子。居師中為主。故曰長子帥師。二亦坎主爻??矠檎鸬転槭9试坏茏虞浭?。輿尸故貞兇。貞卜問也。言五宜與震。不宜與坎。與坎。則使不當矣。
《象》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弟子輿尸,使不當也。
二居中為震主。故為群陰之帥。二坎陷于陰中。不可使。使則有輿尸之禍也。宋衷虞翻謂弟子指六三。非是。皆因三爻有輿尸字而誤。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大君指二震。震為君為言。故曰大君有命。坤為國。二升五居坤中。故曰開國??矠槭覟榧?。二升五仍坎體。群陰承之。故曰承家。小人指上六。二升五雖開國承家。上六獨居五后。乘陽勢逆。不順承五。比之后夫兇。即此爻也。故戒曰勿用。宋衷虞翻解開國承家是矣。然二升五于上六何涉。即以勿用為戒。必有故也。不申其故。只以坤為小人。籠統說之。胡可乎?;輻澲洳话病H圆荒艿闷涔?。竟謂小人指初三。益淆亂矣。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二升五位正。故曰正功。坤為邦為亂。上六反君道。故曰必亂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