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乾為大。乾陽上升。為民所止。故日大畜。陽為艮畜。故利于貞定也。兌為食。艮為家。皆在外。故不家食吉。坤為大川。上居坤水之顛。下履重陰。得行其志。故曰利涉大川。與頤上九之利涉大川同也。
彖曰: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剛上而尚賢。能止健,大正也。
不家食吉,養賢也。利涉大川,應乎天也。
剛健篤實。謂乾。輝光謂艮。艮為日。故曰日新。艮為君子。故曰尚賢。曰養賢。五天位。上孚于五。故曰應乎天。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識。論語女以為多學而識之者欽。注識記也。乾為前。為言。為行。為德。艮止于下。故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艮為君子。
初九:有厲利已。
厲危也。已止也。初有應。似利往。然二三皆陽。遇敵。故曰有厲。初勿用。故利已。言往應四則有災也。舊解皆不知有厲之故在二三。于是虞氏命二變成坎。四在坎體。以取災象。經義之晦。至于如此。真可嘆也。
象曰:有厲利已,不犯災也。
不犯災。釋利已之故也。災即厲。指二三。
九二:輿說輹。
伏坤為輿。震為輹。二應在五。五震體。乃輿在內。轅(右復)在外。故曰輿脫輹。車之行全恃輹。輹脫則車不能行。二承乘皆陽。陽遇陽則窒。故有是象。舊說以二應五。便謂利涉大川指二者非也。如二能利涉。焉有此象哉。然爻辭無吉兇。無咎悔。故象曰中無尤。言無尤之故。以得中也。
象曰:輿說輹,中無尤也。
九三:良馬逐,利艱貞。曰閑輿衛,利有攸往。
乾為艮馬。震為逐。三多懼。故利艱貞。乾為日。爾雅釋詁。閑習也。詩秦風游于北園。四馬即閑。傳亦訓閑為習。震為輿衛。日閑輿衛者。言車馬已閑習。利于行也。三臨重陰故行利。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三遇重陰。陽遇陰則通。故曰上合志。上謂四五。此與升初六之上合志同。初六之上謂二三。陰遇陽則通。與陽遇陰同也。虞翻謂上為上爻。故易本一失。說無不誤。
六四:童豕之牿,元吉。
釋文。童牛無角牛也。按太玄更次五云。童牛角馬。不今不古。即謂牛無角也。牿釋文云。陸作角。劉云牿之言角也。九家作告。云牛觸。角著橫木。所以告人。按劉陸作角者是也。駱牿角。音同通用。艮為牛。象失傳。詳焦氏易詁艮少故為童牛。而艮為角。四居艮初。有若初生之角。言小牛角初生也。四應初。故吉。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應在初陽故有喜。廬浙云。說文牿牛馬牢。牛在牢則范而不越。故吉。于艮止義亦合。
六五:豮豕之牙,吉。
爾雅釋獸。豕子橢(左豕)豮。注云。俗呼小豮豬為墮(左豕)子。是豮豕為小豕艮少象也。二兌為牙。五應之。故曰豮豕之牙。言小豕初生牙也。按艮為黔喙。獸之黔喙者莫過于豕。疑艮或有豕象。又姤以巽為豕。大畜三至五伏巽。或仍以巽為豕也。李鼎作深知憤(左豕)豕二字皆由象生。然求之不得。謂五應二。二坎爻為豕。非。又廬浙云坤雅以代(左木)系豕。謂之牙。牙者系之者也。系而不去故吉。亦與艮止義合。
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六五承陽。故有慶。晉六五。睽六五。皆上承陽。皆曰往有慶。茲與之同。
上九:何天之衢,亨。
艮一陽在上為天。又為背。故曰何。艮為道路。故曰何天之衢。左傳昭二年尸諸周氏之衢。注衢道也。又爾雅釋宮。四達謂之衢。何天之衢者。言陽在上不為所畜。通達之甚。象曰道大行。亦釋衢為道。大行即謂其通達。虞翻釋何為當,王弼竟釋何為何乃。朱子取之。益非。蓋皆以天衢如何負何為疑。豈知易辭皆攝取象之精神。而不能執其解。執則易辭無一可通。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艮為天。易林豫之旅云。人天門。隨之蹇云戴瓶望天。皆以艮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