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貞吉。
重坎故日蹇。坤在西南。五往居坤中。得中有應。放曰利西南。艮居東北。三陽窮于上而多兇。故不利東北。大人謂五。往得尊位。故利于出見。傳所謂往有功也。往五當位居中。故貞吉。
《彖》曰: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利見大人,往有功也;當位貞吉,以正邦也。蹇之時用大矣哉。
坎險又止。故曰見險而能止。此卦義也。虞翻于利不利之故。蓋茫然莫解。復以參同契月出庚之說。解利西南。月滅癸之說。解不利東北。豈知茲所謂西南確指坤位。坤為邦。五居坤中。故曰正邦。而翻則曰月生西南。夫月于三日出庚。庚豈西南哉。真管輅所謂美而偽也。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脩德。
見險而止。反身修德。以俟之而已。文言云。進德修業。乾三云。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修德之事也。艮為身。反身者反而求諸己。不徒止而不前也。艮身象。艮彖云。艮其背不獲其身。以艮為身也。故易林需之坎云。名困身辱。勞無所得??仓胸臭?。艮為名。為身??搽[伏。故名困身辱。虞翻用卦變。以坤為身。不知艮亦為身也。
初六:往蹇,來譽。
四不應。二至四坎。初臨之。故往蹇。來居初。靜而不動。則有譽也。又為名。故曰譽。
《象》曰:往蹇來譽,宜待也。
宜時。正義作宜待。釋文云。張氏作宜時。鄭本作宜待時。虞同。茲從張氏。艮為時。宜時者。謂時宜如此也。阮校云。石經待也二字。漫漶。而不言上有宜宇??梢娻嵱葑x似非。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艮為臣。五為王。二應五。故曰王臣。艮為憧仆。古臣仆不分。故艮亦為臣。二臨重坎。故曰王臣蹇蹇。蹇蹇言劬勞也。艮為躬。匪躬之故。言所以劬勞如此者。乃從王事。匪為私也。艮臣象。損上九云。得臣無家。小過六二云。遇其臣。遁六三云。畜臣妾吉。皆以艮為臣也。
《象》曰:王臣蹇蹇,終無尤也。
有應故無尤。尤古音信。詩部風大夫君子。無我有尤。與下之協。此與上時下之協。與詩同。故正義上象作宜待非。
九三:往蹇,來反。
往遇險。反據下二陰則利也。故曰往蹇來反。
《象》曰:往蹇來反,內喜之也。
內謂下二陰。陰欲承陽。故曰內喜之。釋來反之故也。
六四:往蹇,來連。
正義。馬云連亦難也。王弼云。往來皆難。是亦訓連為難。蓋四居上下坎之間。故往來皆難。荀爽謂與至尊相連。朱子謂連于九三者皆非也。又屯上六云。泣血漣如?;茨献右鬟B如。蓋與此義同。亦連為難之一證。
《象》曰:往蹇來連,當位實也。
坎為實。當位實者。言四位當。惟所值上下皆實。故進退難也。坎剛中故為實。易林屯之師云。李梅冬實。師震為李梅。坎為冬為實也。舊解皆以乾為實。致此句義不明了。豈知此賓字謂坎。上下坎。方能明來往皆難之義也。
九五:大蹇,朋來。
當位居尊。故曰大蹇。陰以陽為朋。陽往陰中。故曰朋來。虞翻以下卦伏兌為朋。豈知象傳曰中節。即謂五居坤中。如合符節。釋朋義也。
《象》曰:大蹇朋來,以中節也。
言五在陰中。陰陽相遇。如符節之合。
上六:往蹇,來碩,吉,利見大人。
上窮故往蹇。來碩謂應三。三陽故曰碩。爾雅釋詁。碩大也。陽大故曰碩。利見大人。謂順五。五為大人。
《象》曰:往蹇來碩,志在內也;利見大人,以從貴也。
應三故曰在內。三體坎。故曰志在內。五天子位。故曰從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