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卦》曰: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
韓康伯曰:行過乎儉,可以矯世厲俗,有所濟也。
虞翻曰:泰五之二。小,謂二也。柔得中。故“亨小”。六爻得位,各正性命,保合大和故“利貞”矣。
初吉,
虞翻曰:初,始也。謂泰乾。乾知大始,故稱“初”。坤五之乾二,得正處中,故“初吉,柔得中也?!?/p>
終亂。
虞翻曰:泰坤稱亂。二上之五,終止于泰,則反成否。子弒其父,臣弒其君天下無邦,終窮成坤,故“亂,其道窮”。
《彖》曰:既濟亨,小者亨也。
荀爽曰:天地既交,陽升陰降,故“小者亨也”。
利貞,剛柔正而位當也。
侯果曰:此本泰卦。六五降二,九二升五,是剛柔正當位也。
初吉,柔得中也。
虞翻曰:中,謂二。
終止則亂,其道窮也。
虞翻曰:反否終坤,故“其道窮也”。侯果曰:剛得正,柔得中,故“初吉”也。正有終極,濟有息止,止則窮亂,故曰“終止則亂,其道窮也”。一曰:殷亡周興之卦也。成湯應天,初吉也。商辛毒痛,終止也。由止,故物亂而窮也。物不可窮,窮則復始,周受其未濟而興焉。
《乾鑿度》曰:既濟未濟者,所以明戒慎,全王道也。
《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荀爽曰:六爻既正,必當復亂,故君子象之。思患而豫防之,治不忘亂也。
宋衷曰:離者兩陽一陰。陰方陽圓,輿輪之象也。其一在坎中,以火入水,必敗,故曰“曳其輪”也。初在后,稱“尾”。尾濡曳,咎也。得正有應,于義要以危而無咎矣。
虞翻曰:離為婦。泰坤為喪。佛發,謂鬒發也。一名婦人之首飾??矠樾疲史Q發。《詩》曰:鬒發如云。乾為首,坎為美;五取乾二之坤為坎,坎為盜,故“婦喪其佛”。泰震為七,故“勿逐,七日得”。與睽喪馬勿逐同義。佛,或作茀。俗說以佛為婦人蔽膝之茀,非也。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王肅曰:體柔應五,履順承剛,婦人之義也。佛,首飾??矠楸I。離為婦。喪其茀,鄰于盜也。勿逐自得,履中道也。二五相應,故“七日得”也。
虞翻曰:高宗,殷王武丁。鬼方,國名。乾為高宗,坤為鬼方;乾二之坤五。故“高宗伐鬼方”。坤為年,位在三,故“三年”。坤為小人,二上克五,故“三年克之,小人勿用”。《象》曰:“憊也”。干寶曰:高宗,殷中興之君。鬼方,北方國也。高宗嘗伐鬼方,三年而后克之。離為戈兵,故稱“伐”。坎當北方,故稱“鬼”。在既濟之家,而述先代之功,以明周因于殷,有所弗革也。
《象》曰:三年克之,憊也。
侯果曰:伐鬼方者,興衰除暗之征也。上六暗極,九三征之,三舉方及,故曰“三年克之”。興役動眾,圣猶疲憊,則非小人能為,故曰“小人勿用”。虞翻曰:坎為勞,故“憊也”。
虞翻曰:乾為衣,故稱“繻”。袽,敗衣也。乾二之五,衣象裂壞,故“繻有衣袽”。離為日,坎為盜,在兩坎間,故“終日戒”。謂伐鬼方三年乃克。旅人勤勞,衣服皆敗,鬼方之民,猶或寇竊,故“終日戒”也。
《象》曰:終日戒,有所疑也。
盧氏曰:繻者,布帛端末之識也。袽者,殘幣帛,可拂拭器物也。繻有為衣袽之道也。四處明暗之際,貴賤無恒,猶或為衣或為袽也。履多懼之地,上承帝主,故終日戒慎,有所疑懼也。
虞翻曰:泰震為東,兌為西,坤為牛,震動五殺坤,故“東鄰殺牛“。在坎多眚,為陰所乘,故“不如西鄰之禴祭”。禴,夏祭也。離為夏。兌動二,體離,明。得正承五,順三。故“實受其福,吉大來也”。
《象》曰: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時也。
崔覲曰:居中當位。于既濟之時,則當是周受命日也。五坎為月。月出西方,西鄰之謂也。二應在離,離為日。日出東方,東鄰之謂也。離又為牛,坎水克離火,東鄰殺牛之象。禴,殷春祭之名。案《尚書》:克殷之歲,厥四月哉生明。王來自商,至于豐。丁未,祀于周廟。四月殷之三月,春也。則明西鄰之禴祭,得其時而受祉福也。實受其福,吉大來也。
盧氏曰:明鬼享德不享味也。故德厚者,吉大來也。
虞翻曰:乾為首,五從二上在坎中,故“濡其首,厲”。位極乘陽,故“何可久”。
《象》曰:濡其首厲,何可久也。
荀爽曰:居上濡五,處高居盛,必當復危,故“何可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