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晏曰:師者,軍旅之名。故《周禮》云:二千五百人為師也。
王弼曰:丈人,嚴莊之稱,有軍正者也。為師之正,丈人乃吉。興役動眾,無功則罪,故“吉”乃“無咎”。
陸績曰:丈人者,圣人也。帥師未必圣人,若漢高祖、光武應此義也。
崔覲曰:《子夏傳》作大人,并王者之師也。
案:此《彖》云:師,眾。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故老子曰: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由是觀之,則知夫為王者,必大人也,豈以丈人而為王哉!故,《乾?文言》曰:夫大人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先天而天不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不違,而況于人乎!況于行師乎!以斯而論,《子夏傳》作大人,是也。今王氏曲解大人為丈人,臆云“嚴莊之稱”,學不師古,匪說攸聞,既誤違于經旨,輒改正作大人明矣。
《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
虞翻曰:坤為眾,謂二失位,變之五,為比。故“能以眾正“,乃“可以王矣”。
荀爽曰:謂二有中和之德,而據群陰,上居五位,可以王也。
剛中而應,行險而順,
蜀才曰:此本剝卦。案:上九降二,六二升上,是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也。
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
干寶曰:坎為險,坤為順,兵革刑獄,所以險民也。毒民于險中,而得順道者,圣王之所難也。毒,荼,苦也。五刑之用,斬刺肌體,六軍之鋒,殘破城邑,皆所以荼毒奸兇之人,使服王法者也。故曰“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毒以治民,明不獲已而用之,故于彖象六爻,皆著戒懼之辭也。
吉又何咎矣。
崔覲曰:剛能進義,中能正眾,既順且應,行險戡暴,亭毒天下,人皆歸往而以為王,“吉又何咎矣”。
《象》曰:地中有水,師。
陸績曰:坎在坤內,故曰“地中有水”。師,眾也。坤中眾者,莫過于水。
君子以容民畜眾。
虞翻曰:君子謂二。容,寬也。坤為民眾,又畜養也。陽在二,寬以居之,五變執言時,有頤養象。故“以容民畜眾矣”。
案:初六以陰居陽,履失其位,位既匪正,雖令不從。以斯行師,失律者也。凡首率師出必以律,若不以律,雖臧亦兇。故曰“師出以律,失律兇也”。
《九家易》曰:坎為法律也。
《九家易》曰:雖當為王,尚在師中,為天所寵,事克功成。故“吉,無咎”。二非其位,蓋謂武王受命而未即位也。受命為王,定天下以師。故曰“在師中,吉”。
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荀爽曰:王謂二也。三者,陽德成也。德純道盛,故能上居王位,而行錫命,群陰歸之。故曰“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案:二互體震,震木。數三,王三錫命之象?!吨芏Y》云:一命受職,再命受服,三命受位,是其義也。
虞翻曰:坤為尸,坎為車多眚。同人離為戈兵,為折首:失位乘剛無應,尸在車上,故“輿尸,兇”矣。
《象》曰:師或輿尸,大無功也。
盧氏曰:失位乘剛,內外無應,以此帥師必大敗。故有輿尸之兇,功業大喪也。
荀爽曰:左謂二也,陽稱左。次,舍也。二與四同功,四承五,五無陽,故呼二舍于五,四得承之,故“無咎”。
《象》曰: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崔覲曰:偏將軍居左。左次,常備師也。師順用柔,與險無應,進取不可,次舍無咎,得位故也。
虞翻曰:田謂二。陽稱禽。震為言。五失位,變之正,艮為執。故“利執言,無咎”。
荀爽曰:田,獵也。謂二帥師禽五,五利度二之命,執行其言,故“無咎”也。
案:六五居尊失位,在師之時,蓋由殷紂而被武王擒于鹿臺之類是也。以臣伐君,假言田獵。六五離爻,體坤,離為戈兵,田獵行師之象也。
長子帥師,
虞翻曰:長子謂二,震為長子,在師中,故“帥師”也。
弟子輿尸,貞兇。
虞翻曰:弟子謂三。三體坎??舱鹬芏?,失位乘陽,逆,故“貞兇”。
《象》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
荀爽曰:長子謂九二也。五處中應二,二受任帥師,當上升五。故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
弟子輿尸,使不當也。
宋衷曰:弟子謂六三也。失位乘陽,處非所據。眾不聽從,師人分北,或敗績死亡,輿尸而還,故曰“弟子輿尸”。謂使不當其職也。
虞翻曰:同人,乾為大君巽為有命。
干寶曰:大君,圣人也。有命,天命也。五常為王位,至師之家,而變其例者。上為郊也。故易位,以見武王親征,與師人同處于野也。離上九曰:王用出征,有嘉折首。上六為宗廟,武王以文王行,故正開國之辭于宗廟之爻,明已之受命,文王之德也。故《書?泰誓》曰:予克紂,非予武,惟聯文考無罪。紂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無良。開國,封諸侯也。承家,立都邑也。小人勿用,非所能矣。
開國承家,
虞翻曰:承,受也。坤為國。二稱家。謂變乾為坤,欲令二上居五,為比,故“開國承家”。
荀爽曰:大君,謂二。師旅已息,既上居五,當封賞有功,立國命家也。開國,封諸侯。承家,立大夫也。
宋衷曰:陽當之五,處坤之中,故曰“開國”。陰下之二,在二承五,故曰“承家”。開國,謂析土地以封諸侯,如武王封周公七百里地也。承家立大夫,為差次立大夫。因采地名,正其功勛,行其賞祿。
小人勿用。
虞翻曰:陰稱小人,坤虛無君,體迷復兇,坤成乾滅,以弒君,故“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
虞翻曰:謂五多功,五動正位,故“正功也”。
干寶曰:湯武之事。
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虞翻曰:坤反君道,故“亂邦也”。
干寶曰:楚靈、齊閔,窮兵之禍也。
《序卦》曰: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
崔覲曰:方以類聚,物以群分,人眾,則群類必有所比矣。上比相阿黨,下比相和親也。相黨則相親,故言比者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