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卦》曰: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
韓康伯曰:益而不已則盈,故必決矣。
虞翻曰:陽決陰,息卦也。剛決柔,與剝旁通。乾為揚,為王,剝艮為庭,故“揚于王庭”矣。
鄭玄曰:夬,決也。陽氣浸長,至于五,五,尊位也。而陰先之,是猶圣人積德悅天下,以漸消去小人,至于受命為天子,故謂之“決”。揚,越也。五互體乾。乾為君又居尊位,王庭之象也。陰爻越其上,小人乘君子,罪惡上聞于圣人之朝,故曰“夬,揚于王庭”也。
孚號有厲,
虞翻曰:陽在二五稱孚。孚,謂五也。二失位,動體巽,巽為號,離為光。不變則危。故“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
告自邑。不利即戎,
虞翻曰:陽息動復。剛長成夬。震為告。坤為自邑。夬從復升,坤逆在上,民眾消滅。二變時,離為戎。故“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p>
利有攸往。
虞翻曰:陽息陰消,君子道長,故“利有攸往,剛長乃終”。
《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
虞翻曰:乾決坤也。
健而說,決而和。
虞翻曰:健,乾。說。兌也。以乾陽獲陰之和,故“決而和”也。
揚于王庭,柔乘五剛也。
王弼曰:剛德齊長,一柔為逆,眾所同誅,而無忌者也。故可“揚于王庭”。
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
荀爽曰:信其號令天下,眾陽危。去上六,陽乃光明也。
干寶曰:夬九五則“飛龍在天”之爻也。應天順民,以發號令,故曰“孚號”。以剛決柔,以臣伐君,君子危之,故曰“有厲”。德大即心小,功高而意下,故曰“其危乃光也”。
告自邑,
翟元曰:坤稱邑也。
干寶曰:殷民告周以紂無道。
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
荀爽曰:不利即尚兵戎,而與陽爭,必困窮。
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
虞翻曰:乾體大成,以決小人。終乾之剛,故乃以終也。
《象》曰:澤上于天,夬。
陸績曰:水氣上天,決降成雨。故曰“夬”。
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
虞翻曰:君子謂乾,乾為施祿。下為剝坤,坤為眾臣。以乾應坤,故“施祿及下”。乾為德,艮為居,故“居德則忌”。陽極陰生,謂陽忌陰。
虞翻曰:夬變大壯,大壯震為趾,位在前,故“壯于前”。剛以應剛,不能克之,往如失位,故“往不勝為咎”。
《象》曰:不勝而往,咎也。
虞翻曰:往失位應陽,故咎矣。
虞翻曰:惕,懼也。二失位,故“惕”。變成巽,故“號”。剝坤為“莫夜”。二動成離,離為戎,變而得正,故“有戎”。四變成坎,坎為憂,坎又得正,故“勿恤”。謂成既濟定也。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虞翻曰:動得正應五,故“得中道”。
翟玄曰:頄,面也。謂上處乾首之前,稱頄。頄,頰間骨。三往壯上,故“有兇”也。
君子夬夬,獨行遇雨。
荀爽曰:九三體乾,乾為君子。三五同功,二爻俱欲決上,故曰“君子夬夬”也?!蔼毿小敝^一爻獨上,與陰相應,為陰所施,兌為雨澤,故遇雨也。
若濡有慍,無咎。
荀爽曰:雖為陰所濡,能慍不悅,得無咎也。
《象》曰:君子夬夬,終無咎也。
王弼曰:頄,面顴也。謂上六矣。最處體上,故曰“頄”也。剝之六三,以應陽為善。夫剛長則君子道興,陰盛則小人道長。然則處陰長而助陽則善,處剛長而助柔剛兇矣。而三獨應上,助小人,是以兇也。君子處之,必能棄夫情累,決之不疑,故曰“夬夬”也。若不與陽為群,而獨行殊志,應于小人,則受其困焉。遇雨若濡有慍,而終無所咎也。
虞翻曰:二四已變,坎為臀。剝艮為膚,毀滅不見。故“臀無膚”。大壯震為行。坎為破,為曳。故“其行趑趄”也。
牽羊悔亡,聞言不信。
虞翻曰:兌為羊,二變巽為繩,剝艮手持繩,故“牽羊”。謂四之正,得位承五,故“悔亡”。震為言,坎為耳,震坎象不正,故“聞言不信”也。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當也。聞言不信,聰不明也。
虞翻曰:坎耳離目,折入于兌故“聰不明”矣。
案:兌為羊,四五體兌故也。凡卦,初為足;二為腓;三為股;四為臀,當陰柔,今反剛陽,故曰“臀無膚”。九四震爻,震為足,足既不正,故“行趑趄”矣。
荀爽曰:莧謂五,陸謂三。兩爻決上,故曰“夬夬”也。莧者,葉柔而根堅且赤,以言陰在上六也。陸亦取葉柔根堅也。去陰遠,故言“陸”。言差堅于莧。莧根小,陸根大。五體兌,柔居上,莧也。三體乾,剛在下,根深,故謂之“陸”也。
中行無咎。
虞翻曰:莧,說也。莧,讀夫子莧爾而笑之莧。睦,和睦也。震為笑。言五得正位,兌為說,故“莧陸夬夬”。大壯震為行,五在上中,動而得正,故“中行無咎”。舊讀言莧陸,字之誤也。馬君、荀氏皆從俗,言莧陸非也。
《象》曰:中行無咎,中未光也。
虞翻曰:在坎陰中,故“未光”也。
王弼曰:莧,草之柔脆者也。決之至易,故曰“夬夬”也。夬之為義,以剛決柔,以君子除小人也。而五處尊位,最比小人,躬自決者也。夫以至尊而敵于至賤,雖其克勝,未足多也。處中而行,足以免咎而已,未為光益也。
虞翻曰:應在于三,三動時體巽,巽為號令;四已變坎,之應歷險,巽象不見,故“無號”。位極乘陽,故“終有兇矣”。
《象》曰:無號之兇,終不可長也。
虞翻曰:陰道消滅,故“不可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