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卦》曰: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
崔覲曰:鼎所以烹飪,享于上帝。主此器者,莫若冢嫡,以為其祭主也,故“言主器者莫若長子”也。
鄭玄曰:震為雷。雷,動物之氣也。雷之發聲,猶人君出政教以動中國之人也。故謂之震。人君有善聲教,則嘉會之禮通矣。
震來虩虩,
虞翻曰:臨二之四,天地交,故“通”。虩虩謂四也。來應初命,四變而來應已。四失位多懼,故“虩虩”。之內曰來也。
笑言啞啞,
虞翻曰:啞啞笑且言,謂初也。得正有則,故“笑言啞啞,后有則也”。
震驚百里,不喪匕鬯。
虞翻曰:謂陽從臨二。陰為百二十,舉其大數,故當震百里也??矠榧?、匕。上震為鬯。坤為喪。二上之坤,成震體坎,得其匕鬯,故“不喪匕鬯”也。
鄭玄曰:雷發聲聞于百里,古者諸侯之象。諸侯出教令,能警戒其國。內則守其宗廟社稷,為之祭主,不亡匕與鬯也。人君于祭之禮,匕牲體薦鬯而已,其余不親也。升牢于俎,君匕之,臣載之。鬯,秬酒,芬芳條鬯,因名焉。
《彖》曰: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
虞翻曰:懼變承五應初,故“恐致福也”。
笑言啞啞,后有則也。
虞翻曰:則,法也。坎為則也。
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
虞翻曰:遠謂四,近謂初。震為百,謂四出驚遠。初應懼近也。
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
虞翻曰:謂五出之正。震為守,艮為宗廟社稷,長子主祭器,故“以為祭主也”。
干寶曰:周木德,震之正象也。為殷諸侯。殷諸侯之制,其地百里。是以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國,故以百里而臣諸侯也。為諸侯,故主社稷。為長子,而為祭主也。祭禮薦陳甚多,而經獨言不喪匕鬯者,匕牲體,薦鬯酒,人君所自親也。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虞翻曰:君子謂臨二。二出之坤四,體以修身,坤為身。二之四,以陽照坤,故“以恐懼修省”。老子曰:修之身,德乃真也。
虞翻曰:虩虩謂四也。初位在下,故“后笑言啞啞”。得位,故“吉”也。
干寶曰:得震之正,首震之象者。震來虩虩,羑里之厄也。笑言啞啞,后受方國也。
《象》曰:震來虩虩,恐致福也。
虞翻曰:陽稱福。
笑言啞啞,后有則也。
虞翻曰:得正,故“有則也”。
虞翻曰:厲,危也。乘剛,故“厲”。億,惜辭也。坤為喪。三動離為蠃蚌,故稱“貝”。在艮山下,故稱“陵”。震為足,足乘初九故“躋于九陵”。震為逐,謂四已體復象,故“喪貝勿逐”。三動時離為日,震數七,故“七日得者”也。
《象》曰:震來厲,乘剛也。
干寶曰:六二木爻,震之身也。得位無應,而以乘剛為危。此托文王積德累功,以被囚為禍也。故曰“震來厲”。億,嘆辭也。貝,寶貨也。產乎東方,行乎大涂也。此以喻紂拘文王,閎夭之徒。乃于江淮之浦,求盈箱之貝,而以賂紂也。故曰“億喪貝”。貝,水物,而方升于九陵。今雖喪之,猶外府也。故曰“勿逐,七日得”。七日得者,七年之日也。故《書》曰:誕保文武受命,惟七年,是也。
虞翻曰:死而復生,稱蘇。三死坤中,動出得正,震為生,故“蘇蘇”??矠轫?,三出得正,坎象不見,故“無眚”?!洞呵飩鳌吩唬簳x獲秦諜,六日而蘇也。
虞翻曰:坤土得雨為泥。位在坎中,故“遂泥”也。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虞翻曰:在坎陰中,與屯五同義,故“未光也”。
虞翻曰:往謂乘陽,來謂應陰;失位乘剛,故“往來厲”也。
億無喪有事。
虞翻曰:坤為喪也。事謂祭祀之事。出而體隨,王享于西山,則可以守宗廟社稷為祭主,故“無喪有事”也。
《象》曰:震往來厲,危行也。
虞翻曰:乘剛山頂,故“危行也”。
其事在中,大無喪也。
虞翻曰:動出得正,故“無喪”。
翻虞曰:上謂四也。欲之三,隔坎,故“震索索”。三已動,應在離,故“矍矍”者也。
征兇。震不于其躬于其鄰,無咎?;殒庞醒?。
虞翻曰:上得位,震為征,故“征兇”。四變時,坤為躬。鄰謂五也。四上之五,震東兌西,故稱“鄰”。之五得正,故“不于其躬于其鄰,無咎”。謂三已變,上應三,震為言,故“婚媾有言”。
《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
虞翻曰:四未之五,故“中未得也”。
雖兇無咎,畏鄰戒也。
虞翻曰:謂五正位,已乘之逆,“畏鄰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