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卦》曰:困乎上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崔覲曰:困極于劓刖,則反下以求安,故言“困乎上必反下”也。
鄭玄曰:坎,水也。巽,木,桔槔也?;ンw離兌,離外堅中,虛瓶也,兌為暗澤,泉口也。言桔槔引瓶,下入泉口,汲水而出,井之象也。井以汲人,水無空竭,猶人君以政教養天下,惠澤無窮也。
改邑不改井,
虞翻曰:泰初之五也。坤為邑,乾初之五折坤。故“改邑”。初為舊井,四應甃之,故“不改井”。
無喪無得,往來井井。
虞翻曰:無喪,泰初之五。坤象毀壞,故“無喪”。五來之初,失位無應,故“無得”??矠橥?,故“往來井井”。往謂之五,來謂之初也。
汔至,亦未繘井,
虞翻曰:巽繩,為繘,汔,幾也。謂二也。幾至初改,未繘井,未有功也。
羸其瓶,兇。
虞翻曰:羸鉤羅也。艮為手,巽為繘,離為瓶,手繘折其中,故“贏其瓶”。體兌毀缺,瓶缺漏,故“兇”矣。
干寶曰:水,殷德也。木,周德也,夫井,德之地也。所以養民性命而清潔之主者也。自震化行,至于五世,改殷紂比屋之亂俗,而不易成湯昭假之法度也。故曰“改邑不改井”。二代之制,各因時宜,損益雖異,括囊則同,故曰“無喪無得,往來井井”也。當殷之末,井道之窮,故曰“汔至”。周德雖興,未及革正,故曰“亦未繘井”。井泥為穢,百姓無聊,比者之間,交受涂炭,故曰“羸其瓶,兇”矣。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
荀爽曰:巽乎水,謂陰下為巽也。而上水,謂陽上為坎也。木入水出,井之象也。
井養而不窮也。
虞翻曰:兌口飲水,坎為通,往來井井,故“養不窮也”。
改邑不改井,乃以剛中也。
荀爽曰:剛得中,故為“改邑”。柔不得中,故為“不改井”也。
無喪無得。
荀爽曰:陰來居初,有實,為“無喪”。失中,為“無得”也。
往來井井,
荀爽曰:此本泰卦。陽往居五,得坎為井;陰來在下,亦為井,故“往來井井”也。
汔至亦未繘,
荀爽曰:汔至者,陰來居初下。至汔,竟也??浾撸猿鏊ň酪?。今乃在初,未得應五,故“未繘”也。繘得,綆汲之具也。
未有功也。
虞翻曰:謂二未變應五,故“未有功也”。
羸其瓶,是以兇也。
荀爽曰:井,謂二。瓶,謂初。初欲應五,今為二所拘羸,故“兇”也。
孔穎達曰:計覆一瓶之水,何足言兇?但此喻人德行不恒,不能善始令終,故就人言之兇也。
《象》曰:木上有水,井。
王弼曰:木上有水,上水之象也。水以養而不窮也。
君子以勞民勸相。
虞翻曰:君子謂泰乾也。坤為民;初上成坎,為勸,故“勞民勸相”。相,相助也。謂以陽助坤矣。
干寶曰:在井之下體,本土爻,故曰“泥”也。井而為泥,則不可食,故曰“不食”。此托紂之穢政不可以養民也。舊井,謂殷之未喪師也。亦皆清潔,無水禽之穢,又是況泥土乎!故“舊井無禽”矣。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舊井無禽,時舍也。
虞翻曰:食,用也。初下稱泥。巽為木果,無噬嗑食象。下而多泥,故“不食”也。乾為舊,位在陰下,故“舊井無禽,時舍也”。謂時舍于初,非其位也。與乾二同義。
崔覲曰:處井之下,無應于上。則是所用之井不汲,以其其多涂久廢之井,不獲以其時舍。故曰“井泥不食,舊井無禽”。禽,古擒字,禽,猶獲也。
虞翻曰:巽為谷,為鮒。小鮮也。離為甕。甕瓶毀缺,羸其瓶兇,故“甕敝漏”也。
《象》曰:井谷射鮒,無與也。
崔覲曰:唯得于鮒,無與于人也。井之為道,上汲者也。今與五非應,與初比,則是若谷水不注,唯及于魚,故曰“井谷射鮒”也。甕敝漏者,取其水下注,不汲之義也。
案:魚,陰蟲也。初處井下體,又陰爻,魚之象也。
荀爽曰:渫去穢濁,清潔之意也,三者得正,故曰“井渫”。不得據陰,喻不得用,故曰“不食”。道既不行,故“我心惻”。
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荀爽曰:謂五可用汲三,則王道明而天下并受其福。
《象》曰: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
干寶曰:此托殷之公侯。時有賢者,獨守成湯之法度,而不見任,謂微箕之倫也。故曰“井渫不食,為我心惻”。惻,傷掉也。民乃外附,故曰“可用汲”。周德來被,故曰“王明”。王得其民,民得其王,故曰“求王明,受福也”。
荀爽曰:坎性下降,嫌于從三。能自修正,以甃輔五。故“無咎”也。
《象》曰:井甃無咎,修井也。
虞翻曰:修,治也。以瓦甓壘井稱甃。坤為上。初之五成籬,離火燒土,為瓦治象。故曰“井甃無咎,修井也”。
虞翻曰:泉自下出稱井。周七月,夏之五月,陰氣在下。二已變坎,十一月為寒泉。初二已變,體噬嗑食。故“冽寒泉食”矣。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崔覲曰:冽,清潔也。居中得正,而比于上。則是井渫水清,既寒且潔,汲上可食于人者也。
虞翻曰:幕,蓋也。收,謂以轆轤收繘也??矠檐?,應巽繩,為繘。故“井收勿幕”。有孚謂五坎??矠殒冢省霸币?。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虞翻曰:謂初二已變,成既濟定,故“大成也”。
干寶曰:處井上位,在瓶之水也,故曰“井收幕覆”也。井以養生。政以養德。無覆水泉而不惠民。無蘊典禮而不興教。故曰“井收網幕”。網幕,則教信于民。民服教,則大化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