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翻曰:夷,傷也。臨二之三而反晉也。明入地中,故傷矣。
利艱貞。
虞翻曰:謂五也。五失位,變出成坎,為艱,故“利艱貞”矣。
鄭玄曰:夷,傷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地,明則傷矣,故謂之明夷。日之明傷,猶圣人君子有明德,而遭亂世。抑在下位,則宜自艱,無干事政,以避小人之害也。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
蜀才曰:此本臨卦也。
案:夷,滅也。九二升三,六三降二,明入地中也。明入地中,則明滅也。
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
荀爽曰:明在地下,為坤所蔽,大難之象。大難,文王君臣相事,故言大難也。
文王以之。
虞翻曰:以,用也。三喻文王。大難謂坤。坤為弒父,迷亂荒淫,若紂殺比干。三幽坎中,象文王之拘羑里。震為諸侯,喻從文王者,紂懼出之,故“以蒙大難”,得身全矣。
利艱貞,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虞翻曰:箕子,紂諸父。故稱內難。五乾天位,今化為坤,箕子之象。坤為晦,箕子正之。出五成坎,體離,重明麗正??矠橹?,故“正其志,箕子以之”,而紂奴之矣。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虞翻曰:而,如也。君子謂三。體師象。以坎蒞坤。坤為眾,為晦,離為明,故“用晦如明”也。
荀爽曰:火性炎上,離為飛鳥,故曰“于飛”。為坤所抑,故曰“垂其翼”。陽為君子。三者,陽德成也。日以喻君。不食者,不得食君祿也。陽未居五,陰暗在上。初有明德,恥食其祿,故曰“君子于行,三日不食”也。
有攸往,主人有言。
《九家易》曰:四者初應,眾陰在上,為主人也。初欲上居五,則眾陰有言。言,謂震也。四五體震,為雷聲,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也。
《象》曰:君子于行,義不食也。
荀爽曰:暗昧在上,有明德者,義不食祿也。
《九家易》曰:左股謂初,為二所夷也。離為飛鳥,蓋取小過之義,鳥飛舒翼而行。夷者,傷也。今初傷,垂翼在下故曰“明夷于左股”矣。九三體坎,坎為馬也。二應于五,三與五同功,二以中和應天,應天合眾,欲升上三,以壯于五,故曰“用拯馬壯,吉”。
案:初為足。二居足上,股也。二互體坎。坎主左方,左股之象也。
《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則也。
《九家易》曰:二欲上三居五,為天子。坎為法律。君有法,則眾陰當順從之矣。
《九家易》曰:歲終田獵,名曰狩也。南者,九五大陽之位,故稱南也,暗昧道終,三可升上,而獵于五,得據大陽首位,故曰“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自暗復明,當以漸次,不可卒正,故曰“不可疾貞”也。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案:冬獵曰狩也。三互離坎,離南坎北,北主于冬,故曰“南狩”。五居暗主,三處明終,履正順時,拯難興衰者也。以臣伐君,故假言狩。既獲五上之大首,而三志“乃大得也”。
荀爽曰:陽稱左,謂九三也。腹者,謂五居坤,坤為腹也。四得位比三,應于順首。欲上三居五,以陽為腹心也。故曰“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言三當出門庭,升五君位。
干寶曰:一為室,二為戶,三為庭,四為門,故曰“于出門庭”矣。
《象》曰:入于左腹,獲心意也。
《九家易》曰:四欲上三居五為坎,坎為心;四以坤爻為腹。故曰“入于左腹,獲心意也”。
馬融曰:箕子,紂之諸父,明于天道、《洪范》之九疇。德可以王,故以當五,知紂之惡,無可奈何。同姓恩深,不忍棄去,被發佯狂,以明為暗。故曰“箕子之明夷”。卒以全身,為武王師,名傳無窮,故曰“利貞”矣。
《象》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侯果曰:體柔履中,內明外暗,群陰共掩,以夷其明。然以正為明,而不可息;以爻取象,箕子當之,故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p>
虞翻曰:應在三。離滅坤下,故“不明晦?!睍x時在上麗乾,故“登于天照四國。”今反在下,故“后入于地,失其則。”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國也。后入于地,失則也。
侯果曰:最遠于陽,故曰“不明晦”也。初登于天,謂明出地上。下照于坤,坤為眾國,故曰“照于四國也?!庇麝栔跖d也。后入于地,謂明入地中,晝變為夜,暗晦之甚,故曰“失則也?!睕r紂之亂世也。此之二象,言晉與明夷,往復不已。故見暗則伐取之,亂則治取之,圣人因象設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