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①。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②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③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④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⑤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⑥。
①易:《周易》所包含道理,即易理。準:等同、齊平。彌綸:包羅,遍論。彌,徧。綸,本指青絲綬。此通“論”。
②幽明:幽暗光明。原始反終:由事物開始返歸到事物的終結。原,推究。反,一本作“及”,此訓為“返”。
③精氣為物:陰陽精靈之氣聚則物成其形。精氣,指陰陽精靈之氣。游魂為變:氣之游散而物變其故。游魂,氣之游散。陽氣曰魂,以上下文思之,精氣指神,游魂指鬼。鬼神:陰陽之氣屈伸變化。鬼:歸,即氣之屈而歸,物終氣歸曰鬼。神:伸,即氣之伸而至,物生氣伸曰神。
④違:違背。濟,助。旁,徧?!稄V雅》:“旁,廣也,大也?!薄吨芏Y·春官·男巫》:“旁招以茅?!辟Z公彥疏:“旁,謂四方。”王引之曰:“謂徧招于四方也。”流:《釋文》“京作留”。樂天:順行天道。知命:知性命之理。安土:安居坤土。敦:篤厚。仁,愛?!赌印そ浾f下》:“仁,仁愛也?!?/p>
⑤范圍:包括,法周。范,鑄金之范,引申為法:圍,匡郭,周圍,“范圍”,今人黃沛榮解作籠罩,其說甚是。不過:漢儒釋此為乾坤消息法周天地變化而不過于十二辰。然由上下文思之。此“不過”恐指“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因無其它證據,故此仍依漢人之說。曲:本義為器受物之形。成:當為盛。曲成,即受盛。不遺:不遺失細微。
⑥晝夜之道:指陰陽剛柔之道。《系辭》:“剛柔者。晝夜之象?!狈剑禾幩sw,固定形體。
《易》道與天地等同,所以能包羅天地之道,仰首以觀看天文,俯首以察看地理,所以知曉幽明變化的原故。由事物開始返歸到事物終結,因而知曉死生的學說。精氣聚合而生成物形,游魂(氣散)導致(物形)變化。因此可知鬼神的情狀。(易)與天地相似,所以不違背(天地的規律)。知道周圍萬物而以其道成就天下,所以不會有過失。遍行而不停留,順應天道,知曉性命之理,因而不會憂愁。安居坤土,敦厚而施仁德,故能夠愛民。籠罩天地變化而不超過(十二辰),承盛萬物而不遺失(細微),通達晝夜變化之道而極其睿知,故(陰陽)神妙變化無一定處所,而易道亦無固定的形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