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鈞《周易傳文白話解?經傳合輯》【周易十翼】坤卦文言傳

劉大鈞| 易經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劉大鈞《周易傳文白話解》:坤卦為地文言傳

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①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兑住吩唬骸奥乃?,堅冰至?!鄙w言順也。②“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爸狈酱?,不習無不利?!眲t不疑其所行也。③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④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兑住吩唬骸袄?,無咎無譽?!鄙w言謹也。⑤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發于事業,美之至也?、揸幰捎陉柋貞?,為其嫌于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⑦

坤卦文言注釋:

①此釋《坤》卦卦辭。至柔:《坤》六爻皆陰,純陰和順,故曰“至柔”。德方:先儒多解“德”為德性,但由上文“動也剛”思之,“德”與“動”對文,似以作“得”解為妥。方,方正。古人以圓說明天體運動,以方正說明地之靜止,故稱“方”。“方”釋經文中“貞”。后得主:經文中有“先迷后得主”,其意為:先迷惑后找到主人。傳文釋為“后得主而有?!?。顯然與經文之義不同。常,規律,常道。化光:化育廣大。古“化”有生義。光,廣。

②此釋《坤》初六爻辭“履霜,堅冰至”。原意為:踏霜之時,當知堅冰之日將至。弒:試殺?!栋谆⑼ǖ抡摗ふD伐篇》:“弒者,何謂也?弒者,試也。欲言臣子殺其君父不敢卒,候間司事,可稍稍殺弒之?!鞭q:即辨。漸:漸進,即由小而大?!独ぁ烦趿酉?,陰小而始動,不善之積,故曰“漸”。陰為不善。順:順從。《春秋繁露·基義篇》引作“遜”。

③此釋《坤》六二爻辭。正:從止一,其義守一以止。六二以陰爻居陰位故為“正”。義:宜。六二居中,故為“義”。內:內心。外:

④此釋《坤》六三爻辭“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經文原意為:蘊含章美可以守正,跟從大王做事,雖不成功,但有好的結果。含:含藏。六三是以陰居陽位,故為“含章”。陽為章美。

⑤此釋《坤》六四爻辭。蕃:草木茂盛。天地閉:天地不交通。六四居上下卦之間,上下皆坤,故上下不交而閉塞。閉,塞。括囊:束扎口袋。

⑥此釋《坤》六五爻辭“黃裳元吉”。黃中:六五居中,而有中德。古代以土色為黃,土在五行中居中,故黃色即中色,黃有中之義。正位居體:六五以陰居陽之正位。五為陽之正位,六五陰爻為體。支:肢,指四肢。發:見。

⑦此釋《坤》上六爻辭“龍戰于野,其血玄黃”。陰:《坤》上六為陰。疑:即凝,有交結、聚合之義。嫌:疑。未離類:《坤》上六雖稱龍,但未離開陰類。玄黃:天地之正色,此指陰陽相遇兩敗俱傷。玄:黑中有赤。

坤卦文言今譯:

坤極其柔順,但動顯示出它的剛強;(坤)極其靜止,但盡得地之方正。后找到主人而有常道(行之)含藏萬物而化育廣大。坤道多么柔順,順承天道依時而行。積善之家,必定福慶有余,積不善之家,必定災殃有余。大臣殺掉國君,兒子殺死父親,這并非一朝一夕所造成的,(禍患的產生)由來已久,漸積而成。由于沒有及早察覺此事?!吨芤住氛f:“踏霜之時,預示堅冰之日將至。”這是說順從事物發展結果。“直”是說正直,“方”是說事物處置的適宜。君子用恭敬以使內心正直,用處事之宜來方正外物,“敬”與“義”已確立而道德就不孤立了?!爸狈酱螅皇炝暃]有不利的”。(這樣)則沒有人懷疑他的行為了。坤陰雖有美德,“含藏”它以跟從大王做事,不敢成就(自己的功名)。這就是地道、妻道、臣道。地道雖“沒有成就”自己的功名,但替(天道)“終結了”(養育萬物之事)。天地交感變化,草木蕃盛;天地閉塞不交,賢人隱退?!吨芤住氛f:“束扎口袋,沒有咎災,沒有名譽?!边@是說謹慎的道理,君子內有中德通達文理,外以柔順之體居正位,美存在于心中,而通暢于四肢,發見于事業,這可是美到極點啦!坤陰交接于陽,陰陽必定會發生戰斗,為嫌(坤)沒有陽,所以(《坤》上六爻辭)稱“龍”,然而此爻又未曾離開陰類,故爻辭稱“血”。這“玄黃”,是天地的雜色,天色為玄,地色為黃。

×關閉
微信二維碼
91在线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