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①: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②。
①損:卦名。有減損之義。
②曷之用?二簋可用享:用什么?用二簋食品可以享祀鬼神。曷,何。又通“遏”,有“止”意。簋(guǐ),古代盛黍稷的方形器具。享,祭祀鬼神。
損,有誠信,開始即吉,無咎害,可以守正。宜有所往,用什么(祭祀鬼神)?二簋食品即可用于享祀。
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雨“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亨”。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盈虛,與時偕行①。
①此釋《損》卦卦名及卦辭之義。損下益上:《損》減損內卦一陽而增加到外卦。內為下,外為上,即損三爻而益上爻。其道上行:其陽道行在卦上爻。道,指陽道,上,指上爻。曷:何。簋:食物的器皿??捎煤啵嚎梢杂糜诤囔牍砩瘛:?,祭祀鬼神。二簋應用時:是說在祭品不足的情況下,只要有誠信,二簋至簿祭品亦合禮。二簋,比喻減損之道。時,指一定條件,即當減損之時。損剛益柔:其義與“損下益上”相類似,即減損下剛而增益上柔。偕:俱。
損,減損下(陽)而增益到上,陽道上行。雖然受損而“有誠信,開始即吉,無咎災,可以守正,宜有所往,用什么(祭祀),只需二簋的(祭品)即可用來亨祀”。二簋(祭品)應有時,減損(下)陽剛而增益(上)陰柔也應當有時,或損或益,(如月亮之)或盈或虛,皆因時而一起行動。
②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仇窒欲。
此釋《損》卦卦爻之象。山下有澤:《損》下兌上艮,艮為山在上,兌為澤在下。故為“山下不澤”。
懲忿窒欲:制止忿怒,窒塞情欲。
懲,一本作“澄”或“澂”,三者音近而相通。
先儒有訓為清者,有訓為止者。
當以后者為勝。
窒,一本作“懫”或“$”。
此當訓為止、塞。
山下有澤,《損》卦之象。君子(效此)當制止忿恨窒塞情欲。
初九:巳事遄往,無咎;酌損之③。
③巳事遄往,無咎;酌損之:治病之事要速往,不會有災,但要適當減省。巳,前人多釋為祭祀。古語“止疾”曰“巳”,此指治病之事應速往。遄(chuán),速。帛《易》作“端”。古“端”、“遄”通用。
初九:治病的事要速往,不會有咎害。但要酌情減省。
“已事往遄往”,尚合志也。
已事遄往;治病之事要速往。
古之病曰“巳”。
遄,速。
尚合志:初九與六四正應而合志。
尚,上。指六四。另從爻辭看,初與四皆言治病之事,故其志相合。
“治病之事速往”,與上(六四)其志合。
九二:利貞,征兇,弗損,益之④。
④弗損,益之;不要減少,而要增加。弗,不。
九二:宜于守正,征討則兇,不要損減,而要增益。
“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
中以為志:九二失位居中,雖與六五相應,但因失位而利守中,故“中以為志”。
“九二利于守正”,守中以為其志。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⑤。
⑤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三人出行(因互相猜疑)而一人離去,一人獨行則可得到友人(結伴同行)。
六三:三人一出行(因不能同心)則一人離去,一人獨行(則可)得到朋友。
“一人行”,“三”則疑也。
一人行、三則疑:此釋“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指一人可以獨行,三人行則互相猜疑,案《彖》所謂“損下益上”,六三之位本為陽,因三陽相行相互猜疑,而減損一陽,故“三則疑”。
“一人行(可得其友)”,“三”(人行)則互相猜疑。
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⑥,無咎。
⑥損其疾,使遄有喜:減輕疾病的事要速辦(方可)有喜。疾,疾病。使,帛易作“事”,此與初爻“已事遄往”對應,故以帛《易》為是。
六四:減輕疾病的事要速辦(方可)有喜,無咎害。
“損其疾”,亦可“喜”也。
損其疾:減輕疾病。
亦可喜:六四與初九相應,六四賴初九而損病,故“有喜”。
“減輕疾病”,亦可歡喜。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費克違⑦,元吉。
⑦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或得到價值十朋的寶龜,但不能違背推辭?;?,或許。益,增加、得到。十朋之龜,價值十朋的寶龜。朋,貝幣兩枚,即兩貝為朋,也有說十貝為“朋”的。古代龜甲也可作為貨幣,又可用于占卜。
六五:或得到價值十朋的寶龜,不可違背(推辭),開始即吉。
“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自上祐:六五以柔居尊,虛中謙受。
必得到上天保佑。
“六五始則吉”,來自上天保佑。
上九: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⑧。
⑧得臣無家:王得到賢臣輔佐,忘記家事。臣,賢臣。
上九:不要減損而要增益,無咎害。占問則吉,宜有所往。得到臣輔佐,忘記家事。
“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弗損益之;不減損而得到增益。
大得志:上九自下而上,于《損》之時,而被增益,故“大得志”。
“不減損反增益”,則大得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