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經】第44卦-姤卦?天風姤卦(巽下乾上)-[明]釋智旭撰《周易禪解?卷六》

[明]釋智旭| 易經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44卦-姤卦?天風姤卦(巽下乾上)

姤女壯。勿用取女。

約世道。則決之于意中者。必將遇之于意外。約佛法。則決斷余惑而上同諸佛者。必巧用性惡而下遇眾生。又約究竟。則夬是無間道。姤是解脫道。約初心。則夬是乾慧。姤是理水也。以無號之一陰忽反于下而得其所安。勢必漸壯。故九二宜包而有之。不宜使賓取之。佛法釋者。在佛為性惡法門。在眾生不了。則為修惡。九二行菩薩道。自可示同修惡。不令余人作惡。又解脫道。一得永得。名女壯。無所取著。名勿用取女。理水亦爾。

彖曰。姤。遇也。柔遇剛也。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時義大矣哉。

不曰剛遇柔而曰柔遇剛者。柔為政也。佛法釋者。剛是性德。柔是修德以修顯性名柔遇剛。剛是妙觀。柔是妙止。從止起觀。名柔遇剛。剛是智慧。柔是禪定。因定發慧。名柔遇剛。修本無加于性。止亦不可偏勝。定亦不可偏多。故曰不可與長也。天地相遇。天得地之初爻而為巽。撓萬物者莫疾乎風。齊乎巽。而萬物潔齊。故曰品物咸章也。九二之剛。下遇初六。上遇九五之中正。在世法中。則為大臣得君以撫民。在佛法中。則為智慧稱性以成福。故曰天下大行也。

象曰。天下有風。姤。后以施命誥四方。

剝乎上者反乎下。名之曰復。性德也。觀慧也。不可即致用也。故如雷在地中而后不省方。夬乎上者反乎下。名之曰姤。修德也。止定也。即可以取效也。故如天下有風而后施誥命。復以見天地之心。姤以見時義之大。復即乾知大始。姤即坤作成物。復即金聲。姤即玉振。復即智巧。姤即圣力。而腐儒以抑陰戒小人釋之。不亦陋乎。

周易禪解卷六:姤卦初六

初六:系于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兇。羸豕孚蹢躅。象曰。系于金柅。柔道牽也。

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此世法之必應互相系屬者也。無性不能起修。無修不能顯性。非智不禪。非禪不智。此佛法之必應互相系屬者也。一陰始生于下。得九二金柅以系之。此貞吉之道也。不系則有攸往。往則見兇。如羸豕必能蹢躅。由不早為調御故耳。柔道宜與剛德相牽。則互相與有成矣。

周易禪解卷六:姤卦九二

九二。包有魚。無咎。不利賓。象曰。包有魚。義不及賓也。

修顯性。則性有修。定發慧。則慧有定。性修交成。定慧平等。無咎之道也。但可內自證知。豈可舉似他人。世法亦爾。吾民吾子。豈可令他人分治哉。

周易禪解卷六:姤卦九三

九三。臀無膚。其行次且。厲。無大咎。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牽也。

二近于初。故包有魚。三遠于初。故臀無膚。無膚則行必次且矣。然雖厲而無大咎者。以與初六同居巽體。但行未與柔道相牽合耳。

周易禪解卷六:姤卦九四

九四。包無魚。起兇。象曰。無魚之兇。遠民也。

剛不中正。執性而廢修。恃慧而棄定。猶世宰輔。居上而遠民也。方其高談理性。正逞狂慧。不知其為兇。臨命終時。地獄相現。則悔無所及。猶包中無魚。起水而后知之。

周易禪解卷六:姤卦九五

九五:以(杞己+巳)包瓜。含章。有隕自天。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隕自天。志不舍命也。

枸杞枝軟而長。以此包瓜。則其蔓交系而不可解。此九二與初六相遇之象也。九五為姤之主。乃高居于上。遠不相及。但以剛健中正。則性德久熏成種。將欲發煥。故名含章。由其志不舍命。不肯自暴自棄。故初六雖不相遇。必有自天隕墜以遇我者矣。發得本有。名為自天。無心契合。名為有隕。又九二如大臣。能有初六之民。與民固結。九五如圣君。能用九二之賢臣。故名含章。既有九二。則并九二所遇初六之民而有之矣。民與之。即天與之。故云有隕自天。

周易禪解卷六:姤卦上九

上九:姤其角。吝。無咎。象曰。姤其角。上窮吝也。

居姤之終。不與柔遇。名姤其角。此如二乘偏真空慧。但免無魚之兇。不無焦芽敗種之吝也。

×關閉
微信二維碼
91在线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