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經】第24卦-復卦?地雷復卦(震下坤上)-[明]釋智旭撰《周易禪解?卷四》

[明]釋智旭| 易經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24卦-復卦?地雷復卦(震下坤上)

復。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

約世道。則衰剝之后。必有明主中興而為復。約佛化。則淪替之后。必有圣賢應現。重振作之而為復。約觀心又二義。一者承上卦約失言之。剝而必復。如平旦之氣。好惡與人相近。又如調達得無根信也。二者承上卦約得言之。剝是蕩一切情執。復是立一切法體也。若依第三觀。則從假入空名剝。從空入假名復。若一心三觀。則以修吻性名剝。稱性垂化名復。復則必亨。陽剛之德為主。故出入可以無疾。以善化惡。故朋來可以無咎。一復便當使之永復。故反復其道。至于七日之久。則有始有終。可以自利利他而有攸往也。

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觀心釋者。佛性名為天地之心。雖闡提終不能斷。但被惡所覆而不能自見耳。苦海無邊?;仡^是岸。一念菩提心。能動無邊生死大海。復之所以得亨者。以剛德稱性而發。遂有逆反生死之勢故也。此菩提心一動。則是順修。依此行去。則出入皆無疾。朋來皆無咎矣。然必反復其道七日來。復者。體天行之健而為自強不息之功當如是也。充此一念菩提之心。則便利有攸往。以剛雖至微。而增長之勢已自不可御也。故從此可以見吾本具之佛性矣。又出謂從空出假。入謂從假入空。既順中道法性。則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而能游戲于生死涅槃。故無疾也。朋謂九界性相。開九界之性相。咸成佛界性相。故無咎也。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楊慈湖曰。舜禹十有一月朔巡狩。但于冬至日則不行耳。觀心釋者。復雖有剛長之勢。而利有攸往,

然必靜以養其機。故觀行即佛之先王。既大悟藏性之至日。必關閉六根。脫粘內伏。暫止六度萬行商旅之事。但觀現前一念之心。而未可遍歷陰界入等諸境以省觀也。

復卦初九

初九:不遠復。無祇悔。元吉。象曰。不遠之復。以修身也。

此如顏子。約佛法者。正慧了了。頓見佛性。頓具諸行。所以元吉。如圓教初住。又約六度。即是般若正道。

復卦六二

六二。休復。吉。象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

此如曾子。約佛法者。正定得中。鄰真近圣。如圓教十信。又約六度。即是正定與慧相連。

復卦六三

六三。頻復。厲。無咎。象曰。頻復之厲。義無咎也。

此如子路。約佛法者。有定有慧。而不中正。故須先空次假后中。名為頻。復勤勞修證而得無咎。又約六度。即是精進勤策相續。

復卦六四

六四。中行獨復。象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此如蘧伯玉。約佛法者。正定而與初應。如通教利根接入于圓。又約六度。即是忍辱。由與初應。則生法二忍。便成第一義忍。

復卦六五

六五。敦復。無悔。象曰。敦復無悔。中以自考也。

此如周宣。漢文。宋仁。約佛法者。定慧調勻。亦且得中。但與陽太遠。故必斷惑證真之后。俟開顯而會入圓位。如藏通二乘。又約六度。即是持戒。雖遠于初。但自考三業無失。自然合理而得無悔。

復卦上六

上六:迷復。兇。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兇。至于十年不克征。象曰。迷復之兇。反君道也。

此如王安石方孝孺等。生今反古。名為迷復。非昏迷不復之謂。約佛法者。不中不正。恃世間小定小慧以為極則。因復成迷。故不惟兇。且有災眚。若以此設化教人。必大敗法門。損如來之正法。至于十年而弗克征。以其似佛法而實非佛法。反于圓頓大乘之君道。如今世高談圓頓向上者是也。又約六度。即是布施。而遠于智慧。著相。著果報。起慢。起愛,亦能起見。故雖是善因。反招惡果。良由不達佛法之君道故耳。

×關閉
微信二維碼
91在线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