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彖傳》,是釋豫彖辭,極言豫之時義為大也。剛指九四。應是上下人心應之。志行是九四之志得行。不過,以晷刻言。不忒,以節候言。
孔子釋豫彖辭曰:卦之得名為豫,豈偶然哉!蓋人心不應,則吾志不行;而所動不順,則人心不應。今卦體九四一陽,上下應之,是大臣負天下之望,朝野悅服,而吾志得行矣。卦德坤順震動,是主豫者順理而動,隨事得宜,而人心協應矣,故其卦名曰豫。然是順以動也,豈惟人事為然。從來天人感應,無非一理。將見上而陰陽合其度,下而剛柔適其宜。人心和樂而天地以和樂應之,亦如我之順動而不違矣。何況建侯行師,尤人和之可驗者乎。由此推之,彼氣機之通復,天地之動也。而順其常運,則日月往來,晷景長短,無過差也;四時代謝,分至啓閉,無愆忒也。而天地不外乎順動矣。彼政教之張弛,聖人之動也。而順其常道,則獄訟衰息,民志大畏,無繁刑也;勝殘去殺,久道化成,無怙惡也。而聖人不外乎順動矣。則是豫順以動,天地聖人且不能違,其為時義,不誠大哉。自豫以後,凡十二卦,豫、隨、遯、旅、姤,言時義;坎、睽、蹇,言時用;頤、大過、解、革,言時。各隨卦體贊之,蓋未有有時而無義,有義而無用者。所以皆謂之大哉,以見其贊嘆之無盡也。
上一章節
[南宋]俞琰-第16卦?豫卦?彖傳詳解
下一章節
[清]傅恒-第16卦?豫卦?彖傳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