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新講義〗十卷。宋耿南仲(?—1129)撰。南仲字希道,河南開封人。元豐進士,政和中以禮部員外郎為太子右庶士,遷寶文閣直學士、在東宮十年。欽宗即位,擢尚書左丞。金人南下,南仲力主割地求和,與主戰派意見相左,又極力勸進徽、欽二帝北行,高宗對其不滿,南渡后被遷謫南雄。此書即耿氏侍講東宮,時所成,悉用象數之學拴釋《易理》,作者認為,為《易》之道,要在“無咎”,而所謂“無咎”,也就是要善于補正過失。主張悖于人情是小過悖于天道是大過。這些思想,表面看來是繼承了前人解《易》中的“無大過之旨”,實則不然,先儒闡述“無咎之旨”,主張知進退存亡還要不失其正,“天道”與“人道”并舉,‘如孔子《系辭傳》及《象傳》即有這樣的說解。而耿氏所講,則過于偏激,縱觀書中內容,幾與黃老之學吻合矣。其極力倡導的天道不可違思想,無非是讓人們僅論是非,而不論禍福,所有這些,都與耿氏為政時所奉行的投降路線密不可分,或可說,耿氏講《易》,實際上就是他為政的理論基礎,故本書中的思想并不足取,但因其以象拴理,隨事議論、示戒,其中亦多有切實可用之辭,對《易》學的發展演變史有一的研究參考價值。有《四庫全書》本。
注:另有龔原本《周易新講義》,兩書同名。本書耿南仲本《周易新講義》從第51本后佚失。
耿南仲(?~1129年),字希道,(《宋元學案》卷九八),開封(今屬河南)人。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進士(《宋史》卷三五二《余深傳》)。著名宋朝大臣。宋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進士,歷提舉兩浙常平,徙河北西路,提點廣南東路刑獄,移夔州路提點刑獄,為荊湖、江西兩路轉運副使。后召為戶部員外郎,任辟雍司業,坐事罷,出知衢州。
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以禮部員外郎為太子右庶子,試太子詹事、徽猷閣直學士,在東宮十年。宋欽宗即位后,拜資政殿大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升尚書左丞、門下侍郎。
金軍入侵,他力主割地求和。
宋高宗即位后,罷其為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杭州洞霄宮。言者論劾其主和誤國之罪,責臨江軍居住。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降授單州別駕,安置南雄州,行至吉州卒。后追復觀文殿大學士。
著有《周易新講義》《易明蒙》等?!度卧姟蜂浧湓娛耸祝蠖酁槠湓谕脑号c同官唱和之作?!度挝摹肥掌湮氖黄?。 后人有“南仲在內,李綱無功;潛善秉成,宗澤殞命”的名句,可為投降派的代表。
周易新講義六卷,宋耿南仲撰。南仲字希道,開封人,靖康間以資政殿大學士簽書樞密院,與吳幵議戰守之說,力主割地,南渡後遷謫以終。是書舊本或題進周易解義,疑為侍欽宗於東宮時經進之本。前有南仲自序曰:易之道有要,在無咎而已。要在無咎者何?善補過之謂也。
又曰:拂乎人情,是為小過;拂乎天道,是為大過。南仲是說,蓋推衍尼山無大過之旨。然孔子作文言傳,稱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作象傳,稱雲雷屯,君子以經綸行止。斷以天理,所以教占者之守道艱險;濟以人事,所以教占者以盡道。其曰無大過者,蓋論是非,非論禍福也。如僅以無咎為主,則聖賢何異於黃老?僅曰無拂天道,則唐六臣輩亦將謂之知運數哉?南仲畏戰主和,依違遷就,即此為求無咎與無拂天道之說有以中之,是則經術之偏,禍延國事者也。然大致因象詮理,隨事示戒,亦往往切實有禆,究勝於高語元虛,晦蝕作易之本旨者,節取所長可矣。
乾隆四十三年六月恭校上。
【初次點?!浚憾〔欢?/strong>
【再次點?!浚簳簾o
【點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第09冊?經部03?易類
【網站地址】:https://yijing.taijidian.cn/2461.html
清)惠棟撰《周易述》介紹〖周易述〗二十三卷。清惠棟(1697—1758)撰?;菔蠟榍宄酢兑住窛h學的代表人物,治經墨守漢儒成說,崇古文經學,以為“凡古必真,凡漢必...
作品信息 點校狀況 作品名稱: 橫渠易說 底本出處: ?網絡通行版本 作品別名: 無 參校版本: 網絡通行版本 作者: 北宋張載 初次點校: 簡校 創作年代: ...
《讀易詳說》,亦稱《讀易老人解說》,共十卷,南宋李光撰。 李光(1078-1159),字泰發,一字泰定,號轉物居士,越州上虞(今屬浙江)人,從師劉安世,崇寧五年...
《周易辨畫》清連斗山撰。四十卷?!端膸烊珪繁?。此書釋《易》,專就卦畫為之詳辨,雖或不免附會之失,然亦頗有揭明精理之處?!端膸烊珪嵋分赋?“是書大旨,謂一卦...
[明]錢一本撰《像象管見》 [明]錢一本撰《像象管見》書籍簡介 〖像象管見〗九卷。明錢一本(1539-1610)撰。此書不取京房、焦贛諸說,又不取陳摶、李之...
[宋]項安世撰《周易玩辭》書籍介紹 十六卷,宋項世安著。書成于嘉泰二年(1202年)。本書專門闡釋《周易》象辭。南宋慶元年間,項安世謫居江陵,杜門不出,專攻四書...
《日講易經解義》,十八卷,《筮儀》一卷,《朱子圖說》一卷,[清]牛鈕等撰,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內府刻本。半頁9行,每行18字。大黑口,四周雙邊,雙魚尾。...
周易參義十二卷。元梁寅撰。寅字孟敬,新喻(今屬江西)人。元末明初經學家。世業農,家貧。寅自力于學,淹貫百家。元末召集慶路儒學訓導,以親老辭。明初征召天下名儒修述...
《周易本義通釋》為對易經的注釋書。元胡炳文撰。12卷,書前有延祐丙辰(1316)自序。此書據朱熹《周易本義》,折衷是正,并采諸家《易》解,互相發明,初名《精義》...
[宋]趙汝楳撰《周易輯聞》作者簡介 趙汝楳,商王元份七世孫,資政殿大學士善湘之子。理宗時官至戶部侍郎。有《周易輯聞》六卷、附《易雅》一卷、《筮宗》一卷(內府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