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經】第58卦-兌卦?兌卦為澤(兌下兌上)-[宋]都絜撰《易變體義?卷十一》

[南宋]都絜| 易經注解| 2022-12-01 23:51:22| 0

第58卦-兌卦?兌卦為澤(兌下兌上)

【周易下經】第58卦-兌卦?兌卦為澤(兌下兌上)-[宋]都絜撰《易變體義?卷十一》

?【兌下兌上】 兌:

初九,和兌,吉。

此兌之困也。而爻辭云爾者,兌為澤,坎為水,坎居兌之下,則澤已無水而為困矣,況初九又居坎之下乎?君子居下而困,則似之矣。居下而困,則人見惡之時也,其可不與之和以致其說哉?和其光者,雖至人之所貴,然與人和以為說,則未免處乎嫌疑之間。唯其和而不同,姑以免禍而非為邪,則其行無可疑,而志可得焉。初九本體為兌,變體為困,而與九二同德相比,非近而不相得者也。其義如此,故曰和兌吉,言能和光取說,以是道處困而已。且和者禮之用,尤處困之所宜,故下繋舉九卦,言處困之道,必先言履和而至,而又曰履以和行也。

九二,孚兌,吉,悔亡。

此兌之隨也。而爻辭云爾者,隨之為言,下隨上也。六三以柔不中乘二剛之上,九二以剛居其下,當兌說之時,可不從權以說之乎?權以說之,所謂動而說隨,以下隨上者也。然非詭隨也,非志在隨人也。磨而不磷,涅而不淄,外雖有可疑之跡,而內實自信其志焉。故于兌之時,變體為隨,而有孚兌之辭,而夫子釋之以信志也。夫隨之為義,言君隨天之時,而天下乃隨君之時。又六爻所言,皆有隨義,而是爻獨言君子隨小人而說之,故為兌之隨,而與其本體異焉。夫經有曰:兌,說也。

又曰:動而悅隨。然則說未至於隨,隨則說可知矣。故隨復為兌,則其說已甚。且以柔居之,故唯小人是說,而不足以事君子。故其爻曰:係小子失文。夫而兌之九五所謂孚于剝者,亦似之矣。兌變為隨,則說而後隨也。且以陽剛居之,故雖小人是隨,而不害其為君子。故其爻曰:孚兌,吉,悔亡。而隨之九四所謂隨有獲,貞兇,有孚在道,以明何咎者,亦似之矣。

六三,來兌,兇。

此兌之夬也。而爻辭云爾者,夬之為卦,一隂乘五陽之上,而其義為決者,五剛決一柔而去之也。兌之六三,柔過乎中,為小人之象。內乘二剛以為說,若小人乘君子之上也。于是二剛自下而進,則決之之禍至矣。故變體為夬,而曰來兌,兇。夫孔子嘗曰: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謂舉而錯之于其上也。小人而居君子之上,則害治以傷民,君子其容之哉?蓋易以往為之外,以來為之內,一隂宜避二陽以去,乃敢之內以乘剛,故人所不服,而為二剛所決焉。此與需于血同。其所以異者,需之四在一體之下,而兌之三居一體之上也,故至于兇焉,甚于需矣。雖然,夬以一隂乘五陽,乃為五陽決而去之。是爻一隂乘二陽,而亦有是義者,彼以六爻之全體言之,而此止以下卦之變體言之,故為兌之夬而已,蓋與夬之全體異焉。且夬之兌者,君子以決小人為夬,而所以說之者,道之權也,豈終與之悅哉?兌之夬者,小人以乘君子自悅,而所以決之者,義之正也,故直以來兌為兇焉。

九四,商兌未寧,介疾有喜。

此兌之節也,而爻辭云爾者,節之為言止也。九四介乎六三、九五之間,正有所未足,斷有所未至,于上下邪正之際,擇利而為之,未安于其所處,則疑于所說而未能止也。然六三不正而在已之下,有乘剛之難而不我能,即乃能一志以從上而止焉。故方其為兌,則曰商兌未寧;變而為節,則曰介疾有喜也。夫節,止也,艮亦止也。此不取艮而取節者,艮之止自然也,節則制之而後止也。始也商兌而未止,至于介疾而後止焉,此其所以為節歟?夫節之六四,亦曰安節之亨,承上道也。蓋兌之九四,剛而不正,故商兌而後能承上;節之六四,柔順而正,故志在承上而安節焉。然此利而行之,與彼安而行之者不同,故為兌之節而已。

九五,孚于剝,有厲。

此兌之歸妹也。而爻辭云爾者,歸妹之卦,說以動者也。妹言少女也,以柔而順乎剛者也。人君以謙虛接下,則君子至而小人退矣。以剛健自居,則君子退而小人進焉。小人者,讒諂面諛以說其上,害君子而剝之,人君乃不特說之而又信之,不特信之而又孚焉,則其說之至矣。所以然者,小人有妾婦之道,以順為正而從其君故也。以順為正而從其君,則歸妹之義似之矣。蓋小人變君子謂之剝,其說而孚之者君也。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其納而主之者夫也。故為兌之婦妹,而曰孚于剝焉。然歸妹之本體,六爻皆言嫡娣夫婦之道,而歸妹之實也。是卦則于九五之孚于剝,取歸妹之義而已。故為兌之歸妹,而與其本體異焉。且歸妹與兌,皆以柔為貴。歸妹之兌,六五之柔也,以謙而厚下者也,故承己者說焉。兌之歸妹,九五之剛也,以健而喜佞者也,故善柔者歸焉。

上六,引兌。

此兌之履也,而爻辭云爾者,經曰:君子非禮弗履。

又曰: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然則履之為言禮也。夫不待招而往,非禮也;召之而不至,亦非禮也;引而後說,乃所謂禮,然非不召之臣也。故兌雖合于禮,而于道則未光焉。蓋九五以剛居尊,非以柔下下者也,人君不能尊德樂道之象也。不應乎二而近乎上,上與之近而相得,引而遂說,不違乎禮也,故變體為履,而有引兌之辭。然九五非尊德樂道之君,而上六非不召之臣,故夫子以未光釋之。夫履之本體,以涉世為主,而涉世之道,必以禮而後亨,故以柔履剛,以說應乾,而後能全其身。是爻則以引而後悅,不違于禮,故為兌之履,而與其本體異焉。

×關閉
微信二維碼
91在线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