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圖書質疑卷十六,休寧趙繼序撰
周易圖說
《?》乾:《?》震、《?》坎、《?》艮。
《?》坤:《?》巽、《?》離、《?》兌。
此大傳所謂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也。
程智曰:釋周易也。
向以一陽旋至三陽、一隂旋至三隂之圖為大傳此章方位,今既定彼為歸藏八卦圓圖,而更揭此言文王八卦方位者為周易之橫圖云。
乾、坤成列,而天地定位于上,為六子之綱領,此周易上經所以首乾、坤也。艮得乾之上陽,兌得坤之上隂,而左者俱左,故曰山澤通氣。震得乾之初陽,巽得坤之初隂,而右者俱右,故曰雷風相薄。此下經所以首艮、兌、震、巽相重之咸、恒也。坎得乾之中陽,離得坤之中隂,而互藏其宅于內,故曰水火不相射。此上經所以終坎、離,而下經所以終坎、離相重之既濟、未濟也。且上經卦之為錯者,乾、坤、坎、離而外,頤則重震、艮矣,大過則重巽、兌矣。下經卦之為錯者,中孚則重兌、巽矣,小過則重艮、震矣。統而觀之,皆有坎、離之象。朱子所謂頤是厚畫底離,大過是厚畫底坎,中孚是雙夾的離,小過是雙夾的坎也。于乾、坤用其全,于艮、兌、震、巽用其交,于坎、離用其全,兼用其交,此周易所以本天地而重水火也。
天地有上下相承之位,所謂天尊地卑而乾坤定也;有左右並列之位,所謂乾坤其易之藴,乾坤其易之門也。周易首乾坤,其位固主並列,而統六子之變化矣。大傳又謂乾天稱父,坤地稱母,震、坎、艮以乾索坤,而謂長男、中男、少男,巽、離、兌以坤索乾,而謂長女、中少女,亦于此圖可會其象。蓋一以天道言,而造化之闔闢成其能;一以人道言,而彛倫之敦敘得其正,易無所不通也。
今本周易八卦為圓圖,乾自上而右旋,以統艮坎震,逆數之,則由震初陽、坎中陽、艮上陽而至乾之三陽矣。坤自下而左旋,以統兌離巽,逆數之,則由巽初隂、離中隂、兌上隂而至坤之三隂矣。是左右並列之天地,未嘗不可為上下相承之天地也。乾坤定位于上下,而艮兌、震巽、坎離兩兩對峙。以此參之連山,則連山之山澤通氣者,兌正秋而川至,其泉出于山;艮始春而土毛,其潤資于澤也。周易之山澤通氣者,艮合兌而兩山之間必有川,兌合艮而兩川之間必有山也。連山之雷風不相悖者,震出于前,巽齊于後,而鼓潤順其機也。周易之雷風相薄者,雷因風迅,風因雷烈,而動撓助其勢也。連山之水火相逮者,火盛于夏,水盛于冬,異位而同功也。周易之水火不相射者,水隂根陽,火陽根隂,居中而致用也。以此參之歸藏,則卦位四正同而四隅易,震對巽而與艮同位乎右,兌對艮而與巽同位乎左,故周易之序卦以震艮、巽兌聨綴于下經,而用配上經之乾坤、坎離也。
?乾
?坤
?屯
?蒙
?需
?訟
?師
?比
?小畜
?履
?泰,乾下坤上
?否,坤下乾上
?同人。
?大有
?謙
?豫
?隨
?蠱。
?臨
?觀
?噬嗑。
?賁
?剝。
?復
?無妄。
?大畜
?頤,震下艮上
?大過,巽下兌上
?坎
?離
?咸,艮下兌上
?恒,巽下震上
?遯。
?大壯
?晉。
?明夷。
?家人。
?暌。
?蹇
?解
?損,兌下艮上
?益,震下巽上
?夬。
?姤
?萃
?升
?困
?井
?革
?鼎
?震
?艮。
?漸
?歸妹。
?豐
?旅
?巽
?兌。
?渙。
?節
?中孚,兌下巽上
?小過,艮下震上
?既濟,離下坎上
?未濟,坎下離上
此本周易六十四卦而規而圓之,乾坤與坎離對峙于左,咸恒之重艮兌震巽,與既未濟之重坎離者,對峙于右,以為上下經之首尾。由乾坤數至十二位,而泰否之重乾坤,與由咸恒數至十二位,而損益之重艮兌震巽者,左右相應,以為上下經之中權。十二者,天地之大數也。先坎離而有頤大過,與先既未濟而有中孚小過者,亦左右相應,以為上下經之後勁。蓋四卦亦具坎離之象者也。由損益數至十二位,而震艮列焉,與由泰否數至十二位之噬嗑賁相應,噬嗑賁皆震艮之交于離,而其中備乎坎者也。由損益數至十八位,而巽兌列焉,與由泰否數至十八位之頤大過相應,大過則巽兌之重卦,而頤則巽錯震、兌錯艮之卦也。且頤大過固所稱厚畫之離坎也。蓋隂陽為無形之水火,水火為有形之隂陽,盈天地之間,莫非隂陽,即莫非水火也。山澤之通氣者,通水火之氣,雷風之相薄者,薄水火之用,即天地之定位者,亦不能外水火以為位。
朱子曰:混沌未分時,想只有水火二者,水之極濁便成地,火之極清便成風霆,雷電日星之屬是也。至于錯之各為一卦,綜之兩卦合為一卦,而上下經各得十八卦。今更本此積為方圖,以置圓圖之中,上經卦自右而左,下經卦自左而右,縱橫數之,皆成六位,寓變化于整齊,亦足以備觀玩之資矣。
歸有光曰:諸經遭秦火之厄,易獨以卜筮存。漢儒傳授甚明,雖于大義無所發越,而保殘守缺,惟恐散失。不應此圖交疊環布,遠出姬、孔之前,乃棄而不論,而獨流落于方士之家,此豈可據以為信乎?
又曰:圖與傳雖無乖刺,然必因傳為此圖,不當謂傳為圖說也。
自伏羲氏始作八卦,重為六十四卦,而天地萬物之理無不備,即天地萬物之數無不備也。嗣後三易迭興,各有所用,而其原未嘗不一,猶王者三正異建,同為欽昊天、授人時焉耳。觀太卜所掌,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可見矣。夫卦之為言掛也,舉八卦、六十四卦之象,而縱之、橫之、圓之、方之,無不各有精藴在焉。陳、邵相傳之圖,或後人通易者賡續發明所作,謂其出于羲圖可也,謂其必出于伏羲氏及用三易之聖人不可也。歸氏因傳為圖之識卓矣,乃沉于舊聞者,猶齗齗而莫之肯信,何耶?今竊以圖證經,更定為連山之圖者二,為歸藏之圖者四,為周易之圖者四,而敬本經訓,增衍各圖,要期有禆易學,非敢好與前人為異也。
周易圖書質疑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