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章句證異〗十一卷。清翟均廉撰。均廉字春沚,浙江仁和人。乾隆三十年,(1765)舉人,官內閣中書舍人。是書取《周易》古今諸本同異之處,互相考證。如李鼎祚卦辭,前分冠《序卦》;周燔卦辭,前列大象,后列《彖傳》;趙汝梅封辭,前列大象卦辭,后列《彖傳》,次《文言》、《爻辭》;李過、方逢辰乾卦卦辭,后列《彖傳》,次《文言》釋《彖》處,次大象、爻辭;蔡淵卦辭,后列大象,次《彖傳》、《文言》;王洙于篇中不載卦辭,別為一篇。上列諸家說《易》,其篇章互有異同顯見。又如“乾卦三爻”,孟喜作“夕惕若夤”句,“厲無咎”句;荀爽、虞翻、王弼作“夕惕若厲”句;邵雍、朱震、朱熹作“夕惕若”句,上列諸家傳《易》,其句讀之異同多存。均廉于是書,于逐卦,逐爻,悉為臚列諸家之異,間或附以已意辨證之,以“廉案”二字別之;于古今本異同之處,較勘頗為精。作者考究諸傳本,辨篇章、字句之同異,所言皆有依據,非臆測隨心者可及。有《四庫全書》本,《四庫全書珍本》初集本。
翟均廉,生卒年不詳,清代經學家。清浙江仁和 (今杭州)人,字春沚。乾隆三十年(1765)舉人。官內閣中書。著《周易章句證異》十一卷,逐卦逐爻考證《周易》古今諸本句讀異同。此書已收入 《四庫全書》。又有《海塘錄》二十六卷,記唐宋以來浙江海寧州海塘修筑廢興。
【初次點校】:丁不二
【再次點?!浚簳簾o
【點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第53冊?經部六47?易類
《周易章句證異》十二卷,國朝翟均亷撰。均亷字春沚,仁和人,官內閣中書。是編取周易上下經古今本同異之處,互相考證。如李鼎祚卦辭,前分冠序卦;周燔卦辭,前列大象卦辭,復列彖傳;趙汝楳卦辭,前列大象卦辭,後列彖傳,次文言,次爻辭;李過、方逢辰乾卦卦辭,後列彖傳,次文言,釋彖處次大象,次爻辭;蔡淵卦辭,後列大象,次彖傳,文言別為一傳,傳低一字;王洙于經中不載卦辭,別為一篇之類,此篇章之同異也。如乾卦三爻,孟喜作夕惕若夤句,厲無咎句,茍爽、虞翻、王弼作夕惕若厲句,邵子、朱震、朱子作夕惕若句,此句讀之同異也。遂卦逐爻悉為臚列,間或附以己意,以亷案二字別之。古今本異同之處,校勘頗為精密。雖近時之書,而所言皆有依據,轉勝郭京舉正以意刋改,託言于王、韓舊本者也。
[南宋]朱熹撰《周易本義》說明: 《周易本義》為朱熹著。朱熹(1130——1200),字元晦,亦字仲晦,別號有晦庵、晦翁、云谷老人、滄州病叟等。天資聰慧。十四歲...
書籍簡介 南宋董楷撰。十四卷?!锻ㄖ咎媒浗狻繁?。此書將程頤《周易程氏傳》和朱熹《周易本義》合為一帙,并采輯程、朱論《易》之說別見他書者作為附錄,故題曰《傳義附錄...
書籍介紹 三卷,明逯中立著。其書是讀書筆記一類,多采自他人之說,偶以己意論說。但去取較為精審,以義理為主,至“中孚”諸卦,又參用《易緯》卦氣說及值六日七分說。書...
《大易粹言》主要內容是,南宋方聞一輯。聞一為舒州人。其時,曾種知舒州,命聞一編輯此,以供閱讀,種字獻之,福建泉州人?!即笠状庋浴绞?。南宋方聞一輯。聞一為舒州(...
[北宋]司馬光撰《溫公易說》書籍介紹 《溫公易說》共六卷。司馬光(1019~1086)撰。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封...
【初次點?!浚憾〔欢驹俅吸c?!浚簳簾o【點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第07冊?經部01?易類 (清)惠棟《增補鄭氏周易》提要欽定四庫全書經部一新本鄭氏周易易類提...
古籍簡介 《子夏易傳》,作者卜子夏?!蹲酉囊讉鳌芬粸槎恚粸槭痪?。舊本題卜子夏(前507一?)所撰。序: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末晉國溫(今河南溫縣)人,孔子的學...
【初次點?!浚憾〔欢驹俅吸c校】:暫無【點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第24冊?經部18?易類(元)王申子撰《大易緝說》提要【臣】等謹案:大易緝說十卷,元王申子撰...
陳祖念字修甫,連江人,生平不詳。但據其父陳策為明神宗萬歷(1573-1619)時造生來看,他大致生活于明末清初之際,約與顧炎武、王船山同時代人。其撰寫《易用》六...
底本: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5冊?經部29?易類《易象正》·十六卷(福建巡撫采進本)明黃道周撰。道周字幼元,一字螭若,漳浦人。天啟壬戌進士。崇禎中官至少詹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