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元趙汸著?!督浟x考》載此書為八卷,但舊抄止四卷,首尾完備,不似有闕佚,或后人合并八卷為四卷。原書上有讀者題記,節節用細字標題,詳其詞意,但無所發明,清代刻版已削去。其大旨本宋人緒論,著重義理闡釋。對天道人事、吉兇悔吝反復推闡,務求明白曉暢?!端膸烊珪繁?。此書大旨,以程頤、朱熹之“義理”學說詮釋《周易》文意,間亦兼采邵雍“先后天”之學?!端膸烊珪嵋分赋?“此書大旨源出程、朱,主于略數言理。然其門人金居敬《跋》,稱其‘契先天內外之旨,且悟后天卦序之義’,則亦兼用邵氏學也。
元趙汸撰。汸字子常,休寧人。師事黃澤,受《易象》、《春秋》之學。隱居著述,作東山精舍以奉母。洪武二年召修《元史》,不愿仕,乞還。未幾卒。事跡具《明史·儒林傳》。此書大旨源出程、朱,主於略數言理。然其門人金居敬《跋》,稱其“契先天內外之旨,且悟后天卦序之義”,則亦兼用邵氏之學也?!督浟x考》載八卷,此本舊鈔止四卷,然首尾完具,不似有所闕佚,或后人合并歟?原書上方,節節標題細字,詳其詞意,不類汸筆,或后來讀者所題識,於《經》義亦無所發明。今并從刪削。汸平生學力,多在《春秋》,所著說《春秋》之書亦最多,并已別著於錄。其說《易》只有此本,流傳頗罕。其中詮釋義理,大抵宋儒緒論為多,不及其《春秋》諸書之深邃。然其於天道人事、吉兇悔吝之際,反覆推闡,亦頗明暢。觀其名書曰《文詮》,其宗旨固可見矣。
趙汸[公元一三一九年至一三六九年],字子常,休寧(今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人。生于元仁宗延佑六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二年,年五十一歲。
師事黃澤,受易象春秋之學。隱居著述,作東山精舍以奉母。洪武二年,(公元一三六九年)召修元史。不愿出仕,乞還山。未幾,卒。學者稱東山先生。汸著有《東山存稿》七卷,《周易文詮》四卷,(均《四庫總目》)與《師說》、《左氏補注》、《春秋集傳屬辭》,并傳于世。
【資料錄入】:丁不二
【初次點?!浚憾〔欢?/strong>
【再次點校】:暫無
【點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第二十冊-經部十四易類
[元]龍仁夫撰《周易集傳》 [元]龍仁夫撰《周易集傳》書籍介紹 〖周易集傳〗八卷。元龍仁夫撰。仁夫字觀復,廬陵(今江西吉安)人,曾薦為江浙儒學副提舉,辭而不就,...
〖周易窺余〗十五卷。宋鄭剛中(1088—1154)撰。剛中字亨仲,浙江金華人。紹興進士,官至禮部侍郎,依附秦檜,贊同割地求和,后出為川陜宣撫副使,謫居桂陽軍,又...
《大易粹言》主要內容是,南宋方聞一輯。聞一為舒州人。其時,曾種知舒州,命聞一編輯此,以供閱讀,種字獻之,福建泉州人?!即笠状庋浴绞怼D纤畏铰勔惠?。聞一為舒州(...
[宋]趙善譽撰《趙氏易說》書籍介紹 南宋趙善譽撰。善譽字靜之。釋經之作。是書流傳不廣, 故 《經義考》 稱已佚。今有 《四庫全書》據 《永樂大典》輯成本,但缺豫...
清)惠棟撰《周易述》介紹〖周易述〗二十三卷。清惠棟(1697—1758)撰。惠氏為清初《易》漢學的代表人物,治經墨守漢儒成說,崇古文經學,以為“凡古必真,凡漢必...
〖讀易大旨〗五卷。清孫奇逢(約1584-約1675)著。奇逢字啟泰,號鐘元,世稱夏峰先生,直隸容城(今屬河北)人。明萬歷舉人,不滿明末吏治之腐敗,與東林黨人交往...
點校信息 【初次點?!浚憾〔欢?【再次點校】:暫無 【點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文淵閣)第31冊?經部25?易類 [明]陳士元撰《易象鉤解》介紹 〖易象鉤解〗四...
《御定易經通注》基本介紹 書名:《御定易經通注》、《易經通注》 作者:【清】勅大學士傅以漸、【清】日講官曹本榮 卷數:九卷,四卷 年代:順治十五年十月 《御定易...
【初次點?!浚憾〔欢?【再次點校】:暫無 【點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第23冊?經部17?易類 (元末明初)趙采撰《周易程朱傳義折》介紹 〖周易程朱傳義折衷〗...
清朝程廷祚撰。廷祚字綿莊,號青溪,上元人。是編因桐城方苞《緒論》,以六條編纂諸家之說。一曰正義,諸說當於《經》義者也。二曰辨正,訂異同也。三曰通論,謂所論在此而...